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列國故事之臥薪嘗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列國故事之97 臥薪嘗膽,東周列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 臥薪嘗膽


勾踐回到越國,大臣們一見,一個個都是又高興又傷心。勾踐對他們說:「我是個國破家亡的奴才,要不是諸君這麼盡心盡意地出力,我哪兒還有回國的一天?」范蠡說:「這是大王的洪福,哪兒能算是我們的功勞吶?但願大王從今往後,時時刻刻記住石屋看馬的恥辱,越國才有盼頭,我們的仇准能報得。這是我們做臣下的和全國人唯一的願望!」勾踐說:「我決不叫你們失望!」他就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整頓兵馬,自己挺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對一些窮苦人,真心實意地想辦法救濟他們。這麼一來,全國的人個個歡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來,好叫這受欺壓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國。


勾踐唯恐跟前的舒服把志氣消磨了。他就改變日常生活,把軟綿綿的褥子撤去,拿柴草當做褥子。在吃飯的地方掛上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先嘗一嘗這苦味。這就叫「臥薪嘗膽」。他為了這回亡國之後,人口減少了,就訂出幾條獎賞生養的條例來。例如:上了年紀的人不准娶年輕的姑娘做媳婦兒;男子到了二十歲,女子到了十七歲,還不成親的,他們的父母要受一定的處罰;快要臨盆的女人,必須報官,好派官醫去照顧她;添個小子,國王賞她一壺酒,一口豬;添個姑娘,國王賞她一壺酒,一隻小豬;有兩個兒子的,官家給養活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官家給養活兩個。趕到種地的時候,越王親自拿着鋤頭在地里幹活,為的是讓莊稼人好提起精神,加勁種地,多打糧食。國王的夫人也老出去,看望看望織布紡線的姑娘和大娘們。沒有事的時候,自已也在宮裡織布。七年裡頭,國家什麼捐稅都不收。穿衣、吃飯,處處節省。全國差不多都不吃葷,也不穿漂亮的衣裳。他們自己這麼節省,為的是給吳王夫差進貢。夫差見勾踐月月有東西送來,非常滿意。越國又進貢了一大批麻布和蜂蜜。吳王更加高興了。這一來,兩國相安無事。可是勾踐反倒着急起來了。


有一天,他對文種說:「要是老這麼下去,怎麼能跟吳國報仇吶?」文種說:「我有七個計策,能夠滅吳國,報咱們的仇:第一、多多給吳國送賄賂,讓吳國的君臣喜歡;第二、收買吳國的糧食,弄空他們的倉庫;第三、用美人計去誘惑吳王,讓他荒淫無道;第四、送給吳國頂好的磚、瓦、木料和木工、瓦工,叫吳國大興土木,為的是讓他勞民傷財;第五、打發探子去當吳國的臣下;第六、到處散布謠言,叫忠臣們退避不問國事;第七、自己多積攢糧草,操練兵馬。這麼着,到了時候,管保能把吳國滅了。」勾踐連連點頭,說:「好計策!好計策!」


這時候,夫差正打算起造姑蘇台。越王趁着這個機會,預備了幾根又長又大的木料,打發文種送去。夫差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木料,非常高興。可是這幾根大木料竟把起造姑蘇台原來的計劃改變了。大材不可小用,姑蘇台得加高一截,還得往大里開展,才能夠高矮合適。這麼一來,工程可就大了。苦了吳國的老百姓,沒黑天帶白日地干着,有時候還得挨揍。


勾踐見文種的這一個計策起了作用,就叫他和范蠡去找美女。范蠡說:「這事我早就準備好了。托大王洪福,我找着了一位又精明又懂大義的姑娘。她叫西施。她情願捨出自己身子,去給大王報仇。她還約了個幫手,叫鄭旦。大王把這兩個人送給夫差,文大夫的第三個計策管保又能辦到。」勾踐就打發范蠡護送她們上吳國去。


