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是寫孫權(公元182-252),漢族,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是春秋時大軍事家孫子之後。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1]
譯文
孫權,字仲謀。他的兄長孫兄策平定江東諸郡時,他才十五歲,就被任命為陽羨縣令(不滿一萬的縣令稱長)。吳郡太守推薦他為孝廉,揚州刺史推舉他為茂才(秀才)。建安五年,孫策去世,把政事交給孫權,孫權哭泣還沒有停息,孫策的長史張昭對孫權說:「孝廉,現在難道是痛哭的時候麼?古時周公立法而他的兒子伯禽卻沒有遵守,這不是伯禽要違背父親,而是當時不能實行。況且如今犯法作亂的好人相互爭逐,凶如豺狼的強人布滿道路,(您)竟然還要哀悼兄長,顧全禮法制度,這好比是開門迎接強盜,不可以認為是仁義。」於是就讓孫權換去喪服扶着他上馬,讓他出去巡視軍隊。這個時候,孫氏只占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並且深入險要的地方還沒有完全服從,天下英雄豪傑分布在各個州郡,投奔和借住在江東的中原人士,以江東政權的安危來考慮留下還是離去,還沒有結成穩固的君臣關係。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可以輔佐孫權共成大業,所以全心服從侍奉於他。曹操上奏漢獻帝封孫權為討虜將軍,任會稽太守,駐屯在吳郡,派郡丞到吳郡管理文書等事。孫權用對待師長的禮節對待張昭,周瑜、程普、呂范等都做了將帥。招攬才學優秀的人才,聘請著名的士人,魯肅、諸葛瑾等開始成為孫權屬下的官員。孫權又分別部署諸將的軍隊,平定山越,討伐不服從命令的人。
建安七年,孫權的母親吳氏去世。
建安八年,孫權往西討伐黃祖,擊敗黃祖的水軍,只有城池尚未攻克,而此時山越賊寇又開始叛亂。孫權撤軍路過豫章,派呂范平定鄱陽,程普討伐樂安,太史慈統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都被任命為那些難以治理的各縣縣令或縣長。
建安九年,孫權的弟弟丹楊太守孫翊被手下人殺死,孫權任命堂兄孫瑜接任孫翊的丹楊太守職務。
建安十年,孫權派賀齊討伐上饒,分置建平縣。
建安十二年,孫權西征黃祖,擄掠他的百姓而返。
建安十三年春,孫權再次征伐黃祖,黃祖先派水軍抗擊,都尉呂蒙打敗黃祖的先鋒部隊,凌統、董襲等以全部精兵攻城,於是屠城。黃祖脫身逃走,騎士馮則追擊砍下了他的頭,俘虜黃祖的部屬男女數萬人。當年,孫權派賀齊討伐黟縣和歙縣,分析歙縣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之地設置新都郡。荊州牧劉表死,魯肅請求奉命去弔喪並安慰劉表的兩個兒子,藉機觀察荊州的變化。魯肅未及荊州,而曹操已兵壓荊州之境,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率眾投降曹操。劉備南渡長江,魯肅與他相見,向他轉述了孫權的計劃,並向他陳說成敗的情勢。劉備進駐夏口,派諸葛亮去拜謁孫權,孫權派遣周瑜、程普等率軍前往。當時,曹操新得劉表的軍馬,聲勢浩大,孫權的謀士們都聞訊深感畏懼,不少人勸孫權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魯肅堅持抗擊曹操的主張,意見與孫權相合。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各自領兵一萬人,與劉備一起進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大敗曹操軍隊。曹操燒毀了未及撤退的船隻,領兵撤退,士卒因飢餓瘟疫,死亡大半。劉備、周瑜等又追擊到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當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隊所包圍,孫權採納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抗拒曹仁,用其中一半兵力馳救甘寧,吳軍勝利返歸。孫權親自率軍圍困合肥,派張昭率軍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張昭出兵不利,孫權攻合肥一個多月,未能破城。曹操自荊州北還,派張喜率領騎兵奔赴合肥救援,還未到達,孫權已退兵。
