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邽鎮位於臨渭區北部,是臨渭區重要鄉鎮,陝西省重點建設城鎮。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名將張仁願和北宋名相寇準或出生於此,或在此地生活過,素有"三賢故里"之稱。[1]

內容簡介

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 ,位於臨渭區北部,是臨渭區重要鄉鎮,陝西省重點建設城鎮。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名將張仁願和北宋名相寇準或出生於此,或在此地生活過,素有"三賢故里"之稱。

地理位置

地名。今為下邽【guī】鎮,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北部,距渭南城區28公里。下吉鎮原名下邽,是臨渭區古老集鎮之一。戰國時秦(公元前325年前後)置縣,治今陝西省渭南市東北。其後屢有廢置,元初併入渭南縣。西魏時,曾為延壽郡治所。20世紀70年代起稱為下吉鎮。經陝西省民政廳批准,臨渭區下吉鎮於2012年4月26日更名為下邽鎮。

下邽鎮為交通要道,自古以來為渭北軍事重鎮。下邽鎮民風淳樸,人才輩出。勤勞智慧的下邽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

2005年後,下邽鎮大力扶植和發展紅提葡萄種植業。現在,該鎮所轄各村皆有種植,全鎮紅提種植規模達十餘萬畝,被譽為"陝西紅提第一鎮"。2011年,該鎮建成渭北紅提產業觀光園,數十家農家樂開業迎客。2012年初,藺村成為陝西省紅提葡萄避雨棚技術示範基地。

三賢故里

下邽人傑地靈,自古人才輩出。因唐朝大詩人白居易(772-846)、名將張仁願和北宋名相寇準(961-1023)或出生於此,或在此地生活過,素有"三賢故里"之稱。原民革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1898-1992)、原陝西省副省長、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連璧(1917-2001),也分別出生於下邽鎮西關村和見駕莊村。名勝古蹟有慧照寺(晉)、塔(唐)、秦漢下邽縣城遺址、景賢書院遺址等,遊覽地有張興斌書法藝術館、南白村天主堂和紅林村梁社開烈士紀念碑等。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醉吟先生,又稱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大詩人。遠祖在太原,曾祖白溫遷居下邽縣。貞元十六年(800)考取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周至縣尉、翰林學士和左拾遺 貞元二十年(804)春,居易33歲,路經洛陽,徙家下邽故里。據其《泛渭賦序》雲:"十九年,天子並命二公對掌鈞軸,朝野無事,人物甚安。明年春,予為校書郎,始徙家秦中,卜居渭上。"其故里門前往南百步,就是渭河。那裡是一個渡口,古名蔡渡,距離長安約百里。他常常乘船回家,"每三旬而兩入",甚為方便。

元和六年(811),母親病故於長安宣平里第。他和三弟白行簡領家人扶柩回到下邽故里。多年未回鄉,看到村里變化很大,便寫了一首《重到渭上舊居》詩云:"舊居清渭曲,開門當蔡渡。……追思昔日行,感傷故游處。插柳作高林,種桃成老樹。因驚成人者,儘是舊童孺。試問舊老人,半為繞村墓。……惟有山門外,三峰色如故。"白居易在長安時就有病,回到故里依然未好;不幸的是,此時他惟一的女兒、3歲的金鑾子夭折。他"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遂一連寫了《病中哭金鑾子》、《念金鑾子二首》等幾首悼亡詩。

是年七月,好友元稹遣人到村,在白居易母親靈前代祭。次年十月八日,白居易又重新在故里選擇塋地,把從前權厝在下邽下邑里的祖父白鰉的靈柩、權厝在河南新鄭臨洧里的祖母薛氏的靈柩、在襄陽東津鄉父親白季庚和祖母的靈柩,總遷葬於下邽上太莊一處。這一年,他寫了《采地黃者》、《首夏病間》、《寄元九》、《寄內》等詩。

元和八年(813)二月,他又把寄葬在符離縣的外祖母和四弟白幼美的靈柩,也遷葬到下邽新塋。在故里,他開始督課種田,種了30畝高粱,20畦韭菜。六月,關中大雨,他寫了16首效陶潛體的組詩,對其丁憂期之心境、生活、感慨,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在序文中說:"余退居渭上,杜門不出,時屬多雨,無以自娛。會家釀新熟,雨中獨飲,往往酣醉,終日不醒;懶放之心,彌覺自得。故得於此而有忘於彼者,因詠陶淵明詩,適與意會,遂效其體,成十六篇。醉中狂言,醒輒自哂;知我者,亦無隱焉。"此冬奇寒,池寫了《村居苦寒》詩。看到胥吏橫暴催租,即有《納粟》詩云:"有吏夜叩門,高聲催納粟。……猶憂納不中,鞭責及童僕……"。

元和九年,他家居務農。這年五月大旱,他深感"唯農最辛苦"。三弟白行簡為了擺脫家計窘境,應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盧坦之聘,往其幕中。行簡走後不久,居易率家人新建了亭台。台高數尺,上蓋一茅亭,推開東窗,可見華山三峰;站在南門,可見渭河中的白帆;是他下棋、休閒避暑的好地方。八月中旬,在好友張殷衡的陪同下,他遊玩了藍田山水,觀賞了悟真寺,寫下名詩《游悟真寺詩》。九月,有寄白行簡詩云:"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樹騎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冬天,他常"半夜起端坐",摸着新制的布裘,想起無衣無食的農民,寫道:"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不久,摯友李順言來看望他,他半真半假地對李說:"明年身若健,便擬江湖去。他日縱相思,知君無覓處。後會既茫茫,今宵君且住。"

白居易在退居渭上的四年裡,詩歌寫作很勤奮。如其所言"復多詩中狂,下筆不能罷。惟茲三四事,持用度晝夜"。三四事,指寫詩外,還有飲酒、讀書、彈琴。在家這一時期,共寫詩119首。此年冬,他奉詔授太子左贊善大夫,離開紫蘭村,再度走進帝都長安。[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