范蠡帶着西施和她的幫手鄭旦上吳國去。西施和范蠡本來是一對情人。這一路上真是有說不出來的傷心難受。倒是西施挺有志氣,咬着牙,把自己的眼淚往肚子裡咽,臉上還裝作挺正經的樣兒來。她對范蠡說:「你別傷心了!咱們亡了國,還能隨自己的心意講恩愛嗎?咱們已經把身子獻給國家,就不能再那麼兒女情長的了。再說,送給夫差的只是我的身子。我的心永遠是你的,誰也搶不去。我不怕別的,我就怕將來計策成功了,你也許不認我了。那時候,就是咱們還有見面的日子,我哪兒還有臉再見你吶?」范蠡低着腦袋一聲不言語地聽她說着這番話,聽到末了這兩句,急得他直起誓發願地說:「你為了大王,為了父母之邦,為了我,去受這麼大的委屈,我已經佩服得沒有話說了。我要是不把你當作天底下頂純潔的女子看待,叫老天爺重重地罰我!」


她們進了吳國的王宮。模樣長像是不用說的了,外加西施那種才幹、見解和談吐,處處高人一等。沒有幾天工夫,夫差就當了西施的俘虜。西施不光叫夫差寵愛她,還叫夫差尊敬她。她見夫差成天價陪着她,反倒生了氣。她皺着眉頭子,說:「大王知道如今天下的大勢嗎?楚國打了敗仗之後,還沒恢復元氣;晉國早就失了霸主的威風;齊國自從晏平仲一死,國裡頭沒有了不起的人;魯國三家大夫就知道拚命地擴充自個兒的權勢。中原諸侯哪兒有一個能夠跟大王相比的吶!大王不趁着這時候去干一番頂天立地的大事業,反倒天天陪着我們飲酒作樂,人家還准以為是我把您的志氣消磨了。您就是不替吳國增光耀祖,至少也該為了疼我,去當中原的霸主,讓我在歷史上也好落個美名兒。」夫差聽了西施這篇高論,每個汗毛眼都充滿了快樂和佩服。


正在這時候,齊國派使者來請求吳國派兵一同去打魯國,說是為了魯國欺負邾國。夫差誠心要上中原去做一番事業,就答應齊國,發兵去跟齊國軍隊會師。


原來邾國的國君娶了齊悼公[[[齊景公]]的兒子]的妹妹做夫人,覺得有了大國做靠山,就得意起來,慢慢地跟魯國不和了。魯哀公[魯定公的兒子]叫季孫斯去打邾國,把邾君逮了去。齊悼公認為魯國逮了他的妹夫,就是瞧不起他,這才去約會吳王夫差一塊兒去打魯國。魯哀公一聽齊國借了吳國的兵馬來打他,趕緊把邾君放了,又向齊國賠不是。齊悼公有了面子,不想再打仗。當時打發使者去對吳王夫差說:「魯國已經求和了,不敢再勞動大王的大軍,請回去吧。」夫差可不答應,他說:「這麼老遠的道兒,發一回兵也不容易。叫我發兵也是你們,叫我退兵也是你們,難道說我吳國是你們齊國的屬國嗎?」他就帶着這大隊人馬去打齊國。魯國見風使舵,連忙給夫差送禮,跟着他一塊兒去打齊國。兩國的兵馬一直衝進齊國,嚇得齊國人亂起來了,連上帶下沒有不埋怨齊悼公的,說他不該把敵人請進來。這時候齊國頂有勢力的大夫陳恆[陳恆,也叫田常;古文田陳二字通用]和鮑息兩家就借着這個碴兒把齊悼公殺了,向吳王夫差請罪求饒,情願年年進貢,服事吳國。這麼着,不但魯國,連齊國也做了吳國的屬國了。


