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來自 360網 的圖片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讀物,這本敘述以中、日、韓三國為中心的東亞歷史的書,是一本開闢未來的教科書。[1]

書籍介紹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建設和平與友好的東亞新格局 為回擊日本右翼勢力出版的歪曲歷史、淡化侵略行徑的新的歷史教科書,中、日、韓三國40多位學者共同編寫了《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作為東亞三國的青少年,他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同樣是戰爭,帶給三國青少年的印象可能有相當的差異。中國的青少年對「南京大屠殺」、「七三一細菌部隊」和「三光作戰」等日本侵略軍的殘暴加害有深刻的印象;對於韓國青少年來說,對戰爭的印象則是失去祖國,甚至被切斷了與祖先聯繫的痛苦記憶;而日本年輕一代關於戰爭的深刻印象恐怕就是「東京大空襲」和「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等戰爭被害的事實了。通過這本書讓中、日、韓三國的青少年正確認知歷史,共同構建未來東亞和平。 由於發生了侵略與戰爭,由於對人權的壓抑,使19~20世紀東亞的歷史充滿了創傷。當然,東亞的過去也並不是一片漆黑。東亞有悠久的友好交流的傳統,出現過許多為了光明的未來而跨越國境努力的人們。我們應當繼承過去時代的積極面,而徹底反省以前的錯誤。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都具有各自的傳統與文化。三國的人民作為近鄰,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友好相處。但有時也發生爭鬥和戰爭。在19世紀西方列強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國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 「東京審判」的正式名稱是「遠東國際軍事審判」。同在德國的紐倫堡審判一樣,都是由盟國設立的審判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戰爭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戰勝國向戰敗國只是要求賠款及割讓領土,但是,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火種。鑑於這一教訓,人們考慮這一次國際審判,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重在追究戰爭的責任。 日軍慰安婦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就被公諸於世。但是沒能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20世紀80年代中期,因國家公權而產生的女性性醜聞以及性暴力問題成為韓國的社會問題,慰安婦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之後,女性團體開始正式展開要求日本政府說明真相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在韓國,還擴大到日本、朝鮮、菲律賓、中國台灣、中國大陸等整個亞洲地區。但是日本政府堅持招募慰安婦是民間業者所為,與政府和軍隊沒有關係。

書籍信息

作者:《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共同編寫委員會 編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6-1 版次:1 頁數:229 字數:300000 印刷時間:2005-6-1 紙張:膠版紙 I S B N:9787801906465 包裝:平裝

