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與書奇緣(下) 褚廣崇

重新導向頁面
與書奇緣(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與書奇緣(下)》中國當代作家褚廣崇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與書奇緣(下)

前些年,我醉心沈從文先生的文字,他寫的和關於他的書淘了有十幾本,如《長河》、《湘行散記》、《花花朵朵 罈罈罐罐》、《浪花集》、《與二哥書》、《沈從文與<大公報>》等,讀得天昏地暗,找不到黎明的彼岸。

那時候,《沈從文文集》和《沈從文全集》已經出版發行,但花費成百上千買全集,對我而言,不啻是敗家之舉。人都說,貧窮限制想象。對我,貧窮卻讓我錯過了很多想讀的好書。打消貪念之際,只想尋得一本他的自傳,撫慰我焦灼的內心。

一次,去琉璃廠逛中國書店,在滿架盈室、浩如煙海的空間裡仰望、行進,覺得人在書籍的面前渺小卑微,同時又偉岸傲然無比。幾縷墨香,世代傳承,在經濟大潮的翻滾中,還有這麼一方書世界,實屬不易。

有人評論中國書店在老一代員工退休後,再無懂得版本之人,已徹底淪為二手書店。這種激憤之語,我並不認同。只要能遇到想要的好書,這樣的二手書店不妨多一些。

拾級而上,去二樓的舊書區,我想碰碰運氣。運氣這東西,需要經常碰才有可能觸動機關。

樓上十幾排書架,氣勢磅礴,靜謐佇立,空氣中散發着舊書和油墨的香味,讓人的每個毛孔都是舒適陶醉的。我搜尋着自己的喜好,每每從架中抽出幾本,翻看扉頁目錄正文,一些書里還有原藏者的簽名鈐章和購書日期,也有閱讀批註,紅墨行楷,藍黑墨水,油筆鉛筆,不一而足。捧這樣的書在掌心,我似乎和原藏者就有了某種聯繫,時光歲月在書頁間悄然傳遞信息

當我站在一排書架前,巡查第二層時,突然一本《沈從文自傳》躍入眼帘!我一把就抽了出來,手指有些顫抖。它是江蘇出版社「名人自傳叢書」系列之一,主編是吳福輝和錢理群,編者為凌宇,一九九五年九月一版一印。版權頁下方用鉛筆標價:十五元。比原價還便宜了四毛。那一刻內心的激動,怎是我禿筆淺墨可以盡宣!

這本《沈從文自傳》護封底色為乳白,用淺灰色在整頁上繪了一幅樹的年輪,再細看,又像一個恆星系,悠遠深邃,給人無限的遐想。護封底部,有六幅沈從文先生的照片,從左到右,自年少到年老,黑白印刷,頗有歷史滄桑感。

沈先生的這部自傳寫於一九三四年,作者時年三十二歲,但內容只寫到他二十一歲離開湘西為止,以後有關他生活經歷和思想軌跡的描述,再沒有如此系統的後續文字,只在後來的一些文章和書信里零散提及,這些文字編者細心搜尋過來,附在自傳之後,作為補充材料,大略可見沈先生一生的風雲經緯。

還有一套叢書,我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才攢齊,得書經過和內心遭遇,至今難忘。

前幾年,從小區舊書攤上淘來徐雁先生的《故紙猶香》,夜間翻讀,書里提及一套《中國版本文化叢書》,共十四本,還選了幾本書的封面圖片做插圖,介紹這套叢書出版的來龍去脈。我的占有欲望一下子給勾起來了。

大腦威武,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幾家書店裡遇到過這套叢書,還翻看過好幾回,總價三百多,因為太貴,每次都棄書落荒而逃。當時工資才多少錢?這些年雖然喜歡淘書,但在掏錢這事上,還是比較理性的,遠未達到為書瘋狂的地步,比不了藏書家謝其章先生,他能為民國舊期刊搞得「財政告急,彈盡糧絕,光榮犧牲」!

一本書,一套書,最怕心裡老惦記。第二天,就在某舊書網上搜這套叢書,下單九本:《元本》、《明本》、《稿本》、《坊刻本》、《活字本》、《家刻本》、《插圖本》、《新文學版本》和《少數民族古籍版本》。其餘五本不是沒有單冊售賣就是價昂無理,就賭氣沒再下訂單。在我看來,書的標價也不能太離譜。其實,我哪裡知道,舊書價格近些年來一路飛漲,一天一個價。歸根結底,還是自己錢包羞澀。

這套叢書初版首印於二〇〇二年,次年二印,之後再沒印過。淘到手的幾本書版權頁上蓋有「特價」藍印戳,是以前出版社削價處理的。當時這套叢書在網上標價最低六百八,最高一千二。舊書價格瘋狂可見一斑。

接下來的幾周,幾乎每天都在舊書網上泡着,還真碰到一本新上的《批校本》,九五品,標價合理,立刻下了訂單,最終順利交割了。

不久,下狠心、咬緊牙,購得《清刻本》和《中國書源流》,這兩本的花費是前十本的費用之和,真是邪乎的不講天理。而《宋本》和《佛經版本》,無論貴賤,根本沒貨,夠絕。

那幾個月,我就像宋國的那位農夫,趴在舊書網上,守株待兔,企盼奇蹟發生。網頁讓我刷得油光錚亮。

有一天刷網時,忽見有《宋本》單冊,同一家書店掛出兩本,但都有瑕疵,均為水漬印痕。水和書籍不相容,再便宜都不能要,這是原則問題。繼續等。

又一日,網上掛出一本《佛經版本》,八五品,標價五百,直追全套叢書最低價。一套叢書十四冊,下同一印刷車間,走出廠房之後,經數年大浪淘沙,有朱門裘馬華服者,有柴門饑寒交迫者,書世界也如人間百態,怎能不讓人心生諸多感慨

某日傍晚日記中寫到:今晨得空閒,上網見有昨日新上《宋本》一冊,九五品,上傳圖片清晰,封面自然泛舊,容貌典雅整潔,喜不自勝,立刻下單。網上付款三小時後,顯示貨物已快遞發出,耐心等待中。

在等待中,我一本一本地讀這套叢書,如遨遊古今書海,痴迷沉醉,不忍棄舟登岸。叢書的每冊編著者,如奚椿年、黃裳、姜德明、薛冰和韋力等,都是當代飽學之士和版本大家,下筆言之有物,常有令人擊節處。清代學者汪琬在《傳是樓記》中云:「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此言猶如警鐘在側,讓人不敢荒廢時日。

大約在《宋本》收到半年之後,一本《佛經版本》悄然露布網上,一版一印,品相為九,標價一百元包郵,是海淀一家書店頭天剛上新的。上天恩賜,大喜過望,趕緊下單,立即付款,省怕有人捷足先登。而早先標價五百的那本已顯示售出。第二天,《佛經版本》快遞送達寒齋,這套叢書終於全部收齊了。我長吁一口氣。那是我淘書路上頗有歷史意義的一刻,忘記當時怎樣慶祝了。

和生活中很多事一樣,淘書,越有目標、越使勁,想要的書就越是遠在天邊,她們的身影只浮現在你的腦海心田。有時候也會心灰意冷,安慰自己:總會有一點殘缺,讓人觸摸到現實的冰冷,如此,我們的目光才能從維納斯的雕像里,讀出一份優雅和溫暖的感動。活着,讀着,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很多時候,可供我們騰挪的空間並不多。好在,內心若有一份對書的執念,時間久了會感動上天,它會引你去結一段與書的奇緣。[1]

作者簡介

褚廣崇,生於七十年代,寧夏固原人,現在北京任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