建安十四年,周瑜和曹仁相互對壘相持一年多,殺死的兵卒很多。曹仁棄城逃走。孫權以周瑜為南郡太守。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劉備兼任荊州牧,駐守公安。
建安十五年,孫權分析豫章郡另置鄱陽郡,分析長沙郡另置漢昌郡,任命魯肅為郡太守,駐守陸口。
建安十六年,孫權把治所遷到秣陵。第二年,修築石頭城,把秫陵改名為建業。聽說聞曹操將要來侵,建造了濡須塢。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孫權與曹操對峙了一個多月。曹操遠遠看到孫權的軍隊,感嘆它整齊嚴肅.便撤退了。
起初,曹操擔心長江北岸各郡縣被孫權占奪,下令百姓內移。百姓反而自相驚擾,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一帶計十餘萬戶皆東渡長江,長江西岸一線空虛無人,合肥以南只有皖城尚存。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孫權征討皖城。是年閏月,攻破皖城,俘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百姓數萬人。當年,劉備平定蜀地。孫權考慮到劉備既已得到益州,便派諸葛瑾前往向劉備討還荊州各郡。劉備不答允,說:「我正在圖取涼州,涼州如果平定,就將荊州全部歸還吳國。」孫權說:「這是借而不還,而用空話搪塞拖延時間。」於是設置了荊州南部三個郡的太守,結果關羽把這些人全都攆走。孫權大怒,就派遣呂蒙指揮鮮于丹、徐忠、孫規等領兵二萬,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領一萬人馬駐守巴丘,用以防禦關羽。孫權住在陸口,為各路軍隊的指揮、調度。呂蒙軍隊一到,長沙、桂陽二郡全部歸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願歸降。正好劉備來到公安,派關羽領兵三萬挺進益陽,孫權於是召回呂蒙等人回援魯肅。呂蒙派人誘降郝普,郝普投降東吳,呂蒙得到三郡的將領、太守後,領兵東還,與孫皎、潘璋歸併魯肅軍隊共同前進,在益陽抗擊關羽。還未交戰,適逢曹操進軍漢中,劉備害怕丟失益州,便派使向孫權求和。孫權派諸葛瑾回訪,兩國重新結好為盟,於是平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地區歸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區歸屬劉備。劉備返歸,而曹操已經退兵。孫權從陸口返還,於是征討合肥。未能攻下合肥,便撤軍東歸。兵士全部上路後,孫權與凌統、甘寧等在逍遙津以北被魏國大將張遼所襲擊,凌統等拚死保護住孫權,孫權騎着駿馬衝過津橋才逃脫而去。
建安二十一年冬,曹操進駐居巢,於是又前來攻打濡須塢。
建安二十二年春,孫權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派使者回復孫權同意修好,立誓重新結為姻親。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將前往吳郡,親自騎馬在肻亭射虎。他的馬被虎咬傷,他擲出雙戟刺虎,虎受傷後退卻,常從張世上前用戈擊虎,捉獲了這隻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襄陽圍攻曹仁,曹操派遣左將軍于禁前往救援。正碰上漢江洪水暴漲,關羽用水軍將于禁等步騎兵三萬多人全部捕獲,押送到江陵,只留襄陽城未攻下。孫權心內畏懼關羽,對外又想討伐關羽向曹操表功,於是寫信給曹操,請求討伐關羽來效力。曹操正想讓關羽與孫權互相爭鬥,就叫驛站傳送孫權的書信給曹仁,讓曹仁用箭將信射出城給關羽。關羽看信後猶豫不決,但未撤圍。閏十月,孫權征討關羽,先派呂蒙襲擊公安,俘虜公安守將士仁。呂蒙率軍至南郡,南郡太寧糜芳獻城投降。呂蒙占據江陵,撫恤那裡的老弱兵民,釋放被囚禁的于禁。陸遜則另率軍攻取宜都郡,得到秭歸、枝江、夷道,退軍駐守夷陵,固守峽口,以防禦蜀軍的進攻。關羽還軍當陽,向西退保麥城。孫權派人前往誘降,關羽假裝投降,在城樓上樹起旗幟,擺置草人迷惑孫權,自己乘機逃走,兵士們都散離,只有十幾名騎兵跟隨他。孫權先派朱然、潘璋在關羽的必經之路截擊。十二月,潘璋的司馬馬忠在章鄉抓獲到關羽及其子關平、都督趙累等,於是孫權平定荊州。這年瘟疫流行,孫權免除荊州百姓的所有租稅。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任荊州牧,封爵南昌侯。孫權派遣校尉梁寓向漢朝廷敬奉貢品,又令王..