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花岔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花岔鄉地處榆中縣北部山區北端,全鄉總面積174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410米,年降雨量僅為200-300mm。全鄉6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560人(2017);全鄉總耕地面積44970畝,人均5.9畝。2005年農業生產總值達2600萬元,農業增加值1200萬元,工業總產值75萬元,增加值1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219萬元,增加值為2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79元。[1]

地理環境

上花岔鄉地處榆中北部乾旱山區,這裡山大溝深,十年九旱,糧食產量低而不穩,一直處於靠天吃飯的被動落後局面,自然經濟、文化、生活等條件較差,特別是乾旱少雨,生態環境惡劣成為影響本地區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年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卻高達1000毫米以上,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7℃,年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全年無霜期110天。

基本概況

上花岔鄉總占地面積174平方千米。全鄉轄6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560人(2017),有耕地44970畝,人均耕地面積5.8畝,2003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420元,全鄉共有困難戶166戶、553人,其中特困戶79戶、207人,五保戶20戶20人。鄉黨委下設8個支部,共有共產黨員222人,其中農村黨支部6個,黨員184名。共培養致富"明星戶"49戶,其中黨員20名。全鄉有一所初級中學,六所完全小學,教學點6個,有教師71人,中小學生1420人(初中438人,小學982人),有鄉中心衛生院1所,職工6人,標準化村衛生所5所,鄉轄其他單位還有變電所、糧管所、農電所、郵電所、派出所、信用社、供銷社等。

貧困之鄉

全鄉共有困難戶1393戶,5389人,其中,絕對貧困戶404戶,1687人,低收入戶807戶,3505人,社會救濟戶72戶,187人,五保戶9戶,10人,冬臨麵粉發放385袋,202戶,726人,救濟款3萬元,48戶,859人,發放款26590元,戶均3410元。全鄉缺糧260戶,1100人,共計缺糧5萬公斤。全鄉6個村已有4個村完成或正在實施群眾參與式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黑虎子、百祿、上花村分別於2003年、2004年、2005年完成,大岔村、王灣村正在實施。

農業發展

在鄉政府、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上花岔鄉區位優勢(人均5.8畝的土地對於發展種植洋芋、百合、藥材、油料等極其有利),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經過努力已初見成效,極大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洋芋種植1.5萬畝,百合1200畝,藥材1000畝,油料6000畝,群眾已由過去的政府命令變為今天的自覺行為。另外,整村推進項目在上花岔鄉兩個村已得到實施,對於發展舍飼養羊等產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也為全鄉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849.22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224.40萬畝,糧食總產11465噸,財政總收人46萬元,財政支出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479元。

計生工作

2008年2月,上花岔鄉黨委、鄉政府、計劃生育辦公室,針對該鄉 2007年度計劃生育工作滯後問題,召開了鄉村幹部計劃生育專題會議,會議對該鄉2007年度計劃生育工作進行了回顧反思、總結分析,並安排部署了上花岔鄉計劃生育年前清理清查工作,對2008年度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結合該鄉實際,計生辦研究制定了計生工作獎罰制度。

同時,鄉政府專門成立了計生工作清理清查領導小組,全鄉幹部進村入戶,全面深入地開展了以查找出生漏報、漏管育婦、落實節育措施特別是兩女結紮等為重點的計劃生育清理清查工作。第一季度數據顯示,當年新增兩女戶4例,完成兩女戶結紮5例。鄉村幹部工作積極主動,全鄉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態勢,營造了濃厚的計劃生育工作氛圍,為2008年度計劃生育工作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利的保證。

扶貧項目

2008年10月上花岔鄉三個行政村的500眼水窖工程全面竣工。正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收尾"拍照",10月10日將接受省慈善總會和香港華光功德慈善總會的驗收上花岔鄉地處榆中北山地區,乾旱少雨,農民群眾常年缺水,通過鄉黨委鄉政府申請協調,於2008年5月爭取到香港華光功德慈善總會水窖項目扶貧資金50萬,用於新建、修建上花岔鄉三個村人畜飲水水窖。此項工程是由甘肅省慈善總會牽頭,全省三個點分別是蘭州榆中、平涼靜寧、定西安定。香港慈善會投資的慈善項目也是首次進入榆中。上花岔鄉此次工程歷時半年,8月中旬鄉上開始組織驗收,驗收後派專人駐村逐戶給受捐贈人的家人和新建的水窖"拍照",並通過電子郵件將全鄉照片傳給香港功德慈善總會,再由慈善總會工作人員分發給香港捐贈人。"拍照"工作的完成為10月10日,上花岔鄉水窖工程的全面驗收工作已經做好了準備。

領導關懷

2007年8月10日,副市長張世珍帶領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等市縣幫鄉扶貧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深入榆中縣上花岔鄉開展幫扶活動,落實幫扶資金63萬元。

上花岔鄉地處榆中縣北部乾旱山區北端,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1546元,是蘭州市最貧困的鄉鎮之一。這次幫扶活動確定的幫扶項目主要有當地群眾庭院集雨工程、雙壟溝地膜糧食藥材種植、整村推進養羊項目、村社道路建設、標準化村衛生所、學校D級危房改造與師生飲用水等。黑虎子村書記、王灣村村主任激動地說,這是上花岔鄉開展幫鄉扶貧活動以來人數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張世珍在與當地幹部群眾座談時指出,市縣鄉各部門從本部門本行業的實際出發,積極認領任務,落實計劃,拓展了幫鄉扶貧工作的領域,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要從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在種養殖結構調整、群眾飲水、就醫、校舍維修、道路建設等方面大力開展幫扶工作,大力培訓和提高農民群眾的生產技能和文化素質。

鄉鎮名人

魏孔貴,榆中縣上花岔鄉中學物理骨幹教師、總務主任。他身居大山,23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在農村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書就大寫的"人"字,成了榆中縣頗有名氣的良師。

他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優秀教師"並將受到表彰獎勵。1984年,年富力強的魏孔貴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夙願,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從中學畢業到接受中師和大專教育;從普通教師到骨幹名師,魏孔貴老師一步一個腳印,一日一個變化。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堅持學習"充電"。通過學習,他獲得了大專文憑。學歷提高了;知識淵博了;育人思路暢通了;授課得心應手了。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識被他講授得妙趣橫生,深深吸引了學生。他注重"課堂教學與創造能力培養",他不盲目下結論,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嘗試、試驗、討論和探索從中尋找答案。他認為,學業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樂教樂學會事半功倍。"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是魏老師教書育人的宗旨。

經過春天的耕耘,他終於獲得了秋天的豐收。他成了學生心中的偶像;成了同事學習的榜樣;成了當地農民教育子女的楷模;更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物理老師。他的教學、教改和管理業績得到學校和師生的認可。他所任物理課在近4年的全縣初中會考中,均取得第二、三名的好成績,他也因此而獲得鄉、縣"先進個人"和"優秀教師"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