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與鳥為鄰(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與鳥為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與鳥為鄰》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與鳥為鄰

我辦公室的窗外是一片生長得十分茂盛的竹林。天天都有成群的鳥兒在那裡梳翅跳擲、嬉戲鳴叫。每每被繁重而瑣碎的工作忙碌得身心疲憊、頭昏腦脹的時候,我就站起身來臨窗而立,目光透過窗玻璃,看看那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小生靈們在竹枝竹葉間跳動的樣子,聽聽它們快樂的鳴叫聲,陡然間就覺得疲憊頓消,精神大振。我非常喜歡我的這些鄰居們,並且覺得今生今世能與鳥為鄰是幸福的、快樂的。

說起來,我與鳥為鄰的歷史已為時不短了。十七八歲以前在鄉下老家的時候,我家是一個獨門獨院。房前屋後長滿了松樹、柏樹、冬青樹、桃樹、蘋果樹和竹子。五間小小的土坯瓦房一年四季真可謂綠圍翠繞,芳韻脈脈,環境優雅,景色清幽。為各種鳥兒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好的場所。白頭翁、喜鵲、斑鳩、八哥、燕子、麻雀等鳥兒成天在那裡飛來飛去,呼朋引類鳴叫不止。給寂靜的院院落落增添了不少生機和活力。到了秋天,當母親把她跟父親從田地里收回的包穀、小豆、稻穀、綠豆等攤放在門前院壩里晾曬的時候,日日都會引來一大群鳥兒爭食。有一次趁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我偷偷用彈弓打傷了三隻白頭翁,母親回來後看了翅膀上鮮血直流的三隻鳥兒,傷心地流下了眼。在母親的幫助下,我為那三隻白頭翁養好了傷,並把它們放回大自然中去。可一連好多日子,那三隻白頭翁都不願離開我家,老在房頂上「噝噝」鳴叫,那叫聲細微而又婉約,宛如一個老朋友在與我說話,娓娓道來,煞是好聽,使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

剛參加工作時,我被分配在渭北高原的一個只有幾戶十戶人家的偏僻而又落後的農村小鎮上。初到那裡,舉目無親,人地生疏,成天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找不着,日子過得寂寞而又孤獨,無滋無味。所幸的是我宿舍的外面有一大片白楊林,春夏之時,楊葉「沙沙」,百鳥喧鳴,只要一打開窗戶就能聽到各種鳥兒的叫聲。那叫聲既像優美的音樂,又像春日的和風細雨,終日繚繞在我那間不大的房子裡。閒來無事時,我要麼走進白楊林欣賞各種鳥兒,要麼打開窗戶靜靜地坐那細聽鳥兒的叫聲。那百態千姿的鳥兒和各富韻致的鳥鳴,驅散了我難捱的孤獨寂寞的時光,給我的單身生活平添了許多無以言喻的樂趣。

可是,這些年來,隨着經濟建設熱的興起,許多地方和人片面地以毀林砍樹為方式追求經濟的「增長」。所以,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森林面積都急劇銳減,樹木日漸稀少,不僅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暖、乾旱少雨等一系列嚴重惡果,還使大批大批和我們親善友好地相處的鳥兒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紛紛遠離我們人類而去。我們的周圍,要麼寂無聲息,要麼充滿機器、汽車、人群喧譁等眾多毫無美感且單調刺耳的噪音。生活過得既呆板又缺乏浪漫色彩。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現象啊!人們思念鳥鳴、渴望見到鳥兒,不能如願。只能從「山氣日佳夕,飛鳥相與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等眾多古老的詩歌中打撈鳥的影子和傾聽鳥的叫聲。與鳥為鄰幾乎成了一種奢望和夢想。

今天,我十分慶幸我的辦工室外還有這麼一片尚未被我們貪婪的人類加之斧鉞的青青的竹林,更慶幸有這麼多鳥兒來與我為鄰。它不僅讓我尋找回了我童年時與鳥兒們建立起來的那種純潔無瑕的友誼,還回憶起了我在渭北高原工作時的那些與鳥為鄰的快樂時光。也因與鳥為鄰,使我感覺到我們這本來一個個平常且又枯燥的日子充滿詩意、充滿美的翩想……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