購買馬匹,又將原先魏國的俘虜朱光等人送歸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接替曹操作了丞相魏王,改年號為延康。秋天,魏將梅敷派張儉前來東吳請求安撫接納。南陽郡的陰、贊阝、筑陽、山都、中廬五縣的百姓五千多戶,前來歸附孫權。冬天,繼位的魏王曹丕稱帝,改元為黃初。 黃初二年四月,劉備稱帝於蜀。孫權自公安遷都鄂州,改鄂州為武昌,以武昌、下雉、尋陽、陽新、柴桑、沙羡六縣設置武昌郡。五月,建業報訊天降甘露。八月,修築武昌城,孫權下令給諸將:「存不忘亡,居安思危,古代有益的教訓。古有雋不疑為漢代的名臣,居太平年代而刀劍不離身,這是君子不能鬆弛武備的緣故。何況今日處於魏、蜀爭戰之地,與豺狼打交道,豈能輕率地不顧慮到突發的事變!近來聽說各位將軍出入時,崇尚謙虛約簡,不帶兵器、侍從,這並非周全考慮愛護自身的行為。保全自己以留名後世,使君王與家人都放心,這與崇尚謙虛約簡相比,何者更使自己處於危險受辱的位置?應該深以為警戒,務必從大處着想,這才符合我的思想。」自從魏文帝曹丕稱帝,孫權派使者去請求為魏的藩屬,並把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策封孫權的文書說:「聖明君主的法度,按德行設立不同的爵位,以功勞制定不同的俸祿;功勞大者俸祿豐厚,德行高者禮遇豐隆。故而周公有輔佐之功勳,姜太公有滅商之業績,一同受到土地之封,並受到整套禮器之賜,這是為了表彰元勛之功,特殊厚待賢明的重臣。近世漢高祖稱帝之時,將肥沃的土地分封給八位異姓大臣,此乃前朝的美事,亦是後代的借鑑。我以無德承受天命變革漢家皇統,君臨天下,執掌國政,想向先代明君看齊,處理國家大事操心日夜。您天性忠誠明智,上天安排您降世輔佐帝王,深悉天命所歸,洞見國家興亡,居遙遠之地派使者渡過潛江、漢水來朝見,聽到消息之後立即上表歸服,上疏請為藩屬,並交納絲綢等南方貢品,送回我的所有將領,忠誠肅敬出於內心,誠懇真摯顯於外表,信義銘刻金石,道義覆蔭山河,朕極為讚賞。現在加封您為吳王,遣使持節太常高平侯貞,授予您印璽、綬帶、策封文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以大將軍使持節的身份監督交州,兼任荊州牧,賜給您用白茅包裹的青土,對答稱揚朕的命令,治理東部中國。送上過去驃騎將軍的印璽、綬帶、符節及策封文書。現在再加賞您九錫之禮,請您敬聽下述命令。因為您安定了東南,治理好長江以南地區,百姓安居樂業,無人懷有叛心,所以賞賜您大車、軍車各一輛,棗紅色公馬八匹;因為您認真辦理國家財政發展農業生產,倉庫盈滿,所以賞給您繡着龍的服冠,並配上紅色的鞋子;因為您用仁治德政教化人民,使禮教興盛,所以賞給您一套鐘磬樂器;因為您倡行良好的社會風習,以恩義安撫百越少數民族,所以賞給您可以住紅色大門的房子;因為您運用自己的才幹謀略,選賢任能,所以賞您『納陛』,以便登殿理事;因為您忠勇兼備,消除邪惡勢力,所以賞賜您可用虎賁衛士一百人;因為您振奮雄威於遠方,鷹揚武力於荊南,消滅奸惡,使罪人罪有應得,所以賞給您鍘刀、斧鉞各一具;因為您對內文治團結和睦,對外武力昭示信義,所以賞賜您紅漆弓一張、紅色利箭一百支、黑色漆弓十張、黑色利箭一千支;因為您以忠順為立世的根基,恭儉為作人的美德,所以賞賜您美酒一罐,配給玉制酒杓一具。敬重吧!我謹向您宣揚先王典章,以利您服從朕的命令,努力輔佐我治理國家,成就您永久的偉業!」當年,劉備率軍前來討伐,兵至巫山、秭歸一帶,並派遣使者前往誘降武陵的少數民族部落,授給他們印信,答應封賞他們。於是各縣及五溪一帶的夷民皆叛吳降蜀。孫權任命陸遜為都督,率領朱然、潘璋等領兵前往抵抗。同時派遣都尉趙咨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問趙咨:「吳王是怎樣的君主?」趙咨回答說:「他是聰明仁智、雄才大略的君主。」曹丕問其具體情形,趙咨回答說:「從普通階層中起用魯肅,是他的聰明;在一般兵士中提拔呂蒙,是他的明智;俘獲于禁而不殺,是他的仁慈;攻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占領三州之地而虎視天下,是他的雄才;屈身稱臣於您,是他的謀略。」曹丕打算封孫權的長子孫登為侯,孫權以孫登年幼為藉口,上書辭謝,重新派遣西曹掾沈珩前去致謝,並上地方特產貢品。孫權自己立孫登為吳王太子。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帳下將軍宋謙等攻打蜀軍的五個兵營,都攻破了,並殺了守將。三月,鄱陽傳說出現了黃龍。蜀軍分頭占據險要地方,前後連設五十多個兵營,陸遜根據各營輕重派出相應兵將抵抗,從正月至閏六月,徹底擊敗蜀軍。