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放虎回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48 放虎回山,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晉襄公

晉襄公的後母文嬴[就是懷嬴]聽到了秦國打了敗仗,孟明視等全給逮住了,恐怕晉國跟秦國的冤讎越結越深,就對晉襄公說:「秦國和晉國是親戚,向來彼此幫忙。為了孟明視這群武人自己要爭勢力,弄得兩國傷了和氣。我想秦伯一定也恨他們三個人。要是咱們把他們殺了,恐怕兩國的冤讎越結越深。不如把他們放了,讓秦伯自己去處治他們,他必定會感激咱們的。」晉襄公說:「已經逮住了的老虎怎麼能放回山里去吶?」文嬴說:「成得臣打了敗仗,就給楚王殺了。難道秦國沒有軍法嗎?再說咱們的先君惠公,也給秦國人逮住過,秦伯可把他放回來了。你爸爸全靠人家秦國才做了國君。難道咱們連這一點情義都忘了嗎?」晉襄公覺得她說得挺對,就把秦國的三個俘虜放了。


這時候先軫正在家裡吃飯,一聽說國君把秦國的將軍放了,趕快吐出嘴裡的飯,三步當兩步地跑去見晉襄公,怒氣沖沖地問他:「秦國的將軍在哪兒?」晉襄公臉紅了,說:「母親叫我把他們放了。」先軫一聽,直氣得青筋亂跳,向晉襄公的臉上啐了一口唾沫,說:「呸!你這個小毛孩子,什麼事都不懂!將士們費了多少心計,兒郎們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汗,才逮住了這三個人。你就憑婦道人一句話,把他們放了,也不想想以後的禍患!」晉襄公擦着臉上的唾沫,挺抱歉地說:「這是我不好。可怎麼辦吶?不知道還能不能追上去?」大將陽處父自告奮勇地說:「我去追!」先軫對他說:「你要是能追上他們,好言好語請他們回來,就是一等大功!」陽處父手提大刀,上了車,連連加鞭,飛似地追下去了。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恐怕晉襄公後悔,派人去追,就拚命地跑,連吃奶的勁兒全使出來了。他們一直跑到黃河邊,回頭一瞧,果然有人追下來。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就是鐵打的英雄好漢,也癱瘓下來了。正在這吃緊的關頭,他們瞧見一隻小船停在那兒。三個人也不管是什麼船,趕快跳下去。船艙里出來了一個打魚的。他們一瞧,連話都說不上來,就這麼倒在船上。那個打魚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的好朋友公孫枝!原來蹇叔送走了他兒子以後,就說身害重病,告老還鄉了。百里奚對他說:「我也打算回去,可是我還得等着,也許能再見兒子一面。您有什麼吩咐沒有?」蹇叔說:「咱們這回一定得打敗仗。您還是私下裡請公孫枝在河東預備船隻。萬一他們能夠回來,多少也有個接應。」百里奚就去見公孫枝,請他準備。公孫枝在河東等了好些天,這時候果然見他們三位來了,立刻叫人開船。小船剛離開河邊,陽處父趕到了,趕着說:「秦國將軍慢點走,我們主公一時忘了給你們預備車馬,叫我追上來,送給將軍幾匹好馬。請你們收下吧!」孟明視站起來,向陽處父行個禮,說:「蒙晉侯不殺之恩,我們已經萬分感激,哪兒還敢再受禮物?要是我們回去還有活命的話,那麼再過三年,我們理當親自到貴國來道謝。」陽處父還想再說什麼,就瞧見那隻小船漂搖漂搖地越去越遠了。陽處父只好張着嘴、瞪着眼,呆呆地出了一會神,懶洋洋地上了車,拖着大刀回去了。


晉襄公聽了陽處父的報告,很不安心。他只怕孟明視前來「道謝」,老派人到秦國去探聽。他指望秦穆公治死孟明視他們,就好比楚成王治死成得臣一樣。誰想秦穆公另有主意。他一聽到三位將軍空身跑回來,就穿着孝衣親自到城外去迎接他們。孟明視這三個人跪在地下,請他辦罪。秦穆公把他們扶起來,反倒向他們賠罪,流着眼淚,說:「這全是我不聽蹇叔和百里奚的話,害得你們吃苦受罪。我哪兒能怪你們吶?你們只要別忘了陣亡的將士們就是了。」三個人好比是罪孽深重的敗家子,在外頭把家業花完了,丟了父親的臉面,回到家來,他們情願挨打受罵。萬沒想到秦穆公反倒好好地安慰他們一番,仍舊叫他們執掌兵權,待他們比以前更關心。他們感激得直流眼淚,心坎里把君主當做父親那麼看待。百里奚總算能夠和兒子見了面,他囑咐孟明視別辜負了君主的大恩,自己也像蹇叔那樣告老回家了。


評:本着尊重原文的原則,本節的題目採用了原文的「放虎回山」而沒有用現在約定俗成的「放虎歸山」。放虎歸山,禍患無窮。果不其然,日後率領秦國軍隊打敗晉國的還是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這三員大將。當然,我還是前面的觀點,秦穆公敢於承擔責任,敢於繼續任用這三個人,這是更難做到的。所以後面秦國的取勝,秦穆公的功勞是最大的。文嬴的一席話,為秦國贏回了三員大將,這與漢朝的和親政策有着類似的效果,表現出了女人對政治的巨大影響,當然這也是伴隨着巨大的犧牲的。


說下蹇叔的預測。蹇叔在孟明視他們出征前就「哭師」,之後又叫百里奚在黃河邊安排人來接應孟明視他們,有點料事如神的意思。我想指出的是,事後看來的「料事如神」並非是有人能做到對事情百分之百的準確的預測,我們必須看清事情的實質,而不能盲目地去崇拜迷信。蹇叔的預測實際上是建立在對當時局勢準確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即使是這樣,在當時來看,仍不能下結論說孟明視他們的遠征就是一定失敗的,只能說勝機是很小的,風險是極大的。而之後的安排接應,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補救,更多地體現的是蹇叔的細緻(不放過一絲可能挽救錯誤的機會)。蹇叔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是他不迷戀權勢,能夠做到旁觀者清的這樣一份淡然和從容。


參考資料 

  1. 放虎回山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