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浦東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浦東新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浦東新區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

著名景點: 東方明珠,上海科技館

上海浦東新區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浦東南面與奉賢區、閔行區兩區接壤,西面與徐匯區、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五區隔黃浦江相望,北與崇明島長江相望。

全區面積1210.41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8.72萬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2016年7月,隨着崇明區的設立,浦東新區成為上海市第二大的行政區。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1]

歷史沿革

浦東新區最早的歷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的梁大同元年(535),設有崑山縣,隸屬於信義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在唐天寶十年(751)屬華亭縣;至元二十九年(1292),歸屬於上海縣;清雍正三年(1725)後分隸南匯和上海兩縣;嘉慶十五年(1810)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辛亥革命(1911)時改廳為縣,直隸江蘇省;1950年由南匯劃入29個鄉;1958年川沙從江蘇省劃出,改屬上海市管轄。

1961年成立才兩年的浦東縣的農村部分全部劃入川沙,並將沿黃浦江邊的高廟地區劃歸楊浦區;1984年再將沿黃浦江的塘橋、陸家嘴、洋涇一帶劃歸黃浦區,把周家渡至楊思等沿江地區劃歸南市區。到1985年縣境的面積已是建國前的2倍。

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浦東,1993年浦東新區管委會成立,川沙縣的建制撤銷,同時將劃歸到南市、黃浦、楊浦的地區及閔行的三林鄉收回,成立了浦東新區。

1992年10月11日 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覆: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

1997年 撤銷了川沙鎮和東城鎮,建立了新的川沙鎮。7月,設立浦興街道辦事處,由金橋新村和東陸新村組成。年末,全區共有13個街道,28個鎮;共計407個居委會,325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 撤銷花木鎮、嚴橋鎮,設立新的花木鎮;撤銷高橋鎮、凌橋鎮,設立新的高橋鎮;撤銷高東鎮、楊園鎮,設立新的高東鎮;撤銷顧路鎮、龔路鎮,設立曹路鎮;撤銷金橋鎮、張橋鎮,設立新的金橋鎮;撤銷合慶鎮、蔡路鎮,設立新的合慶鎮;撤銷唐鎮、王港鎮,設立新的唐鎮;撤銷川沙鎮、黃樓鎮、六團鎮,設立新的川沙鎮;撤銷三林鎮、楊思鎮,設立新的三林鎮。

2000年 浦東新區轄11個街道、16個鎮。總人口2402343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1年 撤銷欽洋鎮、花木鎮,設立新的花木鎮;撤銷張江鎮、孫橋鎮、六里鎮,設立新的張江鎮。6月22日,經市政府批准浦東新區東溝鎮,更名為高行鎮。

2002年底 浦東新區轄11個街道、13個鎮,531個居委會、283個村委會。

2003年底 浦東新區轄11個街道、13個鎮,540個居委會、272個村委會,人口176.69萬人,面積569.57平方千米。

2004年6月30日 浦東新區轄11個街道、13個鎮,539個居委會、266個村委會。9月30日,浦東新區轄11個街道、13個鎮,561個居委會、266個村委會。

2005年 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滬府[2005]106號文)批覆同意,撤銷浦東新區機場鎮、川沙鎮建制,設立川沙新鎮。川沙新鎮的行政區域範圍為原機場鎮、川沙鎮的行政區域。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旅遊景區

在原陸家嘴輪渡站的東南面,曾有一座明朝陸深及其子楫的墓,1969年在挖防空洞時發現。陸深是明弘治年間的進士,歷任大常卿兼侍讀、翰林院學士,是浦東的歷史名人。在陸家嘴綠地旁,有一幢灰牆黑瓦、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陳桂春住宅,現已成為陸家嘴開發陳列館。

在川沙古鎮的東南面,有着明嘉靖年間築的城牆,後經多次拆毀和重建,到「文革」期間,城牆僅存50米。在城牆上還建有魁星閣和岳碑亭。據說此碑鐫刻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所書的七言律詩:「學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頹倒瓮頭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這是岳飛贈予商丘李夢龍的。李曾在五台山出家,後此詩幾經轉手,墨跡最終流落到了川沙,碑是清道光十二年間所刻。

在川沙鎮及周邊地區,還有着黃炎培故居宋慶齡故居張聞天故居吳昌碩紀念館等。

浦東開發

開發浦東是幾代人的夙願。早在1918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在他的《建國方略》中就明確提出在上海以浦東為基地建設世界東方大港的構想。1949年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也曾經有過開發浦東的設想。後來的歷屆上海市領導也都曾經一再將浦東開發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浦東開發開放。提出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標誌着浦東開發開放從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地方戰略構想,上升為20世紀90年代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標誌着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覆,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2000年8月,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成立。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009年5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根據意見,到2035年,浦東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構建,現代化城區全面建成,現代化治理全面實現,城市發展能級和國際競爭力躍居世界前列。到2050年,浦東建設成為在全球具有強大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影響力的城市重要承載區,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全球典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璀璨明珠。

文化藝術

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

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