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毛《哭泣的駱駝》讀書筆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毛的作品

語言特徵:機智、詼諧、樸素的散文話語。自然、清新、樸素 ,具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不但生動而且富有個性。

在內容上,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之外,它還是一種生命紀實。三毛的散文有一種探索的意味在裡面,探索生命以內的東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這就是後來傳說的 三毛體了。

結構特徵也很特別的,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1]

哭泣的駱駝讀書筆記篇一

  《哭泣的駱駝》的作者是台灣著名作家——三毛,三毛原名陳平,三毛是她的筆名,她還寫過一首很有名的歌大家的爸爸媽媽應該都會唱的——《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我覺得她的書有好多好詞好句。

  這本書有九章,分別是《塵緣》、《收魂記》、《沙巴軍曹》、《搭車客》、《哭泣的駱駝》、《逍遙七島游》、《一個陌生人》、《大鬍子和我》、《啞奴》。

  最讓我覺得好笑的是《收魂記》,那些沙漠裡的人因為從來沒見過照相機,當有人為他們照相,他們會認為別人收了他們的魂魄。他們很窮很可憐,大部分人連鏡子都沒見過。

  最讓我敬佩的是《沙巴軍曹》,講的是一個充滿仇恨的軍曹,他的戰友都被沙哈拉威人殺死了,但他最後且為了救仇人的孩子犧牲了。

  《哭泣的駱駝》戰爭、游擊隊和愛情的故事,女主角沙伊達最後被殺了,我看不懂為什麼駱駝它哭泣。爸爸告訴我讀不懂沒關係,以後有時間再讀讀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哭泣的駱駝讀書筆記篇二

  今天看了朋友介紹很久的故事!讀了三毛的《哭泣的駱駝》中的三個故事。淚灑當場!

  一直以來,我從不曾看過三毛的書,在影響中,她並不是一個快樂的女人。她生命的全部,都只來源於一個叫做荷西的男人。為了荷西,她綻放着美麗。當她的世界裡沒有了荷西之後,她只能為自己找一個出口----自殺!活在一個沒有荷西的世界,不如,追隨他而去。這是我在讀她作品前對三毛的全部認知!不讀她,不是因為不欣賞她,只是因為,有時太懂她!對於沒有出口的生命,也許,我們的選擇是一樣的。看完這三個故事,更加肯定,在靈魂深處,我們是擁有共鳴的。這種共鳴曾讓我害怕!現在,已能坦然接受了。

  〈沙巴軍曹〉中的軍曹,恨了十六年、痛了十六年,最終,卻救了自己最恨的民族的小孩!軍曹是善良的!所以,他痛苦了整整十六年!死亡於他,是解脫!看着軍曹,我有很多心痛!對於結局,我是釋然的。令我無法接受,釋然的,是〈哭泣的駱駝〉中沙伊達的結局!對於民族大義,我了解穆斯林人的執着!如果,身處那樣的環境,明知是夢,我想,我也會去做一次!無法釋然的,只是一個女人的死亡!做為女人,不用經歷,也能感受得到那份恐懼與絕望!還來不及為失去的丈夫哭泣,自己就要面臨如此不堪的命運!命運,真的不曾善待過她!為什麼?同樣被命運玩弄的,還有〈啞奴〉!如果聰明、善良、知道感恩的人,為什麼,命運不能善待他?

  從小,長輩就跟我說「好人有好抱」可是,好人真的有好抱嗎?隨着年紀越長,我開始越來越懷疑!我怕,在看盡人世間醜惡之後,我也會變醜!變得麻木!變成寶玉口中的「死魚眼睛」!我並不貪心,我只求,平安!就好!為什麼,平安這麼難!幸福更難!

  還是這樣覺得,從此不看三毛!

哭泣的駱駝讀書筆記篇三

  從學生時代開始喜歡三毛,想像她那樣萬水千山走遍,想像她那樣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

  每個人都有夢,卻不是每個人都敢去追夢,所以她便成了我們心靈上的那點寄慰,至少有人那麼努力的按自己想過的方式在生活,至少有人在擁有刻骨銘心的愛情,至少有人懷抱夢想,乾淨而透明——

  當自己不敢前行的時候,她便成了遠處的燈塔,成了我那夢中嚮往的橄欖樹。

  三毛,一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強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會與人生,構築了一個有淚有笑的文學世界。

  《哭泣的駱駝》以戰爭為背景,那是一個得不到獨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賤,有的無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壯…… 一個在屠殺中唯一倖存下來的軍曹,在這片沙漠裡埋藏着他整個團的兄弟,他眼睛裡折射出的仇恨,是整個塔克拉馬乾沙漠翻過來都遮不住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燈光下,沙伊達的臉孔不知怎的散發着那麼嚇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雙頰上,襯着兩個漆黑得深不見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線條,像一件無懈可擊的塑像那麼的優美,目光無意識的轉了一個角度,沉靜的微笑,像一輪初升的明月,突然籠罩了一室的光華,眾人不知不覺的失了神態,連我,也在那一瞬間,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裝的沙伊達,跟醫院裡明麗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風韻,坐在那兒的她,也不說話,卻一下子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古老的夢境裡去。」

  這樣美好的女子,最終的結局卻是悲慘的,她和她的愛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賣遇害。小說結尾通過對駱駝悲鳴的描寫,寫出了三毛心中的無限悲憤。 「我蹲在遠遠的沙地上,不停的發着抖,發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們了。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裡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波着的巨大的回聲,像雷鳴似的向我罩下來。」[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於四川重慶,後旅居台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

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