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韻三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韻三篇》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三韻三篇》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意旨隱晦。第一首詩抒寫士有不可奪之志,表現出昂揚的志氣;第二首詩以萬斛船作喻,指出大才不可以小用;第三首詩痛批蠅營狗苟、趨炎附勢的可笑小人。前兩首詩運用比體,其中第一首兼用賦法,而第三首詩語多諷刺,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在嚴武幕府任職,不堪拘束而辭職回歸草堂,這組詩當是為幕府中所受屈辱而發,有人認為創作時間在永泰元年杜甫離蜀前夕。

對於這組詩的創作契機存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諷朝政之失。以黃鶴為代表:"此當是永泰元年作。時代宗信任元載、魚朝恩,而士之變節者,爭出其門。二人在廣德、永泰間,其權特盛。詳玩末章,其意顯然矣。"(二)只是一般感諷,不必深究具體所指。以浦起龍為代表:"三篇乃古雜詩體,不得定為何時所作,亦不必強求其何所指切。"(三)主要賦幕中事。以黃生為代表:"三首與《莫相疑行》《赤霄行》,似皆在幕之作。"

杜甫作《三韻三篇》,最可能的原因是杜甫立春那天寄到幕府的詩惹禍了。本來,幕府中對他辭職事就有議論,嚴武感覺受傷沒面子是人之常情,卻沒有料到還有更厲害的打擊在後面,先是抱怨入幕不值,後是說"府中瞻暇日,江上憶詞源",於是府中"笑話"滿天飛。這樣的局面嚴武當然很難接受。再加上嚴武的周圍有不少奉承拍馬並且撥弄是非的人物, 他們對杜嚴關係的變化產生了腐蝕與致命一擊。這期間可能出現傷害杜甫尊嚴的事情,因此他創作這組只有自己才能解釋清楚的謎語詩,以宣洩憤怒,安撫自己。[1]

作品原文

《三韻三篇》

其一

馬勿唾面,長魚無損鱗。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其二

蕩蕩萬斛船,影若揚白虹。

起檣必椎牛,掛席集眾功。

自非風動天,莫置大水中。

其三

烈士惡多門,小人自同調。

名利苟可取,殺身傍權要。

何當官曹清,爾輩堪一笑。

詞句注釋

⑴唾(tuò)面:唾其面。指污辱。唾,一作"捶"。

⑵長魚:大魚。損鱗:損壞其鱗。

⑶毛焦:猶《詩經》言"我馬玄黃"。《正義》:"馬病變色也。"

⑷神:精神。

⑸磊落士:光明正大的士人。磊落,形容胸懷坦蕩。

⑹易其身:改變其處世之道。

⑺蕩蕩:浩大、空曠貌。萬斛(hú):極言容量之大。斛,古代量器,容量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⑻揚:一作"搖"。白虹:日月周圍的白色暈圈。

⑼起檣(qiáng):把檣帆豎起來。指啟碇,開船。椎(chuí)牛:謂擊殺牛。

⑽掛席:猶掛帆。眾功:眾人之力。

⑾自非:倘若不是。

⑿大水:指大海或大河。

⒀烈:一作"列"。多門:謂頒令之處很多。

⒁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⒂苟:如果。

⒃殺身:捨身,捨生。權要:權貴。

⒄官曹:官吏辦事機關、處所。

⒅爾輩:你們這些人。

話譯文

其一

駿馬不要吐唾其面,大魚不要損壞其鱗。

馬被污辱馬毛焦黃,把魚困住魚更有神。

您看光明磊落之士,不肯改變處世之道。

其二

浩大空曠的萬斛船,其影就像揚起白虹。

起碇開船能擊殺牛,掛帆須集眾人之力。

倘若不是風動天氣,不能行駛到深水中。

其三

君子厭惡政出多門,小人慣會結黨營私。

名利如果可以取得,願意捨生依傍權貴。

何時官府才能清明,你們這些人真可笑。

作品鑑賞

《三韻三篇》是杜甫將自己置於一群小人和亂相環境的對立面,表明自己的高遠之志,情緒上以悲憤為基調。詩意蹊蹺,堪稱謎語。

這組詩所反映的事情,或許有兩件,一件發生在杜甫入嚴武幕府工作的前一階段,那時他因想適應新工作和人際環境,大約主動積極與幕僚交往,沒想到效果適得其反,大傷熱情。另一件事情與嚴武相關,發生在杜甫辭職之後,但與前一件事以及所涉及的人也緊密關聯。杜甫以退出幕府的方式,徹底迴避了難言的糾紛和惡劣的心情,而獨自消化煩惱的詩作本不欲保存流傳的,也就沒有放在幕府詩作當中。

這三首謎語般的詩其實就是杜甫對與嚴武關係破裂的發泄兼自我調適。杜嚴關係出現危機,這不是能見光的好事,杜甫便對嚴武恪守了情義的底線,也為自己留有面子與餘地,沒有像以前那樣記錄具體時間地點和事由。組詩的第一首詩針對的正是這樣的處境,無知小兒的輕蔑侮辱尚可自行化解,嚴武的"唾面""損鱗"之語卻絕對不能有絲毫容忍;第二首詩有自悔自責之意,怪自己沒有自守,錯看了嚴武,誤入了幕府歧途;第三首詩痛批幕府小人得勢,權要卻聽之任之,一派腐朽敗壞卻蠅營狗苟不知死活的可笑忙碌亂相。

詩意雖無法細解,卻大致表現出了作者的憤怒情緒已經指向了一群小人,恨意的矛頭已經指向了某個機構及其亂相。而杜甫自比"磊落士"和"蕩蕩萬斛船",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也許並無宣戰之意,但有一股子劃清界線分道揚鑣的志氣昂揚於文字之間,令人在迷惑中又莫名警覺。

這三首詩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如第一首以"高馬""長魚"起興,以"高馬"遭唾而毛焦喻所受污辱,以"長魚"有神不損壞其鱗,喻脫身幕府而保持心志;第二首中偌大的一艘"萬斛船",起檣掛席這麼鄭重困難,沒有颳起驚天動地的颱風就沒法到深水中去,則是作者的自我寫照,喻材大難為用。比興諷喻,風骨寄託,有漢魏古詩遺風。

名人點評

明末清初黃生《杜工部詩說》:首篇諷嚴公不能破格待己。中篇即《古柏行》'古來材大難為用'之意。末篇似指幕客有攬權者,而小人爭趨之。"何當官曹清,爾輩堪一笑。"蓋朝中弊政亦如此。我所嚆目者,官曹之濁亂耳;若爾輩,直付之一笑而已。前二章比也,末章賦也。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危言不足,繼以諧語,警欲之意,不惡不嚴。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申涵光曰:《三韻》三篇,甚古悍。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張上若雲:此公自喻一生立身行己不苟處,而古今君子自待之道,不能越此。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左太沖詩云:"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可仿佛其命意之高。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謎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三韻三篇》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