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由着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創建於1929年,是其「活教育」思想的實踐基地。陳先生的全體教工的工作出發點始終以孩子的發展為本,在課程建設、師資選擇等方面均有所建樹。學校歷來有「愛國愛校」的光榮傳統,地下黨員、進步人士在教師中占了很大比例,不少同志在解放後走上了政府領導崗位。學校設有圖書館,電子琴房舞蹈房,合唱教室,體操房,食堂,小餐廳,棋室,心理輔導室,機器人室,自然室,科技探索室,美術室,書法室,小花園,電腦房。

辦學條件

解放後,學校秉承鶴琴先生的辦學思想並將其不斷發揚光大。1954年,即成為上海市首批重點小學,在教育改革的各個階段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

50年代,一中心的拼音教學獨樹一幟,不少教學模式和方法沿用至今;80年代初,「低幼銜接——小學新生教育」讓一年級順利完成角色轉化,被全市普遍採用;80年代中,開闢第二課堂讓更多的同學有了自主發展的空間,《文匯報》連續數周組織討論和報道。

90年代以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成為一中心一以貫之的教育理念,通過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使「潛在」變為「現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十數年如一日打造一直堪當此任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各個學科均有在市區乃至全國聞名的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教育明星。

同時,以科研為先導,使課程新理念轉化為學校的辦學實踐和教師的教育行為,1990年至今,學校先後承擔了全國、上海市重大課題,從而帶動學校理性、高速發展。

學校新貌

經過90年代接連不斷的校舍改造,該校占地面積為756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8581平方米,功能相對集中的五幢大樓:綜合樓、教學樓、活動樓、體藝樓和生活樓形成環繞操場的建築群,輔之以與INTERNET相連的1000MB校園網,與四周大面積的綠化及點綴其間的景點,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訓

輕負擔,高質量,打造辦學品牌

會合作,會實踐,成為創新能手。

學校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教書育人專家,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能發揮示範作用的骨幹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1],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在加強學生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同時,開展體、音、美特色教育,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量合格新生[2]

視頻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相關視頻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我和我的祖國(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