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上海大學主頁 的圖片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始建於1988年,由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和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聯合成立,學院是在錢偉長老校長親切關懷下成立的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計算機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清華大學教授李三立為首任院長。1994年,隨着新上海大學的誕生,原上海大學計算機應用系和原上海高等科技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系也加入計算機學院,聯合成立的計算機學院正式命名為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目錄

科研實力

學院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圍繞高可信計算與信息處理及計算機系統集成的研究方向,積極開展高性能計算、網格技術、智能信息處理、軟件形式化方法、網絡與多媒體和容錯計算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學院設立了「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及「網格技術研究室」等八個研究室,是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網格技術研發平台的主體研究力量,也是上海大學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上海市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三個跨學科研究基地的依託單位,年均科研經費在千萬以上。學院自成立以來,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近200項。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李三立院士主持完成了集群式高性能計算機「自強2000」,標誌着學院在並行計算機研究方面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該項成果獲200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集群式高性能計算機「上大自強3000」也已 投入運行,上海高校網格主結點上大自強3000高性能計算機峰值速度為2.15萬億次/秒,Linpack值測試為1.51萬億次/秒,系統效率高達70%。在2004年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列126位,計算速度領先於劍橋等英國大學、日本多數大學、俄羅斯各大學所擁有的超級計算機。2004年中國TOP100名列第6位,國內高校名列第2位,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截止2004年底,學院共獲國家、省、部(市)級科研成果獎30多項。此外,學院還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多次主辦國際會議。

教學特色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努力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與方法能適應學科發展和 人才培養的需求。積極開展 「面向21世紀計算機學科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算機系統結構與並行處理」、「離散數學」[2]

課程被上海市教委授予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並獲得 上海市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近年來,新增結合IT發展潮流的專業選修,專業實踐創新類課程30多門,先後出版專業教材30多本。

創新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項科技競賽,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參與柯達公司組織的數字圖像創意活動。學院連續幾年組隊代表上海大學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並且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比賽中獲獎。學院注重學生的個性教育,對強化班的學生或自學能力特別強的學生單列計劃、因人施教。

視頻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相關視頻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掌握計算智能,引領未來科技
上海大學分流記之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