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北木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北木蓼(學名:Atraphaxis manshurica Kitag.)是蓼科木蓼屬植物。灌木,高約1米。主幹粗壯,上部多分枝,樹灰褐色呈條狀剝離;木質枝向上直伸;當年生枝圓柱形,褐色,具條紋,無毛。托葉鞘圓筒狀,基部褐色,具2條纖細的脈紋。花2-4生於一苞內,總狀花序生於當年生枝頂端,不分枝或分枝組成圓錐狀。瘦果狹卵形,長4-6毫米,具3棱,頂端尖,基部寬楔形,暗褐色,光亮,無毛,密被顆粒狀小點。花果期7-9月。

分布於中國遼寧、河北、內蒙古、寧夏及陝西。生長於海拔1200-1350米的沙丘、乾旱砂質山坡及沙漠地帶。

東北木蓼是沙地造林的優良樹種,也可作薪材和飼料等。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1米。主幹粗壯,上部多分枝,樹灰褐色呈條狀剝離;木質枝向上直伸,不分枝或上部分枝,樹皮淡褐色呈纖細狀縱裂;當年生枝圓柱形,褐色,具條紋,無毛。托葉鞘圓筒狀,基部褐色,具2條纖細的脈紋,上部斜形,膜質,透明,頂端2裂;葉綠色,革質,近無柄,倒披針狀長圓形或線形,長1.5-3厘米,2-12毫米,頂端鈍,具短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稍具波狀牙齒,兩面無毛,具明顯的網脈。

花2-4生於一苞內,總狀花序生於當年生枝頂端,不分枝或分枝組成圓錐狀;花梗粗壯,中上部具關節;花被片5,粉紅色,內輪花被片橢圓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頂端圓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外輪花被片長圓形,果時向下反折。瘦果狹卵形,長4-6毫米,具3棱,頂端尖,基部寬楔形,暗褐色,光亮,無毛,密被顆粒狀小點。花果期7-9月。[1]

主要價值

東北木蓼是沙地造林的優良樹種,也可作薪材和飼料等。東北木蓼為一種優良的飼用灌木,枝條較柔軟,無刺,便於牲畜採食,花期的乾鮮重比為1:2.4,莖葉比為1.08:1。莖葉均無特殊氣味,其適口性較好,駱駝喜吃其嫩枝葉,冬春季節採食其枝條;羊採食其嫩枝葉,落葉後適口性降低。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遼寧、河北、內蒙古、寧夏及陝西。生長於海拔1200-1350米的沙丘、乾旱砂質山坡及沙漠地帶。 主要生長於半濕潤地區,抗逆性強,在-30℃以下能安全越冬,而夏季沙面達50℃高溫亦無灼傷現象。適生於沙質和粗骨性土壤上。它在草地植被中,不是建群種,經常做為伴生種出現於褐沙蒿、差把嘎蒿、木岩黃芪以及黃柳等群落中,特別是在固定沙地和覆沙丘陵的褐沙蒿群落中,東北木蓼的頻度常在90%以上,相對蓋度達7-8%,相對重量(鮮重)占4-10%,成為其恆有伴生種。在局部地區也可與上述植物形成共優種。在這樣群落中,優勢種和常見的其他伴生種有冷蒿、扁蓿豆、展枝唐松草、糙隱子草、沙蘆草、山蔥、沙生冰草和達烏里胡枝子等。

繁殖方法

圃地準備:苗圃地設在有防護林帶保護,土壤PH值低於8.5,地下水位2米以下的造林地中心,不宜設在風口和重鹽鹼地上。因沙漠乾旱少兩,苗期需要灌溉,所以,圃地還應有薀溉條件。地選好後,深翻40厘米,並於結凍前灌足冬水。多年苗圃或連續種植農作物的圃地,每畝應施300千克腐熟羊糞,將羊糞拍碎撒勻,翻入土中25厘米處,然後整平地面,灌水待插。新開荒地,可不施基肥,扦插後毎畝施10千克磷酸二氫銨即可。

插穂選擇與處理:東北木蓼的插穗於10月份樹木落葉後到翌年4月樹液流動前,均可剪取。插穗應選2年生長健壯、發育充實的枝條中段通常隨采隨插。剪取插穂長度15-20厘米,粗0.5厘米以上的易於成活。

扦插時間:東北木蓼在中國民勤地區3月下旬萌動,4月上句芽開始膨大,因此,以4月上、中旬抒插為宜。

扦插方法:東北木蓼用開縫打插較易成活,生長也好。先劃好株行距,然後用寬25-30厘米的直括入土中約18厘米,前後輕輕推拉1-2次,開出縫,在縫的兩端各插1根插穗(地面上留1個芽眼,約1厘米高),合土、踏實、灌水即可。這種方法比常規插成活率提高17.7%。株行距以10厘米×30厘米(22000株/畝)最好,苗木生長健壯,高徑比小。扦插當年的10月中句左右,苗高達60厘米,地徑0.4厘米的可用於造林。起苗前應灌足水,起苗時應防止傷根。

栽培技術

插穗扦插後,於5月下旬開始生根,此時,要加強水分管理,視墒情適時澆水,採用少量多次漫灌的方法。沙土地上一般每兩周澆水一次。保證苗木根系分布層土壤濕潤,以促進根系生長。6月初至7月上旬,苗木生長加快,需水量大,要加大灌水量,並於6月中句瀍水之際施尿素(5-8千克)一次,灌水後要鬆土、除草。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生長高峰期,一般20-25天於早晚澆水一次。7月中旬施一次磷酸二氫銨(10-12千克/畝)。8月下旬至9月下句停止施肥、澆水,促進苗木木質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