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逆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下沉逆溫是氣候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一般情況下,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時在某些層次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因整層空氣下沉而導致的逆溫稱為下沉逆溫。當某氣層產生下沉運動時,因氣壓逐漸增大以及由於氣層向水平方向擴散,使氣層厚度減小。若氣層下沉過程是絕熱過程,且氣層內各部分空氣的相對位置不變,這時空氣層頂部下沉的距離比底部下沉的距離大,致使其頂部絕熱增溫的幅度大於底部。因此,當氣層下沉到某一高度時,氣層頂部的氣溫高於底部,而形成逆溫。
下沉逆溫多出現在離地面1000米以上的高空,厚度可達數百米。 下沉逆溫多見於副熱帶反氣旋區,其特點是範圍大,逆溫層厚度大,逆溫持續時間長,不接地而出現在某一高度上。這種逆溫因為有時像蓋子一樣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擴散,如果延續時間較長,對污染物的擴散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由於逆溫層對空氣對流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所以極其不利於大氣污染物的擴散。由於大量氣溶膠粒子和水汽積聚在逆溫層下面,因此近地面層極易形成煙霧。 由於下沉的空氣來自高層,水汽含量本來就不多,加上在下沉以後溫度升高,相對濕度顯著減小,空氣乾燥,不利於雲的形成,原來有雲也會趨於消散,天氣一般晴好。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