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祖章皇帝御畫渡水牛戲以指上螺紋成之賜中官某臣從黃州通判臣宋犖得觀恭賦一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世祖章皇帝御畫渡水牛戲以指上螺紋成之賜中官某臣從黃州通判臣宋犖得觀恭賦一章,是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王士禎所作的一首詩詞。

作者介紹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康熙朝書畫家宋犖稱王士禎「書法高秀似晉人「。近人稱其書法為「詩人之書」。博學好古,又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1]

信息

作品名稱:世祖章皇帝御畫渡水牛戲以指上螺紋成之賜中官某臣從黃州通判臣宋犖得觀恭賦一章

創作年代:清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王士禎

正文

章皇握乾符,武功燀旁魄。孚齋春晝長,遊藝眷圖籍。

泉壑窮窈窕,煙雲羅幽賾。寶繪賜近臣,往往等球璧。

常從青箱堂,奎藻睹赫奕。營丘及河陽,到眼堪一擲。

想見憂勤暇,勝情寄山澤。戲作渡水牛,生態妙盤辟。

肉怒垂星圓,筋突陰虹直。脰似滿黃鐘,角堪扣白石。

彈指九牛毛,森疏如刻畫。水波稍演迤,浮鼻未沒脊。

仿佛綠楊風,掩映春蕪碧。神武十八載,文教洽重譯。

干戈與弓矢,包用黃牛革。《小雅》賡宣王,爾牛何濕濕。

旐旟牧人夢,考牧周官職。應知翰墨余,與世登衽席。

龍髯去已遠,謳思遍荒僻。雲漢爛天章,典謨布方策。

聖主念紹庭,率由正無射。小臣沐皇風,流涕記飛白。[2]

作者生平

他初名本為「士禛」,死後因避清雍正(愛新覺羅·胤禛)諱追改「士正」,乾隆時又詔命改稱「士禎」。

因生於詩書繼世的王氏家族,王士禎年僅5歲就入家塾讀書,六七歲的時候讀《詩經》。

11歲時,祖父酒後出對曰「 醉愛羲之跡」 ,他應聲作答「 閒吟白也詩」,引眾人稱讚。

15歲時,他已經寫了不少詩篇,編成《落箋堂初稿》。

17歲參加縣、府、道童子試,皆名列第一。

順治八年赴鄉試中舉,順治十二年進京會試中進士,時年 22歲。

23歲時,他遊歷濟南,邀請在濟南的文壇名士集會於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賦秋柳詩四首,此詩傳開,大江南北一時和作者甚多,當時被文壇稱為「秋柳詩社」,從此聞名天下。

他的詩清新蘊藉、刻畫工整,散文、詞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韻詩論,淵源於唐司空圖「自然」「含蓄」和宋嚴羽「妙語」「興趣」之說,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作詩要訣。

王士禎也非常高產,一生著述達500餘種,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雜俎類筆記《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等。

清康熙皇帝對他非常賞識,稱其「詩文兼優」「博學善詩文」。對於他的詩,康熙也非常喜歡,曾親錄300篇,輯為《御覽集》,時時欣賞。

除了以著名詩人主宰清朝詩壇數十年,他還是清初詞學的倡導者。詞學家吳梅的《詞學通論》曾這樣評價他:「漁洋數載廣陵(即揚州),實為此道總持。」

王士禎因繼承唐宋文風,反對重修飾、掉書袋、發議論、無生氣的文風詩風,提倡「神韻說」而蜚聲詩壇,他創造性的詩論和創作順應了清初社會發展歷史潮流,被譽為「一代正宗」,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

王士禎22歲中進士,順治十七年(1660年)出任揚州推官(清初在地方設置的勘問刑獄的官職),從此開始了長達40年的為官生涯。

王士禎為官廉潔奉公、勤於職守,順應當時「以寬為本」及「清慎勤」的吏治標準,被贊「一代廉吏」。

他在揚州擔任推官時,掌生殺大權,卻從不徇私舞弊。卸任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王士禎賦詩一首,豪邁地稱讚自己「四年只飲邗江水,數捲圖書萬首詩。」

康熙四年(1678年),王士禎升任戶部郎中,到京城為官。康熙十七年,受到康熙帝召見,轉侍讀,入值南書房。康熙四十三年,官至刑部尚書。

官越做越大,但是他的清廉之風一直保持。

王漁洋在擔任戶部右侍郎時,主管的寶泉局專門鑄造錢幣。按慣例,每批新鑄錢幣發行前,要向主管官員呈送「樣錢」,由此往往演變成藉機賄賂上司。不在呈送範圍的官員,則利用各種關係索要。王漁洋上任後,堅決革除這一陋習慣例,杜絕其弊端。他任職期間,未接收過一文「 樣錢」,也未派任何人到錢局索要過「 樣錢」。他人蠅營狗苟期待「近水樓台先得月」時,王漁洋此舉令人刮目相看。[3]

王士禎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去逝。享年78歲。王家曾四代官至尚書,桓台境內至今還存有歌頌王家功德的全國罕見的磚牌坊,上刻清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題寫的「四世宮保」四個大字。[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