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崔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遙》是中國當代作家崔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平遙
一行人到達平遙城外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團長來過這裡,說步行進城只需要十幾分鐘。團員們經過旅途奔波,已覺疲乏,慫恿着他找來三兩電瓶車,駛上旅社之路。
其間,電瓶車如泥鰍一般靈活地穿梭於迂迴的巷道。我們的導遊,左導探身與前方一騎車的女孩打起了招呼,聲音嘹亮卻一句沒聽懂。我們感覺身在民國某個夜晚的老街。
入住的是蔚泰厚旅社。左導兌現了白天的承諾。讓我們吃上了地道的山西名吃----栲栳栳;那麼多種鮮亮的油乎乎的食品,吃起來卻全都是[麵食]],讓肉食愛好者大呼上當。不過,山西地方菜,今天領教了,不虛此行。
房間是土炕,一張大床兩人睡,中間隔着一個小桌,明清風格的布局裝修讓我好好地發了一會呆,才想起去看二樓的情致。沉重的腳步聲踏在木梯上,伴隨我們上樓,看到二樓的推拉門結構裡面,牌友們已經開戰了。
邀約了蔡老、劉老等老先生一通上街。遇上停電,各條街道昏暗,有幾家開燈的是自家發的電。就奔着燈火集中處踱去,看了幾家剪紙店、推光漆具店,知道了此間特產土的可以。剪紙的「壽」、「福」、「美人圖」可以買一些,而推光的漆具化妝盒,首飾盒裡外黑黝黝的,思忖再三,也沒有調動起我買上個的欲望。這些東西,把我帶入民國電影中,應該那些闊太太化妝檯上擺的金銀細軟就藏身於這些尤物之中,讓人膩歪歪的。可能,老外會喜歡吧!
平遙的早晨。起了個早,和劉老一同遛街。此時的平遙,還在酣眠將醒之際,一扇門板閃出個中年婦女蓬頭垢面地上街倒水,睜着微開的睡眼。晨練的人不多,只碰着幾個上早學的孩子。就這樣一路踱去,一路錄影,印記着幽深小巷的梆聲、縣府衙門的後門晨光、一座鐘樓不走的錶盤。不出幾百步,卻已出了城門,聽別人說這是北門。路上聽當地人講:這裡的住戶住不長了,很快都搬走。再來時,我們會恍如步入明清,滿街上是大明大清的布衣百姓。就感覺昨夜的平遙不真實,暮色蒼茫中,原以為這是一座無邊無際的巨城。晨曦就這樣打碎了我的猜想。如同聊齋中,那些夜間的不夜之城、官宦人家,次日清晨卻化為無有,無處尋覓。
回旅社時,大家嘻嘻哈哈。原來弄清了這裡前段中央台來住店錄過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就住在南首的房間。有幸下榻此房的趙總很是自豪炫耀了一番。
日升昌票號是此行的重點景點。中國最早的銀行建立了嚴格的職員甄選制度和內部規章。一張銀票的秘密就大有講頭。雷履泰創辦的「日升昌」發展創辦了28個分號,大長了山西商人的臉。
平遙,這個縮微的紫禁城,這個龜形布局的城,這個蜚聲中外的商人之城,這個飄着醋香的山西小城啊![1]
作者簡介
崔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淄博散文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