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毛《不打雙頭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毛的作品

語言特徵:機智、詼諧、樸素的散文話語。自然、清新、樸素 ,具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不但生動而且富有個性。

在內容上,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之外,它還是一種生命紀實。三毛的散文有一種探索的意味在裡面,探索生命以內的東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這就是後來傳說的 三毛體了。

結構特徵也很特別的,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1]

原文

那家店不算大,隱藏在鬧街的一個角落裡。是看了那面鏤花的鐵門而停住了腳步的,店內陰涼而幽暗,一些大件的老家具、塑雕和油畫靜靜的發着深遠安靜的光芒。一張女人的畫像尺寸不大,眼神跟着看她的人動,無論去到哪一個角落,她總是微笑着盯着人。那張畫買不起,卻來來回回去了三次——看她。就這麼跟店主做了朋友,好幾個黃昏,聽他講猶太人的流浪還有那些死在集中營里的家人,講到他劫後餘生的太太又如何在幾年前被癌細胞吞噬——那些店主本身的故事。

最後一次去店裡,店主拿出了幾串項鍊來,要我挑,我不好再問價格,猶豫的不好決定,這時候,對於下方有着一個圓環的那串其實一看就喜歡了。是一條雙頭蛇,頭對着頭繞着,這使我想起小時候課本上念的孫叔敖打雙頭蛇的故事。「送給你好麼?」店主說。我笑着搖搖頭。

「那麼賣給你,算五百塊兩條。」五百塊等於台幣一百三十多塊。我收下了,付了錢,跟店主對視着笑了笑,向他說了感謝。

很少用這兩條項鍊,可是當我把玩它們的時候,總好似又置身在那間黃昏幽暗的店堂,那幅畫上的女人微笑着盯住我,那個店主在說:「我們從阿根廷又來到這加納利群島,開了這家店,生活總算安定下來了,而我太太,在這時候病倒下來,她的床前就掛着這幅女人的畫,你知道,畫中的人,看着我太太一日一日瘦下去,直到咽氣……」

當我摸弄着雙頭蛇的時候,耳邊又響起那個禿頭店主的聲音:「好好保存這條蛇,它會給你帶來好運的!」[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於四川重慶,後旅居台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

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