蜀軍臨陣被斬殺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幾萬人。劉備逃跑,僅保得自身不死。當初,孫權對外假託歸服曹魏,但並非真心。魏國於是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前來東吳與之立誓結盟,並徵召孫權的兒子去做人質,孫權推辭不受。秋九月,魏國就命令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須塢,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孫權派遣呂范等率領五個軍,從水路抵禦曹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須督的身份抵拒曹仁。其時揚、越蠻夷少數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內患並未消除,故此孫權恭敬謙卑地上書魏文帝,請求允許自己改正罪過:「如果我的罪行難以除去,必不見置,理當奉還您賞賜的土地與人民,請求讓我寄身交州,了卻餘生。」魏文帝回信說:「您生在天下大亂之世,本就有縱橫天下的大志,卻降低身份奉待魏國,享有現在的封賞。自您被策封為吳王以來,奉獻的貢品不絕於路。討伐劉備的功業,國家仰仗您取得成功。如果做人反覆無常,古人視之為可恥之事。朕與您之間,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難道樂意勞苦軍隊遠征江、漢嗎?朝廷的議論,做君主的也不得獨斷專行,三公上奏您的過失,都是有根有據。朕以不賢明之識,雖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還是希望他們所言不可信,並以此為國家幸事。故此先派使者來犒勞您,再遣尚書、侍中來與您重修前盟發誓,與您商定送太子為人質一事。您卻藉口推辭,不打算讓太子前來,眾議頗為奇怪。又讓前都尉浩周勸您送太子來,那實際是朝臣們共同商定的計劃,以此來試探您的誠意,您果然藉口推辭,對外援引隗囂送子入質而最終背叛為例,對內則自喻竇融,雖不送子入質卻做到堅忠不渝。時勢不同,人心各異。浩周返朝後,口說手指地為您說情,越發讓議事的大臣們明確對您的諸多嫌疑,您所謂始終奉侍朝廷的保證,沒有任何依據,故此我勉強同意了大臣們的建議。現在看了您的上表,誠懇深刻,令人內心感慨,傷感動容。我即日下詔,命令各路軍隊深挖戰壕高築壁壘,不可輕舉妄進。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節,解除大家對您的嫌疑,孫登早上來朝為人質,晚上我就下令所有軍隊撤返。我所說的話,其中誠意如長江一樣不可改流!」孫權於是改了年號,沿着長江布兵堅守。冬十一月,大風勁刮江面,呂范等人的兵卒淹死數千,其餘的全部都撤回江南。曹休指揮臧霸率領輕捷戰船五百艘、敢死隊一萬人偷襲徐陵,燒掉攻城戰車,殺奪數千人。吳國將軍全琮、徐盛追殺魏國將領尹盧,斬俘數百人。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拜謁劉備,蜀、吳兩國自此重新通好。但孫權與魏文帝之間仍有使節往來,到第二年才正式斷絕關係。這年,孫權改夷陵為西陵。
黃武二年春正月,曹真撥一部分軍隊占據江陵中州。當月,孫權在江夏修築山城。改正四分曆,使用乾象曆。
三月,曹仁派將軍常周彡等,領兵五千,乘坐油船,清晨渡至濡須塢江心小島。曹仁之子曹泰就領兵猛攻朱桓,朱桓率兵抗擊,並派將軍嚴圭等擊敗常周彡等。當月,魏軍全部撤退。夏四月,孫權的大臣們進勸他趕快稱帝,孫權不答應。劉備死於白帝城。五月,曲阿報說天降甘露。先前,戲口守將晉宗殺死將軍王直,率令部下逃奔投降魏國,魏國任命晉宗為蘄春太守,屢次侵犯吳國邊境。六月,孫權命令將軍賀齊率領糜芳、劉邵等襲擊蘄春,劉邵等活捉晉宗。冬十一月,蜀國派遣中郎將鄧芝前來吳國訪問。
黃武三年夏,孫權派遣輔義中郎將張溫訪問蜀國。秋八月,大赦犯死罪的囚犯。九月,曹丕出巡廣陵,面對長江,感嘆地說:「長江那邊有能人把守,不可謀取啊!」於是返歸。
黃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去世。六月,任命太常顧雍為丞相。皖口傳言,樹木長成連理枝。冬十二月,鄱陽賊寇彭綺自稱將軍,攻陷周圍數縣,有兵卒幾萬人。這年連續發生地震。
