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長福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峽長福岩 |
|
三峽祖師廟,也叫三峽長福巖,全名為三峽長福岩祖師廟。主奉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為台灣新北市三峽區著名的古蹟,也與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台北地區三大祖師廟。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台灣民間通稱其為「祖師公」;更有稱其為「落鼻祖師」。建築設計由李梅樹教授所設計,內有精細的雕刻襯托出祖師廟雄偉壯麗。在觀光資料上常稱此廟為「東方藝術殿堂」或「雕刻博物館」;每年農曆正月初六也就是祖師聖誕日,三峽祖師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神豬祭典比賽,常有媒體報道,是其著名的廟宇活動之一。[1]
發展歷史
三峽祖師廟的歷史悠久,在清朝時期即已籌建,最早可追溯到1767年,由七股不同姓氏的當地居民興工。分為劉、大雜姓、陳、林、中莊雜姓、李、王姓等;來自三峽、鶯歌、土城、大溪等地。 在1813年廟內更開設私塾,由陳川負責教育當地孩童。 1833年該廟因地震有部份毀損遂進行第一次重建、接着甲午戰爭爆發,在1895年遭日軍焚毀。 在1899年進行第二次重建。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日軍離台,三峽祖師廟重歸三峽區所有,由當時代理的三峽街長李梅樹接管。 於是進行了第三次的重建計劃,從募款、設計、成立委員會、工程進行,費時費力,在1947年正式動工,由前殿開始進行全面的整修。 1963年進行到中殿作梁;1975年鼓樓施工。 在1983年時,主持重建為期約有三十多年的李梅樹去世,重建委員會組織在改選時一波三折,1995年因石欄杆的裝設引起爭議,在1996年三峽祖師廟的重建計劃正式宣告停頓。
建築
祖師廟前殿左側的檐柱與藻井雕刻, 可看到許多鳥類。 祖師廟大殿,可看到「三層雙龍柱」與「百鳥朝梅柱」三峽祖師廟在歷經三次重建後,主要的建築型式為三進九開間的殿堂式廟宇,「三進」意味着其有前殿、大殿(也就是中殿)、後殿。 九開間則是廟的寬幅。在廟宇基地上的特色就是寬幅大長達30米,進深小為40米。 祖師廟的建築風格和一般台灣廟宇不甚相同,其特點如下: 全石作的壁面,在祖師廟中找不到如一般廟宇的彩繪壁畫,所有壁面皆為石材,因此壁面的裝飾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現。 梁與枋無彩繪、無拱形,皆以浮雕呈現,並加以貼金裝飾。 前殿、中殿、後殿皆作藻井,一般廟宇僅在前殿的三川殿與大殿做藻井。 左右廂房一樓為鋼筋混凝土建造,二樓采古法用木作。 因此側殿與鐘鼓樓可說是第一層現代、第二層古代的建造手法。 外型較一般廟宇來得瘦高,前殿的感覺特別明顯,檐口比一般廟宇拉高許多。 中間的三川殿寬高比例為1.8。 由上可知,三峽祖師廟的建築特色在於其石材的雕刻,除基座的造型較為簡潔外,其他廟體的建築部份皆有繁美的石雕。 最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龍柱外,尚有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與對聯圓柱。 大殿的「三層雙龍柱」、「花鳥柱」與「百鳥朝梅柱」可說是廟中最重要的石柱雕刻。 也由於石雕比木雕要來得耗時精工,造成祖師廟的重建比一般廟宇要來得久及吃力。 師父、材料、產地、題 材也是1990年之後重建計劃一波三折的原因。
文化
作曲家劉學軒所譜之大型管弦樂曲《三峽祖師廟的石獅》曾排入匈牙利布達佩斯交響樂團(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2004年台灣巡迴演出曲目
交通資訊
公共汽車 從台北方向來: 藍19、275、702、703、705、706、812、908、910、三峽-新店(台北客運) 圓環-三峽、802(首都客運) 從桃園方向來: 桃園-尖山-三峽、桃園-中湖-三峽(桃園客運) 火車:鶯歌火車站下車,轉桃園客運、藍19、917 捷運轉乘 板南線(藍線)新埔站搭台北客運藍19、910、首都客運802 中和線(橘線)景安站搭台北客運908 開車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三鶯交流道→三峽 台北→板橋→土城→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