書籍目錄

序 章 第一節 三國的相互關係 三國的關係 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對朝鮮半島的侵略和通信使 中國的變化與韓國的對應 通過貿易開展的交流活動 欄目1 如何看世界——三國的地圖 欄目2 三國間的漂流民 第二節 三國的國內狀況 一 日本——武士與民眾 二 韓國——兩班與民眾 三 中國——士紳與民眾 欄目1 三國的首都 欄目1 儒家文化與三國 第一章 開港與近代化 概 說 第一節 歐美列強的施壓和三國的對應 一 中國——鴉片戰爭與洋務運動 二 日本——開國與明治維新 三 韓國——門戶開放帶來的矛盾 欄目1 三國的開放港口 欄目2 近代日本的天皇制 第二節 席捲東亞的戰爭 一 三國間的紛爭 二 中日甲午戰爭 三 日俄戰爭 欄目 三國的改革運動家 第三節 三國的改革運動 一 日本——自由民權運動 二 中國——清朝的改革與義和團運動 三 韓國——農民戰爭和獨立協會運動 欄目1 中江兆民——把日本建成民主之國 欄目2 康有為——改革的願望與挫折 欄目3 年農民戰爭的領導人全奉准 第四節 三國的民眾生活和文化 一 韓國的社會變化與民眾 二 中國的社會變化與民眾 三 日本的社會變化與民眾 欄目 東亞近現代史中的漢字 小 結 第二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與中韓兩國的抵抗 概 說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三國關係 一 日本強行合併韓國與朝鮮人的反抗 二 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 三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日本帝國主義 欄目1 台灣人民的抗日武裝鬥爭 欄目2 安重根與伊藤博文 欄目3 日本對韓國是「強占」還是「合併」? 第二節 日本對朝鮮的統治 一 憲兵警察統治 二 「文化政治」的真實情況 三 經濟政策與掠奪 四 教育文化政策 欄目1 控制鐵路 欄目2 東洋拓殖會社 第三節 獨立抵抗運動與社會運動 一 三一獨立運動 二 五四運動 三 三國的社會運動 四 關東大地震和在日朝鮮人、中國人 欄目1 申采浩(1880~1936)——歷史研究和革命運動 欄目2 金子文子(193~1926)——與朝鮮人共同向天皇制國家鬥爭 欄目3 李大釗——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 欄目4 布施辰治(1880~1953)——為朝鮮民眾而鬥爭 欄目5 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 欄目6 鄭鐘鳴(1896~?)——通過社會運動探索婦女解放之路 第四節 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一 韓國社會與文化的變化 二 中國社會與文化的變動 三 日本的社會與文化 欄目1 西化和女性生活的變遷 小 結 第三章 侵略戰爭和民眾的受害 概 說 第一節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地區 一 九一八事變 二 「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出籠 三 「滿洲國」的社會和經濟 四 東北人民的反滿抗日鬥爭 欄目1 張寒暉與抗日歌曲「松花江上」 欄目2 上海起義與尹奉吉(1908~1932) 第二節 日本的侵略戰爭 一 中日全面戰爭 二 亞洲太平洋戰爭 三 「大東亞共榮圈」的夢幻 四 總力戰體制 欄目1 昭和天皇的戰爭指導 欄目2 傳單中的戰爭 第三節 日本軍隊對中國民眾的殘暴行為 一 戰場的民眾和難民 二 南京大屠殺 三 無差別轟炸、三光作戰和製造無人區 四 細菌戰、毒氣戰和人體實驗 五 日本軍隊的性暴力 欄目1 鳳儀萍——強制勞工的證言 欄目2 原日本兵的證言 第四節 朝鮮的戰爭基地化和民眾的受害 一 皇民化政策 二 戰時體制下的軍需工業 三 戰爭物資動員 四 人力動員 五 被日軍強迫充當慰安婦的朝鮮女性 欄目1 親日派與漢奸 欄目2 用畫來為「慰安婦」申冤的姜德京奶奶 第五節 日本民眾的加害和被害 一 戰時總動員與民眾對戰爭的支持 二 民眾的生活與反抗 三 東京大轟炸與城市的空襲 四 沖繩戰 五 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 欄目1 特攻隊員和青年學生 欄目2 日本的總力戰與女性 第六節 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 一 中國的抗日戰爭 二 朝鮮人的抵抗與建國準備 三 日本占領下的東南亞民眾的抵抗 四 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日本的投降 欄目1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欄目2 日本兵反戰同盟 小 結 第四章 戰後的東亞 概 說 第一節 三國新的出發點 一 日本的戰敗及戰後改革 二 朝鮮半島的解放與分裂 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欄目1 兩面的麥克阿瑟 欄目2 遙遠的故國 第二節 對日本「歷史清算」的質疑 一 東京審判 二 舊金山和約與賠償、補償問題 三 殖民地統治及戰爭遺留的社會問題 欄目1 其他的戰犯審判 欄目2 戰後補償的國際比較 第三節 東亞的分裂與邦交正常化 一 東亞的冷戰與朝鮮戰爭 二 日韓建交 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 中韓邦交的建立 欄目1 在日朝鮮人爭取權利的的鬥爭 欄目2 中國歸還者聯絡會 小 結 終章 為了東亞和平的未來 概說 世紀東亞和平課題 一 被遺留的個人賠償問題 二 日軍「慰安婦」問題和女性人權運動 三 歷史教科書問題 四 靖國神社問題 欄目1 家永三郎教科書訴訟 欄目2 博物館展示的戰爭 欄目3 民間女性國際戰犯法庭 五 東亞三國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六 反戰和平運動與市民運動 七 為了東亞的和解與和平 後記 三國編寫者名單 圖片資料提供者名單

