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關羽之死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神威能奮武①,儒雅更知文②。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③。
昭然垂萬古④,不止冠三分⑤。
【釋詞】
①奮武:奮,振奮;武,武藝。
②儒雅:知書達理,氣度雍容。杜甫《詠懷古蹟》:「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文:文才 與「武」相對。如:文武全才。
③《春秋》:編年體史書。相傳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漢代以後,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經典著作。孔子的政治倫理、道德觀念體現到《春秋》之中,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後被漢朝獨尊儒術的董仲舒發展為「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其中「義」是繼承了孔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和孟子「義利之辨」的思想,提出「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主張。這些封建倫理道德都全面地體現在關羽這個人物形象上。薄:迫近,接近。雲:雲天。
④昭然:昭,光明;然,樣子。
⑤冠:位居第一。
三國詩詞《關羽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正當關羽率師攻曹仁於樊城,斬將虜兵,威震華夏之際,曹操與孫權密謀採取聯合夾擊的戰略行動,使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部下所擒。關羽誓死不降,父子雙亡。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勇冠三軍英武神威的典型,小說家在他身上傾注的筆墨,無不帶着神奇色彩。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單刀赴會,大戰龐德,水淹七軍,真可謂:「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關羽的勇猛與其他武藝高強的戰將不同。其氣質、氣概和性格都不是一介武夫的勇猛可比。他「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副剛毅、忠誠的形貌,是其神勇性格的外在顯現。他夜讀兵書,秉燭達旦,毫無倦色;刮骨療毒,談笑自如,全無痛苦;單刀赴會,揮灑自若,大將風采,是他非凡的膽識、驚人的毅力、儒雅的風度、內在氣質的流露。真可謂:「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桃園結義,他與劉備、張飛始終保持着生死不渝的忠誠友誼;為曹操解白馬之圍,華容道義釋曹操,又是他有恩必報,重情重義的體現;受難時他事嫂如兄,千里護嫂歸兄,節操高尚、忠貞不二。真可謂:「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關羽形象的高大,說到底是小說家極力推崇的二字「忠義」,這是關羽性格深層的內涵,是關羽性格鮮明的基調。但不是單一的倫理範疇,而是多層次的倫理道德的組合和交融。有平民階層帶江湖色彩的結拜之義,有封建知識分子「士為知己」之義;還有為主盡忠的君臣之義。這是關羽的忠義為廣大的人士和不同的階層所欽佩和接受的地方。關羽的忠義更為可貴的地方是從不遮掩,里外透亮,光明磊落。關羽對曹操的知遇之恩很感激,他表示:「吾固知曹公待我甚厚……必立效以報曹公,然後方去。」所以才有斬顏良、誅文丑,為曹操解白馬之圍。當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由於曹操沒有為難他,所以他臨別仍表示:「尚有餘恩未報,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華容道酬恩放曹,算是這種諾言的兌現。可這與他立下軍令狀,誓殺曹賊,跟隨劉備匡扶漢室的大義又相矛盾,在這二難抉擇中,他只有以自己甘受軍法處治來平衡。這樣關羽身上所體現的忠義就不是純粹道德倫理的演化,而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因為小說家把關羽放到兩難處境之中,「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才能衡量出來,環境的互相衝突愈多,愈艱巨,矛盾的破壞力愈大,而心靈仍能堅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顯示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堅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這正是關羽性格塑造成功之所在。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關羽不僅是一個時代的偉人,而且是民族文化傳統道德的風範。這固然與歷代統治階級的宣揚樹立、人民群眾的頂禮膜拜分不開。但如果離開了關羽性格本身的複雜的內涵和豐富的外延,即使是蘊涵在傳奇色彩的故事情節之中,那也不會產生如此震憾人的強大魅力。歷朝歷代都有本朝樹立的節烈之士、賢明之臣、勇武之將,但在歷史上都名噪一時,輪班換馬,事過境遷而無影無蹤;而惟獨關羽的形象卻萬古垂名,千秋常青。這就有力地證明關羽性格的內涵的複雜,外延的豐富,既和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相輝映,又和我們民族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社會文化、倫理道德標準相共振,總是處在一個互補的過程中,常新不衰,昭然萬古。[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