夫差一發動,就收服了齊、魯兩國。他從中原回來,越發佩服西施,把她當做謀士,老跟她談論國家大事。有時候朝廷上有什麼疑難的事也得跟她商量一下。有一回,夫差對她說:「今天越國的大夫文種上這兒來。他說,越國收成不好,糧食不夠,打算跟咱們借一萬石[dan四聲]。過年如數歸還。你瞧這事應該怎麼辦?」西施說:「大臣們怎麼說的?」夫差說:「他們也沒有一定的主張。伯嚭他們勸我答應。伍子胥說什麼也不干。」西施冷笑了一聲,撇着嘴,說:「芝麻大的事也值得費這麼大的勁?大王是個精明人,您沒聽見過『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這兩句話嗎?越國已經屬於大王的了,每個越國人全都是大王的人。難道說大王就這麼忍心讓他們活活地餓死嗎?早先齊桓公在葵丘開大會的時候,就不准諸侯囤積糧食,每個國家都應當幫助鬧饑荒的鄰國。秦穆公還拿大批的糧食去救濟敵國的難民,他才稱得起西方的霸主。難道大王還比不上齊桓公、秦穆公嗎?」夫差連連點頭稱讚,說:「大臣們也有勸我應該救濟越國的,可是他們沒像你說得這麼透。我明兒個答應文大夫就是了。」


文種領了一萬石糧食,回到越國。勾踐跟大臣們樂得連嚷帶跳。文種把這些糧食全都分給窮人。這一來,全國的人,沒有一個不感激越王的。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文種就挑選了頂好的可以做種子的糧食一萬石,親自去還給吳國。夫差見勾踐不失信,更加高興了。他把越國的糧食拿來一瞧,粒粒足實、飽滿,就對伯嚭說:「越國種的顆粒比咱們的大。咱們就把這一萬石當作種子,這一來,咱們的莊稼也就更好了。」伯嚭就把越國的糧食分給農民,叫他們去種。到了春天,吳國的莊稼人下了種,天天等着新秧長出來。等了十幾天了,還沒出芽。他們想,好種子大概要比普通種子出得慢一點。就耐着心又等了幾天。沒想到全國撒下去的種子全霉爛了。他們沒有主意了。後來,只好趕緊再用自己的種子,可是已經誤了下種的時候。這一年的饑荒算是坐定了。吳國的老百姓都埋怨吳王不顧土地合適不合適,就冒冒失失地用了越國的種子。他們哪兒知道文種的狠勁吶?原來他送去的都是已經蒸熟了又曬乾的種子啊!


越王勾踐聽說吳國鬧了饑荒,就想發兵。文種說:「還早着吶!一來,伍子胥還在;二來,吳國的兵馬還沒派到別的國去。」越王勾踐只好耐心等着,趁這時候擴大軍隊,操練兵馬。


評:本節可以算是吳越爭霸第二回合的開始,這個回合的主旋律就是越國不斷積累實力,吳國不斷消耗實力。本節的題目「臥薪嘗膽」也是一個很有名的成語,用以形容某人不忘艱苦、發憤圖強。另外,還有一副對聯與此有關,也很有名——「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的自勉聯。


西施是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出主意擾亂吳國的政治是有其特定目的的,她可以算是越國的一個「特種兵」,她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為越國的利益服務的。我還是以前評論褒姒時的那個觀點,不要妖魔化這些美女,要怪就怪統治者的無能。另外我還想說的一點,就是家族式的統治或管理模式給了女人這些不恰當地干涉她們本不應干涉領域的機會,這倒確實是應當避免的。不過妖魔化不是解決之道,用足夠合理的體制和制度來限制才是解決此類事情的根本之道。


備註:


《東周列國故事》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在淮,以時間為軸縱向編寫,五十一個小的獨立篇章,分別講述不同的人物事件,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鮮活,用畫龍點睛的插圖讓歷史人物變得觸手可及。將春秋戰國前後五百多年的歷史概貌清晰地展現在您眼前。

參考資料 

  1. 臥薪嘗膽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