黃武五年春,孫權下令:「戰爭多年,百姓荒農,父子夫婦之間,不能體貼撫愛,寡人深表同情。如今北方敵人已退縮逃竄,中原之外已沒有戰事,因此下命各州郡守,對百姓實行寬容安息政策。」這時陸遜因駐守的地方缺糧,上表請求孫權令諸將廣開農田。孫權回覆說:「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親自領受一份農田,用給我駕車的八條牛分拉四犁耕作,雖然比不上古聖賢所作,也可以與大家一樣同等勞動。」秋七月,孫權聽說魏文帝曹丕去世,興兵征討江夏郡,圍攻石陽城,無功而返。蒼梧傳說出現了鳳凰。孫權分三郡交接邊界的窮險地區,設十個縣,置東安郡,任命全琮為該郡太守,平定討伐山越族的反叛。冬十月,陸遜上表向孫權陳說眼下應該辦理的事情,勸孫權廣施恩德、減輕刑罰,放寬田賦的徵收,停止戶稅的收稽。又說:「忠直之言,不敢全部陳述,求得容身的小臣,常進功利之語。」孫權回覆說:「設置法令,是想以此抑惡防邪,防患於未然,怎能不設置刑罰以威服小人呢?這叫作先以法令制約,後依法律制裁,不想有人犯罪違法而已。你以為刑罰太重,我又何曾樂意將刑罰作為有利之物,只是不得已這樣作而已。現在根據來信所言,應當重新諮詢商討一下,務必使其中可行的切實實行。而且身邊宮廷的大臣有盡力規諫的責任,皇親國戚也應提出補察得失的建議,用以糾正君主過失,表白自己忠義。《尚書》有言,『我有過失你必須糾正;我錯了你不可跟着順從』。寡人難道不樂意聽取忠言來彌補自己的欠缺嗎?而你卻說『不敢全部陳述』,怎能算是忠直的勸諫泥?如果小臣之中,有可以採納的意見,難道能夠因人廢言而不予採納嗎?如果是諂媚拍馬的言行,我雖愚..但也能識別清楚。至於徵發戶稅的事,只是因為天下尚未平定,事業須得大家出力支持才能成功。如果只是守住江東,推行寬容政策,兵力自然夠用,多有戶稅又有何用?然而坐守江東,不求進取,實為淺陋啊!如果不預先徵收戶稅,恐怕臨時徵用就不那麼方便了。此外,我與你名分雖然有異,但榮辱喜憂相同。來表中說不敢隨大流苟安容身,這確實是我對你的真切希望。」於是孫權命令有關主管官員寫好全部的法令條款,派郎中褚逢送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讓他們如果覺得有什麼不妥當之處,就手增削修改。當年,孫權分析交州另置廣州,不久又複合為交州。
黃武六年春正月,東吳諸將俘獲彭綺等。閏十二月,韓當之子韓綜率領部下投降魏國。
黃武七年春三月,孫權封兒子孫慮為建昌侯。撤東安郡。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假裝叛離東吳,引誘魏將曹休。秋八月,孫權前往皖口,派將軍陸遜督率諸將在石亭把曹休打得大敗。東吳大司馬呂范去世。當年,孫權改合浦郡為珠官郡。
內容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稱帝於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公元200年孫權繼位為吳侯。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占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仁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8歲的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用「火燒連營」之計大破劉備。222年,孫權自封吳王,定都於建業。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將曹丕燒成重傷。226年,曹丕病亡。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公元229年,孫權自稱吳國皇帝,改國號吳,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公元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出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繫。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後,孫權先是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又賜死魯王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30年。統治東吳地區52年,長達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