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理拼音bù lǐ[1]

[]

引證解釋

⒈ 猶言不利,不順。 引《孟子·盡心下》:「稽 大不理於口。」

趙岐 註:「為眾口所訕。理,賴也。」

焦循 正義:「不理於口,猶雲不利於人口也。」

楊伯峻 譯註:「『理』字亦可訓『順』,則『不理於口』猶言『不順於人口』。」

⒉ 謂不治理公務。 引《後漢書·胡廣傳》:「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 伯始。』」 《南史·謝朏傳》:「朏 居郡,每不理,常務聚歛,眾頗譏之,亦不屑也。」

⒊ 理不清。 引漢 張衡 《思玄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 晉 陸機 《文賦》:「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

⒋ 不理睬。 引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四折:「寡人若究起前事,又怕傷損我先帝盛德,如今姑置不理。」 《紅樓夢》第二八回:「寶玉 見他不理,只得陪笑。」 茅盾 《子夜》十二:「徐曼麗 那邊,你得拉緊些,好叫 老趙 一直疑心她,一直不理她。」

詞語解釋

不理[ bù lǐ ] ⒈ 置於不顧,不理睬。 例別不理他,要幫助他。 英do not bother about; ignore;

⒉ 不理會,不在乎,不當一回事。 例我才不理這些閒話呢。 英pay no attention to;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