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詩詞龐統之死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詩詞龐統之死,占峴相連紫翠堆①,士元有宅傍山隈②。

兒童慣識呼鳩曲③,閭巷曾聞展驥才④。

預計三分平刻削⑤,長驅萬里獨徘徊

誰知天狗流星墜⑥,不使將軍衣錦回⑦。

【釋詞】

①峴(xian):指峴山,在襄陽城南七里。龐統系襄陽人,故以「古峴」借代。

②山隈:山彎曲的地方。

③鳩曲:《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方言》雲:「蜀謂之拙鳥,不善營巢,取鳥巢居之,雖拙而安處也。」後人以「鳩拙」比喻人的性情拙而易安。

④驥才:良馬。比喻傑出人才。《三國志·龐統傳》:「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生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⑤刻削:削奪。

⑥天狗流星墜:即隕星。古代星象家認為天狗墜是破軍殺將的徵兆。《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下圜如數頃田處,上兌者則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

⑦衣錦回:即衣錦還鄉。《梁書·柳慶遠傳》:「四年,出為使持節……雍州刺史。高祖(梁武帝)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謂功成名就,富貴還鄉。

三國詩詞《龐統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龐統作為副軍師,隨劉備進軍西川,在奪取雒城的途中,走到落鳳坡。「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這首七律詩對龐統短暫的一生做了概括,前四句對龐統布衣時期生活的故鄉、家境及其性格和名氣,都做了形象的勾勒;後四句寫龐統為軍師時期的兩個事件:隨軍進西川和命喪落鳳坡。

「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龐統,字士元。是襄陽人,家住峴山南。未嘗入城府,以耕讀為業。他少時純厚,才華未露。與他慣熟的小孩子呼其「鳩曲」,便可知從小朴純的他,無出將入相之志。他十八歲那年,叔父叫他拜訪當時著名學者司馬徽,請教學問。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桑,於是龐統坐在樹下,二人談得十分投機,從白天談到晚上。龐統深得司馬徽的賞識,稱之為「南州士之冠冕」。東漢文人清議風氣很盛,凡經名士題品,便身價百倍。《三國演義》對龐統的出場,事先就進行了充分的渲染,什麼「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預計三分平刻削」,這句詩講了一個故事,龐統為劉備取西川的問題上出謀劃策。在劉備、劉璋在涪城相會之前,他獻計說:「以統之計,莫若來日設宴,請季玉赴席;於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為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劉備以「劉季玉與吾同宗,不忍取之」為由阻止。儘管龐統、法正一再勸說劉備,千萬不可失此良機,但「玄德只是不從」。「預計」這是龐統的設想,「平刻削」含蓄地諷刺了龐統把取西川、定三分這樣重大的戰略舉措化為簡單地殺掉劉璋一人,便大事而定。龐統在這些問題上不如劉備的政治眼光深遠。劉備入川的目的,是把西川作為蜀漢霸業的基地,進而奪取天下,所以,他不能殺掉劉璋,失去西川的民心,損害明主的形象。劉備這個「明主」要取代劉璋這個「暗主」,不僅要出師有名,而且還要表現出仁義之師的姿態,這樣才有利於收服民心。毛宗崗對此看得透闢,他說:「取川者,玄德之心也。然乘劉璋之來迎而襲殺之,以奪其地,不足以服西川之人心,此玄德之所以不欲為也。」龐統缺乏政治家的深謀遠慮,也許是他急功好利的思想情緒所致。

「長驅萬里獨徘徊」,在取西川的過程中,諸葛亮鎮守荊州,龐統跟隨劉備。他初到劉備麾下,便想建功立業,使龍鳳齊名。當龐統兵臨雒城,諸葛亮派馬良送信給劉備說「夜算太乙」,卦象言「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叮囑劉備「切宜謹慎」。龐統對諸葛亮的話卻產生了邪念,「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乃對劉備說:「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臨近雒城,劉備再一次勸阻龐統,而龐統不僅不聽,反而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猜忌。他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但當走到兩山狹窄,樹木叢雜之小路,「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一直急欲進軍的龐統只在這落鳳坡「獨徘徊」片刻,便成千古恨。

這首詩很為龐統華年夭折而嘆惜,雖在詩中極委婉地道出了龐統的急功近利、自我顯露的弱點,但還是為龐統的死找到了「天命」的根據:「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龐統死於壯年,正是血氣方剛、大展才華的時候,卻不幸倒下去了,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