本書後記

為了和平的東亞共同體,首先必須建立的是東亞各國對歷史問題的共同認識,即歷史認識的共有,當然,這不僅是年輕一代的任務。要實現歷史認識的共有,需要東亞的年輕人和市民們在了解侵略戰爭與殖民地統治的歷史事實基礎上,通過反省過去的反覆的對話與討論而切實地行動起來。 2002年3月以來,抱着這一想法的中國、日本與韓國的學者、教師與市民們就歷史認識問題進行了連續的對話,召開了《歷史認知與東亞和平論壇》。而當時正是日本的「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編寫,由扶桑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出籠之際。我們的論壇第一屆在中國的南京,第二屆在日本的東京,第三屆在韓國的首爾召開。 這本書是與上述論壇的召開同步進行的。在第一屆論壇上,我們商量了為促使東亞年輕一代歷史認識的共有而共同編寫三國通用的歷史讀本的計劃,於是各國分別組成歷史讀本的編寫委員會。2002年8月,在韓國的首爾召開了第一次關於編寫工作的國際會議。此後,這樣的國際會議在日本召開了4次,在中國召開了4次,在韓國召開了兩次。在這些會議上,就各國各自承擔的原稿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意見,研究了注釋。對原稿的修正,已經反覆進行了不知多少次。可以說,其中每一個概念的使用,每一個觀點的表述,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以至今天終於到了能夠刊行的程度。 日本扶桑社的歷史教科書是美化日本的侵略戰爭與對殖民地的統治,歪曲歷史事實的教科書,是站在本國中心的排外的立場上,蔑視亞洲,宣揚極端民族主義的教科書。我們當然要批判這一教科書,但僅僅批判還不能建立起歷史認識的共有。應當用什麼樣的歷史告訴我們的下一代?這本書是對這一問題的回答。 在中國與日本,日本與韓國間,有過關於歷史問題的對話,也嘗試編寫歷史教材。但是在三國間進行這樣的工作還是第一次。本來,在兩國間進行這樣的工作就已經十分困難了,而在三國間進行這樣的努力,更是難上加難,簡直超過了預想。我們的這本書與各自進行的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教科書是不一樣的,眾所周知,在許多問題上,各國的認識、觀點有相當多的差異,克服認識的不同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但是,由於我們本着對等、平等和相互尊重對方立場的原則,通過反反覆覆的討論而調整自己的意見,終於能夠用三國不同的語言在同一時間出版內容相同的歷史讀本。當然,這是我們的最初的嘗試,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我們期待着讀者們坦率地提出意見。 通過超越國境而達到一致的這一過程,我們自己也學習到了許多東西,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信賴與友情。對話與討論,以及面向未來的團結,豐富了我們自己,也使我們對未來建立了信心。而這信心正是通過編寫這一歷史讀本建立起來的。 在本書出版之際,我們要深深地感謝在編寫過程中做出獻身與努力的各國各界的朋友們,他們有的在國際會議中為我們提供翻譯,有的協助會務工作,沒有他們的努力,編寫這本書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特別要對努力學習他國文化的留學生們,對為在三國間架起理解的橋樑的年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還要感謝承擔了出版任務的三國的出版社:中國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本的高文研、韓國的韓民族日報社出版部。對於他們實現三國出版史上的創舉,我們從內心表示敬佩。 中國 共同歷史讀本編寫委員會 日本 日中韓三國歷史教材編寫委員會 韓國 共同歷史教材開發委員會

參考來源

  1. [1],36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