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華歆收捕伏皇后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詩詞華歆收捕伏皇后,華歆當日逞凶謀,破壁生將母后收①。
助虐一朝添虎翼②,罵名千載笑「龍頭」③!
【釋詞】
①破壁:穿牆而入。
②助虐:虐,暴行。幫助行兇作惡。
③龍頭:華歆與邴原、管寧一塊求學、相互友好。當時人們稱其三人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三國詩詞《華歆收捕伏皇后》原文及賞析
【賞析】
小說描寫隨着欲尊曹操為魏王緊鑼密鼓地進行,曹操日益飛揚跋扈,欺君罔上。漢獻帝的君權已名存實亡,篡廢之事只待時日。一次「曹操帶劍入宮」,「伏後見操來,慌忙起身。帝見曹操,戰慄不已」。在這種君臣關係嚴重扭曲的背景下,漢獻帝與伏皇后雖有殺曹之心,但無可奈何。漢獻帝對伏皇后說:「昔董承為事不密,反遭大禍;今恐又泄漏,朕與汝皆休矣!」伏皇后回答:「旦夕如坐針氈,似此為人,不如早亡!」於是密詔伏後之父伏完,寄以圖曹大事。並將密詔藏在送信人穆順的頭髻之內。完全受曹操監控的皇室,這一微小的舉動「早已有人報知曹操」。當下書信被搜出,伏完和穆順等宗族都被下獄。
曹操欺君且不論。身為尚書令的華歆,進宮收捕伏皇后的兇惡之舉,卻為人不齒,遭人唾罵。正如小詩寫道:「華歆當日逞凶謀,破壁生將母后收。」華歆與郗慮同為臣子,同受命進宮,但二人的舉止卻大不相同。郗慮不失臣子之儀,當他進宮,獻帝問:「有何事?」郗慮回答:「奉魏公命收皇后璽。」這話回答的極有分寸,受命在身,不得不為之,但毫無仗勢欺凌之意。「慮至後宮,伏後方起。慮便喚管璽綬人索取玉璽而出。」這動作也極有分寸,只在履行公務的範圍內行事,不越半點規矩。當伏後被人擁出外殿,漢獻帝「捶胸大慟。見郗慮在側,帝曰:『郗公! 天下寧有是事乎!』哭倒在地。郗慮令左右扶帝入宮」。在這種特殊的政治場合下,郗慮的身份是無法講話的,只能無語沉默,但看到皇上的悲痛,他沒有視而不見,一走了之,而盡為臣之道,「令左右扶帝入宮」。與郗慮相比,華歆仗勢欺凌,兇狠殘忍,則更多表現出個人品質的惡劣。伏皇后知事發,便躲在夾壁牆中。華歆「教甲兵打開朱戶,尋覓不見」,作為臣下,只能講清魏公之命,請皇后自出。而華歆卻令人破壁搜尋,視後宮如世間,肆意所為。更不能令人容忍的是:「歆親自動手揪後頭髻拖出」,依仗曹操的淫威,視國母如賤人,肆意逞凶,大打出手。這不僅有違封建社會綱常倫理,就是稍有教養的人也不會這樣干。因此,小說家十分憤慨地直刺他:「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原來頗有才名,被人喻為「龍頭」的華歆,如此仗勢欺人,令人作嘔。[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