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南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南學校由澳門教育知名人士畢漪汶於1949年在澳門成立,是澳門免費教育學校網絡成員之一,是一所非牟利私立學校,提供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預備班、小學及中學教育。畢漪汶曾任東南學校校長,但於2006年6月7日逝世,其後由朱錦鳳接任。[1]

發展歷程

1949年,畢校長以赤誠之心和睿智眼光接辦東南學校,至今走過了蓽路藍縷半個多世紀。五十多年來,東南以愛國愛澳民主學校着稱於澳門,為社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樑之才。

東南辦學初期,校址設在近西街26號(即今天的美麗街)一座舊樓房。學生60人,開設小學課程、預備班、初中速成班,分四個課室複式上課;同時亦設免費夜校。

五十年代初,學校由近西街遷入畢家大宅後花園,即消防隊巷八號。學校對課程設置,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結束了初中速成班和夜校;「東南中學」更名為「東南學校」。學校開設幼稚園,集中發展小學教育。本校小學畢業生輸送澳門各名校,教學質量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

八十年代,東南學校因畢家大宅分期拆建而自建校舍,學校遷入位於賈伯樂提督馬路138號新校舍(即現址)。新校舍樓高五層,窗明几淨,近20個課室和一個大堂,教學環境有了極大變化,學校校務發展迅速,學生人數增加到逾一千名。

九十年代,東南迎來一次飛躍,畢漪汶校長把傾注畢生心血的東南學校,獻給社會,成立法人團體「澳門東南教育促進會」負責管理。學校的優良傳統得以發揚,並逐步形成具有東南特色的教學模式。

新世紀的來臨,為東南校務又帶來飛躍的新機遇。為了解決小六畢業生升中的困難,適應新世紀人才培育之需求,畢漪汶校長與時俱進,在社會各界人士、校友、特別是社會文化司、教育暨青年局的關心支持下,2001年收購位於白鴒巢前地的勵群學校,開辦初中;2003年,教育暨青年局批准東南續辦高中。經過六個寒暑,中學部度過艱難的初創期,最終完成畢漪汶校長的心愿,東南成為集「幼、小、中一條龍」的學校。2007年,東南將會向高校輸送第一批高中畢業生。

東南在畢漪汶校長的帶領下,積極開拓幼稚園「雙語教學」浸入式教學法及幼小「快速閱讀法」的教學改革,「開拓學生潛能,發展個性特長」;「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讓校園書聲琅琅;創設師生的展示天地---讓校園才華橫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校園碩果纍纍」的課堂教學與學會活動,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多元化評核造就了學生成材。

「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給學生一點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展潛能及獲取成功」的教育理念、「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方針及向「文化、藝術、環保、創意」特色發展的方向,永遠是導航東南的指路明燈。

2005年,八十高齡的畢校長,為了東南學校的進一步發展,為了給東南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她不辭勞苦,殫精竭智,籌集資金,在勵群原址興建新教學大樓。拆建工程得到了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澳門基金會、霍英東基金會及社會賢達的支持,2005年9月破土動工,06年8月中學部新教學大樓勝利竣工。

新教學大樓外牆色彩繽紛,教學大樓設備完善,全部課室裝有多媒體網絡及視像廣播系統,還有室內標準籃排球場、圖書館、陶藝室、美術室、電腦室、生化理實驗室,心理輔導及醫務室等15個專用室;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安全、舒適、現代化設備的學習環境,為推行優質教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腳步匆匆而過。無論時代發生什麼變化,57年來,學校的辦學宗旨沒有變,愛國愛澳旗幟始終是鮮明的。目前,學校已形成一室(校長室)、二部(中學部、小幼部)、叄處(德育處、教導處、總務處)的管理格局。全校教職員工68人;學生900多人。

回首過去,辛勤耕耘碩果滿園;在澳門社會各行各業中,到處留下東南校友的足跡,到處展現東南校友的英姿。校友懷着對母校的真摯感情,關心、支持母校的校務發展,五十多年的歷程,承載着校友一片真情。「今日我以東南為驕傲;明天東南以我為自豪」已成為廣大校友共同心聲。

展望未來,我們對東南發展前景信心滿懷。學校的工作將永遠以畢校長「愛國、愛澳、愛校、愛家」,「奉獻社會」的精神作為制定學校教書育人方針的依據;作為構建和諧校園的依據。我們相信「東南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校歌

世界之東,亞洲之南,那裡有着一顆星星的火花。她是我們知識的泉源,她是我們親愛的家。

我們要把自己做好,我們要把星星之火儘量地發展她的光華,照亮整個社會,照亮我們整個的國家。

視頻

東南學校 相關視頻

縣東南學校:經典文化浸潤校園 躋身全國先進集體
東南學校千人詠春表演

參考文獻

  1. 澳門東南學校舉辦「雙慶」及70周年校慶聯歡宴會 ,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