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齒躄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齒躄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三齒躄魚,學名:Antennarius triden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為躄魚科躄魚屬的一種魚類。體粗短,側扁,長橢圓形,背緣弧形,腹部突出,後部漸細,尾柄較短。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東至太平洋所羅門群島、北至日本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東海等海域,屬於近海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多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中、常潛伏于海灣灘涂、淺海岩礁以及海藻叢生處及珊瑚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長崎。

簡介

體粗短,側扁,長橢圓形,背緣弧形,腹部突出,後部漸細,尾柄較短。頭大,頭高和頭長几相等,前端高而圓鈍。額部在背鰭第二鰭棘的後方具一凹陷區,凹陷區皮膚光滑,無小棘突。吻較短,約為眼徑2.0~2.2倍。眼很小。眼間隔寬。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具鼻瓣,圓形,後鼻孔大,橢圓形,嗅囊較大,具初級嗅板。口大,口裂幾近垂直狀。下頜突出,長於上頜。上頜後端為皮膜所蓋,不伸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牙尖銳,多行排列,梳狀,可向內倒伏犁骨、齶骨具4塊牙叢,2犁骨牙叢橫列, 2齶骨牙叢縱列。唇發達,下唇邊緣具若干皮須狀小突起。舌發達,游離,前端圓形。鰓孔小,圓形,位於胸鰭基部下方。鰓1/2+2+1/2個。第一鰓弓背面無鰓絲,腹面前半部具發達鰓絲。鰓耙退化。肛門位於臀鰭前方。

評價

背鰭具3分離鰭棘;第一鰭棘形成吻觸手,位於眼前上方的吻背中央,柄細長,頂端具3分支穗狀皮瓣,左右兩側皮瓣寬長,中間皮瓣短,基部黑色,第二鰭棘在第一鰭棘後方,位於額部凹陷區的前方,粗強,似棍狀,基部為皮膜所蓋,第三鰭棘位於頭的後上方,粗強,為皮膜所蓋,呈三角形隆突,距第二鰭棘和鰭條部均較遠。背鰭鰭條部較高,基底長,起點在胸鰭基部前上方,各鰭條以膜相連,僅尖端外露,最後數鰭條分支。臀鰭起點在背鰭第十鰭條的下方,鰭條分支。胸鰭位於體側下方,具假臂,埋於皮下。腹鰭近喉位,較小,在頭腹面常作水平狀向兩側伸展。尾鰭圓形;胸鰭前方沿體側至頭腹面具稀疏的深黑色須狀小突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