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在一頻道(馬君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在一頻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不在一頻道》中國當代作家馬君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不在一頻道

我腳步裡帶着火。推門前,有人已通風報信。但看到的場面還是慘不忍睹。六七個咧腿提胯的半大孩子,浸泡在濃煙之中。受到打擾,略失方寸,半截煙有的還斜叼嘴上,有的在一秒內掩進袖筒,有的背於身後。其中有鍋蓋頭飛機頭。他們在片刻驚訝後,又迅速鎮定無比。這間只有六七平米的洗手間,像爐筒打倒煙很久了,濃度令人窒息

我什麼也沒說。我不想自討苦吃。前幾日,一位老師因在這裡制止吸煙,受到攻擊。我只是想看看是哪些人,只想做到心中有數。

我轉身離開。急忙深呼吸。陽光燦爛,天藍如鏡,我一時不能適應外面的光線,有些眩暈。五月的校園,綠樹成蔭花香浮動,色彩明麗,疏影橫斜,錯落有致的花樹映襯着明淨的窗子,搭配得像一幅完美的畫。花欄邊的小牌子上寫着:「丟下的是垃圾,撿起的是美德。」每次看到這樣的話,我都心裡感動一下。這時卻只有苦笑,可惜了這良辰美景。

飛機頭不是善茬,已連續逃課一周了,我一直容忍着。(請家長不要罵,這不是放縱,也不是不負責任。這是護身智慧。)但是今天我忍不住了,打電話給家長。剛一接通,火藥味就從那邊襲來:「剩下三天半了,你想幹啥?你看着辦!我孩子非常懂事,非常善良,非常聽話。就是你們這些老師,天天宣傳技校招生,把孩子的心動搖了,把我們的意志也動搖了……」沒法溝通,我掛了電話。

不知什麼時候,洗手間變成了刺兒頭的天地。成了他們抽煙,玩手機,罵老師的綠色通道。成了他們的地盤和避風港灣。

飛機頭這樣的孩子,每次模擬總分只有一百分左右。語數外大科目都以個位數逞英雄。誰都希望他能報個中職學校上,高中是毫無希望的。但幾次三番,工作還是做不下去。反惹了一身的報怨話。「我們孩子辛辛苦苦九年了,盼的就是能考上高中。你們倒好,現在連試也不讓考,你們恐怕沒這個權利吧?九年義務教育是怎麼說的?我們這算是好說話的家長,要是遇上不講理的,你恐怕要……」一切解釋都是多餘,一切建議都是白費苦心,只得讓人家行使權利。

九年級開學初,我曾給學生講過,應該思考三個問題:你是誰?從何而來?到哪裡去?當然這是對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中提出理念的化用,但我不是與學生探討深奧的哲學,我只是想讓他們思考一點淺顯的問題。

你是誰?讓學生認清自己的身份:首先確認自己是人,是一個充滿活力、青春年少的祖國花朵。其次,確認自己是九年級應屆畢業生。不是小學生,也不是大學生。更不是社會混混。

從何而來?讓學生思考自己的家庭。想想自己的父母,想想他們的不容易,想想他們的期盼。想想自己是人生父母養的,出自於有教養的家庭,不可給家族臉上抹黑。

到哪裡去?重點高中?普通高中?中職學校?還是走上社會?

想明白這三個問題,不難。做自己該做的事,不浪費青春,把「不負天賜智慧,不負父母恩德,不負恩師厚望,不負青春理想」化為行動。

教育的路在何方?

急功近利的時代。很多人只要「高分」,忽視「做人」。重智育,輕德育已嚴重到幾乎沒有正確的三觀,或三觀多元、混亂。很多老師丟棄了「育」,只以成績論英雄,學校管理者也漸漸默認這種做法,並以成績為評價老師的核心標準。素質教育在激烈的競爭時代不斷被異化和扭曲。近年來,寧夏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只有兩個方向,一篇議論文,方向一定是人格修養方面的美文;一篇散文,方向一定是親情、孝敬方面的美文。這種穩定性,其實是人文教育的一種努力,想在學生學業結束時,再次提醒和校正學生擁有好的人品。

不僅有厭學者破罐子破摔,他們家中的鏡子大概也是哈哈鏡。一些家長只有一個意思,學校是比較安全的成長環境。只要學生每天去學校,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當老師說你孩子每天早上放下書包就睡覺時,他知道自己孩子不是學習的料,除了失望,他沒有別的辦法,也不想責備孩子,就當着老師和孩子的面說:「在學校,哪怕你一個字不寫,一句講都不聽。只要你不闖禍,混日子也要混出來。我把你放在家裡忙得顧不上管,放在社會上太小了,不放心。」學生得到家長違背教育規律的特赦令,就更加有恃無恐。

進入模擬階段,我發給學生試卷,每日督促,精講重點,卻發現有學生「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且每節課都翹起二郎腿,用挑釁的目光與老師對視。我先是勸他這樣坐着不利於健康發育。他面帶嘲諷。我嚴肅起來,勸諫數次無效,便有些惱羞成怒,失控、失態地撕了試卷。因為這試卷里,只有我的勞動,尚沒有他的任何勞動。他指了指自己的校服,目光銳利如錐,呲牙咧嘴地說:「實在是身上有這衣服(指校服)」。我說明白這一點,你就還沒忘自己是個學生。他是一個補習生。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想辦法讓他復讀。我言辭激烈,慷慨陳詞。然後又語氣和緩地講了曾如何制服欲對老師行兇學生的故事。他的目光才算軟了下來。

[1]

作者簡介

馬君成,回族。寧夏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