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北點地梅,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東北點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 Retz.的全草。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北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口瘡,牙痛,火眼,偏正頭痛,跌打腫痛。

目錄

形態特性

一年生草本,主根不發達,具多數纖維狀鬚根。蓮座狀葉叢單生,直徑2-8厘米;葉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25毫米,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短漸狹,邊緣具稀疏小牙齒,無毛;葉柄纖細,等長於或稍長於葉片。花葶通常3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2.5-15厘米,無毛或僅上部被稀疏短腺毛;傘形花序多花;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梗絲狀,長短不等,長2-7厘米;花萼杯狀,長2-2.5毫米,分裂約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具極狹的膜質邊緣,無毛或有時疏被腺毛;花冠白色,直徑約3毫米,筒部比花萼稍短,裂片長圓形。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毫米,果皮近膜質,帶白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000m的潮濕草地、林下或水溝邊。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北部。

藥材性狀

全草皺縮,葉蓮座狀叢生,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0.6-2.5cm,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漸狹,邊緣具稀疏小牙齒,無毛,淡黃色;葉柄纖細,等長於或稍長於葉片。花葶纖細,黃色至紅色,上部被短腺毛;傘形花序多花;小花淡黃色。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對心臟有興奮作用,可加強心臟收縮力;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對血壓有一定的影響;對血紅細胞有較強的溶血作用。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咽喉炎,扁桃體炎,口腔炎,急性結膜炎,偏正頭痛,牙痛,跌打損傷。」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口瘡,牙痛,火眼,偏正頭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

採集加工

5-6月採收全草,洗淨,曬乾。

參考文獻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