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詩詞徐氏復仇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詩詞徐氏復仇,才節雙全世所無①,奸回一旦受摧鋤②。

庸臣從賊忠臣死,不及東吳女丈夫

【釋詞】

①才節:才能節操。清·姚鼐《張逸園家傳》:「才節遇知天子,而仕抑屈於縣令,惜哉!」

②奸回:奸惡邪僻。《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奸回不軌。」摧鋤:摧(cuo)通「莝」,鍘草。摧鋤:鍘鋤。這裡比喻像鍘草、鋤草一樣除掉仇人。

三國詩詞《徐氏復仇》原文及賞析

【賞析】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性剛好酒,醉後暴怒。其督將媯覽,郡丞戴員二人勾結孫翊從人,將孫翊殺害。媯覽還企圖霸占孫翊妻子徐氏。徐氏一邊密召心腹報告孫權,一邊詐許成親,騙至媯覽入室,並趁其酒醉,將其殺死。又召戴員赴宴,亦將其除掉,為夫復仇,祭仇人首級於亡夫靈前。江東人氏無不稱頌徐氏之德。

嘉靖本和毛氏本《三國演義》都有「徐氏復仇」這首小詩,但文字有所不同,嘉靖本是:「三分多少英雄輩,不及東吳一婦人!」把三國時代群英眾豪都貶到一婦人之下,誇張過分。由於不適度,反倒失去了讚美的價值。而毛氏本修改的要好得多了。「庸臣從賊忠臣死,不及東吳女丈夫。」這裡只指「庸臣」與「忠臣」的具體人物,不及徐氏有膽有謀、才節雙全。評價客觀,令人折服。所謂「庸臣」,指孫翊的從人邊洪,他受人拉攏,圖謀害主。又受人指使,砍死其主。事發,賊人歸罪於他,斬之於市。邊洪充當人家的殺手,到頭來落下個替罪羊的下場,是一個十足的蠢貨。這樣的「庸臣」不值得一提。那麼「忠臣」指的是誰呢?從情節來看,當指孫翊。他「性剛好酒,醉後嘗鞭撻士卒」,因小而生禍。毛宗崗在夾批中就此情節而指出:「前則有宋憲、魏續之叛呂布,後則有范強、張達之刺張飛,皆為此也。」孫翊身為主公,不能結好下屬,招致殺身之禍。而徐氏身在內幃,當丈夫遇害以後,密召孫翊心腹舊將孫高、傅嬰二人入府,泣告曰:「先夫在日,常言二公忠義。今媯、戴二賊,謀殺我夫,只歸罪邊洪,將我家資童婢盡皆分去。媯覽又欲強占妾身,妾已詐許之,以安其心。二將軍可差人星夜報至吳侯,一面設密計以圖二賊,雪此仇辱,生死銜恩!」言畢再拜。她先授之以情,繼講清真相,再明告計謀,後許之恩報,短短一席話便把復仇大事安排妥貼。相比之下,其夫剛而遭害,而徐氏柔而事成。一個堂堂太守還不如內幃之婦,怎能不說「不及東吳女丈夫」。

徐氏有美貌,更有才能和節義。她面對賊人的凌逼和霸占,既沒有以死相對,保持節操,又沒有屈從淫威,苟活於世。而是一面詐許賊人,從容周旋;一面設計除賊,權變自如。灑浴薰香,濃妝艷裹,言笑自若,虛與賊人親熱,這是假的。而當賊人被除,重穿孝服,用賊首祭靈,為夫復了仇,這才是真。一個女流之輩,能如此虛飾於府堂之上,策劃於密室之中。對心腹泣告吐真情,對仇人笑臉穩其心。其除賊之計,不動聲勢,不露馬腳,安排縝密,進行順利,真難能可貴,少得其人! 小說家是從封建的道德倫理立場出發,讚頌徐氏「才節雙全世所無」。其實徐氏的行為更多地表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聰明和勇敢,有心計,有策略,有能力。徐氏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並不重要的小角色,但在中國小說史上卻是一個閃光的女性形象。[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