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的發展開始於1951年,專業涵蓋了神經內科與精神科,1979年恢復學會的活動,組建新一屆上海市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此時專科分會涵蓋神經內科、精神科、以及神經外科三個專業。1982年根據學科發展的需求,分別成立相應的專科分會學術組織,正式成立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周孝達教授擔任首屆主任委員。至2016年,共有腦血管病、神經免疫性疾病、癲癇、帕金森病[1]與運動障礙、痴呆與認知障礙、周圍神經病與肌病、神經生化與神經遺傳等學組,同時新增青年委員會。

目錄

一、主要學術活動及科普活動

2008年始,每年9月由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主辦的「腦健康公益宣教活動」至今已走過九個年頭,呼籲全社會關註記憶,關愛身邊的老年人,提高對痴呆疾病的正確認識,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傳播腦科學,促進腦健康。

2013年底,為了傳承和發揚歷史悠久的全市神經內科臨床病理討論會(CPC),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經汪昕教授提議,召集上海市10家三甲醫院神經內科業務骨幹成立上海市CPC工作小組,盧家紅教授擔任組長。2016年底,經管陽太教授建議,吸收青年委員進入CPC工作小組,推出類似貝勒醫學院的臨床病例討論模式,採用非常喜慶歡樂的「拆錦囊」找思路的方法,以吸引更多的臨床醫生積極參與並進行互動,並與神經影像和神經外科等專家合作,開展多學科的神經影像讀片會,從而更好地提高上海神經科醫生的臨床診斷思路、開闊視野。

自2012年起,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成功舉辦了六屆「東方神經病學會議」品牌會議,打造全國神經病學同道匯通合作、與國際間學術交流的平台,會前劉振國等教授參與的國家級繼續教育[2]項目《臨床神經病學進展》主要針對臨床住院醫師基地、專科醫師基地醫師以及年輕醫師的三基培訓及拓展學習,內容涉及神經科常見病的診斷思路、治療原則與展望,以及臨床技能培訓,着重培養年輕醫生的臨床技能和醫療診治的整體觀。

二、醫學成就

1950年,華山醫院着名神經病學家張沅昌教授率先創建神經內科,並成為衛生部神經科醫生培訓和教育基地。1960年,張沅昌教授主編的《神經病學》全國統編教材開中國神經病學教育之先河,對後輩神經科醫生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由仁濟醫院錢可久教授擔任主編、上海市衛生局主管、仁濟醫院神經科承辦的《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誌》於2004年創刊。 2012年,陳生弟教授團隊與國際着名出版公司Springer合作創辦中國神經病學界第一本以轉化醫學研究為宗旨的國際英文雜誌《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張沅昌教授提出 「血吸蟲卵大腦中動脈栓塞理論」是腦血吸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為我國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大理論貢獻。劉道寬教授通過病理研究證實中國首次診斷多發性硬化病例發表於《Neurology》1967第17卷、陳漢白教授發現了「chess癲癇」和「card癲癇」兩種特殊反射性癲癇等諸多臨床研究工作在中國神經病學的早期發展歷程中都留下了閃光的一頁。董強教授團隊2011年牽頭承擔上海市新三年公共衛生行動計劃「上海市腦卒中預防與救治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為上海構建三級腦卒中預防與救治的慢病管理體系作出貢獻。陳生弟教授團隊承擔國家科技部「973」、「863」等多項有關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臨床與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6項。分會專家還積極參與神經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以腦卒中單病種質量管理為抓手,統一制定相關質量標準,規範了醫療行為、保證了醫療安全的質量。

三、學會榮譽

榮獲上海市醫學會2007年度、2013年~2016年度優秀專科委員會,以及2003年度、2011年度表揚專科委員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