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能拿先進當棍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能拿先進當棍子,司馬遷寫《史記》,說劉邦是龍種; 而老百姓則認為: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 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在他們眼裡,不管劉邦當未當皇帝,照舊還是劉三! 就這點兒而言,我看老百姓就比

原文

司馬遷寫《史記》,說劉邦是龍種; 而老百姓則認為:「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 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在他們眼裡,不管劉邦當未當皇帝,照舊還是劉三! 就這點兒而言,我看老百姓就比司馬遷實在、高明。

就是自家的傳統,也有好有壞,不能一概繼承和發揚。比如: 皇帝為龍種,文臣武將是神仙星宿轉世等等,充斥了我們歷代的文史典籍,這種神化傳統就不能繼承。

然而,還是在劫難逃,因而也就導致了 「文化大革命」的悲劇。現在,神化偉人,個人崇拜的問題,我們黨的「決議」 已經決清了,大家於血的教訓中也較為清醒了,此且不論。

這裡要講的,是 「文革」 中曾盛行一時的神化典型的問題及其遺風。想當年,很有一些人是專吃「典型飯」的。他們藉助「觀世音」手裡的楊柳枝,飽蘸了淨瓶中的聖水甘露,點化出一個或幾個至善至美的典型,大樹特樹之,鼓吹神化之; 而他們自己則以「典型神」的監護人自居,誣他人離綱叛線,顯自己「左」派先知,以撈取政治資本。典型在他們手中派有雙重用場: 對異己是棍子;對本人則是爬竿。曾記否: 當年誰要不信唱樣板戲能唱出糧食來,誰就被誣為懷疑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反對無產階級司令部;那虎頭山的「虎威」,更是令人談而色變!

於今,這種邪火雖滅,但煙霧卻猶然未消,利用先進典型打人的現象仍未絕跡。比如,把先進典型說得十全十美,吹得神乎其神,當作正確路線的化身,甚至把對某個具體單位和個人的態度,當作整黨的「突破口」,作為衡量每個黨員是否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標準。誰有一點不同看法,就被無限上綱,說成是改革的反對派等等。這種惡劣的 「文革」遺風是該剎一剎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黨歷來重視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和教育意義,注重運用典型經驗來指導工作。但任何先進典型都是一分為二的,其典型意義也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如果把它絕對化,一好百好,吹成至善至美,結果便扼殺了典型的活的生命,讚歌唱成輓歌。大寨也好,小靳莊也罷,在一定程度上就都是被一些人吹崩的。因此,先進典型首先要謹防被吹殺。

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人們的認識必然有先有後,對某個具體問題,對某些單位和個人的具體做法,更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是正常現象,決不能動輒上綱上線,任加誅伐。「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着自己,去嚇唬別人; 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文革」遺風。

(1984年10月24日《天津日報》)

賞析

人,就是人。即使當了皇帝、總統,也終究是人,而不是神。與此同理,先進典型也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需要一分為二看待,不能一好百好,不能絕對化、神秘化。這些道理,本是淺顯的,毋需多加議論。

然而,淺顯的道理,在罩上一層神秘的光環之後,也往往變得高深莫測、不可思議起來。就說先進典型吧,本來是某一類或某一群體中的傑出者,既高出於這某一類或群體,又同這某一類或群體有着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繫。然而,當它被人抬得離了「譜」,捧得上了天,變成一些人撈取政治資本的工具,甚至變成打人的棍子之後,它也就同它自身告了別。這種極不正常的情況,固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就是現在,也還不能說完全絕跡。因此,就很有議一議的必要。

《不能拿先進當棍子》,一矢中的、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問題的要害。人們或許會問: 先進,也可以當棍子嗎?是的,先進也可以當棍子,並且是頗具威力,既能致人於死地,又不露聲色的棍子。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那裡樹起一個十全十美、神乎其神的先進典型的人,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你學習,而只不過是尋找到了一個制服你,迫使你就範的藉口。只要你對這個所謂的先進典型稍微表示一點懷疑或發表一點不同看法,他就說你是改革的反對派,是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等等。一棍下去,足以使你眼冒金花,半天回不過神來。當然,這裡的關鍵,不在於先進典型本身,而在於把先進典型捧上天的人。他們之所以捧先進,吹先進,倒不是因為真愛先進,而是因為可以從這種捧與吹中撈到某種好處。說具體點,就是把先進當成爬竿,當成棍子,既能使自己爬上去,又能把別人打下去。

西洋景是最怕拆穿的。《不能拿先進當棍子》,以犀利的筆鋒,層層剝開了舞棍人的把戲,便猶如當頭斷喝,使那些玩慣此種把戲的人不由得出一身冷汗。冷汗一出,即使不能徹底醒悟,至少也要收斂一些。至於那些先進典型本身,也會從這一聲斷喝中,感到自己的被擺布、被愚弄,從而吸取教訓,不再去做某些人的「敲門磚」。

這就是雜文的力量,雜文的社會效應。這個力量、這個效應的產生,是由於它觸及了深刻的社會現實。若不痛不癢,不着邊際的空發幾句議論,能有這樣投石擊水般的力量和效應嗎?答案是不言自明的。[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