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後主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後主傳出自《三國志》,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1]

原文

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

  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綬,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

  是歲魏黃初四年也。

  建興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是歲,立皇后張氏。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

  三年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臧柯為興古郡。十二月,亮還成都。

  四年春,都護李嚴自永安還住江州,築大城。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

  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成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從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是歲,孫權稱帝,與蜀約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合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坂,大雨道絕,真等皆還。是歲,魏延破魏雍州剌史郭淮於陽溪。徙魯王永為甘陵王,梁王理為安平王,皆以魯、梁在吳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魏司馬懿、張合救祁山。夏六月,亮糧盡退軍,合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秋八月,都護李嚴廢徙梓潼郡。

  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

  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是歲,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渭濱。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十四年夏四月,後主至湔,登觀坂,看汶水之流,旬日還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戶於成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張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攻元。立子睿為太子,子瑤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出屯漢中。

  二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

  三年春,使越巂太守張嶷平定越巂郡。

  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咨論事計,歲盡還。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還漢中,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

  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秋九月,禕還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九年夏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卒。

  十年,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往討,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將軍費禕出屯漢中。秋,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往討,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維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冬,復北駐漢壽。大赦。

  十五年,吳王孫權薨。立子琮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將軍費禕為魏降人郭修所殺於漢壽。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復率眾圍南安,不克而還。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復率眾出隴西。冬,拔狄道、(河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於綿竹、繁縣。

  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剌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鍾題。

  十九年春,進姜維位為大將軍,督戎馬,與鎮西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

  秋八月,維為魏大將軍鄧艾所破於上邽。維退軍還成都。是歲,立子瓚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以叛,姜維復率眾出駱谷,至芒水。是歲大赦。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琳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諶為北地王,恂為新興王,虔為上黨王。

  三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

  四年春三月,追諡故將軍趙雲。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歲,姜維復率眾出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興徒從眾,命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剌史諸葛緒數道並攻。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為炎興。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書曰:「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干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暗弱,竊貪遣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以從命!輒敕群帥投戈釋甲,官府帑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綬,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復縷陳。」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紹、良與艾相遇於雒縣。艾得書,大喜,即報書,遣紹良先還。艾至城北,後主興櫬自縛,詣軍壘門。艾解縛焚櫬,延請相見。因承制拜後主為驃騎將軍。諸圍守悉被後主敕,然後降下。艾使後主止其故宮,身往造焉。資嚴未發,明年春正月,艾見收。鍾會自涪至成都作亂。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於戲,其進聽朕命!蓋統天載物,以咸寧為大,光宅天下,以時雍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順承天者,坤元之義也。上下交暢,然後萬物協和,庶類獲乂.乃者漢氏失統,六合震擾。我太祖承運龍興,弘濟八極,是用應天順民,撫有區夏。於時乃考因群傑虎爭,九服不靜,乘間阻遠,保據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

  自是以來,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幾將五紀。朕永惟祖考遺志,思在綏緝四海,率土同軌,故爰整六師,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以愛民全國為貴,降心回慮,應機豹變,覆信思順,以享左右無疆之休,豈不遠歟!朕嘉與君公長饗顯祿,用考咨前訓,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錫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為魏藩輔,往欽哉!公其只服朕命,克廣德心,以終乃顯烈。「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卻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

  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着矣。

譯文

(劉禪傳)

  後主傳,後主名禪,字公嗣,先主劉備之子。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20),先主當了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待先主登上皇位後,便冊封劉禪說:「章武元年(221)五月十二日,皇帝詔示:太子劉禪,我遭際漢室國運艱難,奸臣竊位篡權,國家無主掌管,有識之士及文武百官認為上天已有明示,要我承續漢王朝之正統。現在冊立劉禪為皇太子,繼承王室,安定社稷。特委派使持節丞相諸葛亮授予印綬,切望太子敬聆師傅教誨,每行一事都要體現出尊君、敬師、愛友這三種美德,可要自勉努力啊!」章武三年(223)夏四月,先主病逝於永安宮。

  五月,後主繼承皇位在成都稱帝,時年十七歲。尊封先皇皇后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換年號。這一年為魏文帝黃初四年。後主建興元年(223)夏,牂牁郡太守朱褒占據本郡反叛。

  此前,益州郡有豪強世族雍..反叛,將郡太守張裔流放到東吳,占據該郡拒不降順,越..夷王高定亦起兵叛亂。這年後主冊封張氏為皇后。後主派尚書郎鄧芝出使吳國,以加強吳、蜀的友好關係,吳王孫權與蜀國和親,互致聘禮問好,同年兩國開始友好往來。

  建興二年(224)春,蜀國致力發展農業生產,停止征戰讓百姓休養生息。

  建興三年(225)春三月,丞相諸葛亮率軍征討南方四郡,四郡都被平定,於是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二郡合為雲南郡,又分建寧、牂牁二郡合為興古郡。十二月諸葛亮班師回成都。

  建興四年(226)春,都護李嚴從永安縣還江州,在江州興築大城。

  建興五年(227)春,丞相諸葛亮出成都領兵駐紮漢中,在沔水北岸陽平、石馬一帶安營。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出兵攻打祁山,未能取勝。同年冬再領兵出散關,包圍陳倉縣,因糧草用完而撤退。魏國將軍王雙率軍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軍與之交戰,並擊敗魏軍,斬殺王雙,於是回軍漢中。

  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派陳式攻打武都、陰平,攻克平定二郡。同年冬,諸葛亮將官署行營遷移至南山下平原地帶,築漢、樂二城。同年,孫權在東吳登基稱帝,與蜀國訂立盟約,兩國平分天下。

  建興八年(230)秋。魏國派遣司馬懿從西城、張郃從子午谷、曹真從斜谷出兵,準備進攻漢中。蜀丞相諸葛亮率軍在城固、赤坂一帶嚴陣以待,因大雨斷絕道路,曹真等都被迫撤還。同年,魏延在陽溪擊敗魏雍州刺史郭淮。後主遷封魯王劉永為甘陵王,梁王劉理為安平王,原因皆因為魯、梁兩地地望在吳國境內。

  建興九年(231)春二月,諸葛亮再次出兵圍攻祁山,開始創用木牛運送糧草。魏將司馬懿、張郃救援祁山。夏六月,諸葛亮因糧盡而退兵,張郃領兵追至青封,與諸葛亮軍交戰,被箭射死。秋八月,都護李平被廢為庶民,遷住梓潼郡。建興十年(232),諸葛亮在黃沙休整軍隊,發展生產,木牛流馬製造完畢後,士兵即開始集中訓練、講授軍事。

  建興十一年(233)冬,諸葛亮指示各軍運送糧食,屯集在斜谷口,建造斜谷糧囤。同年,南夷首領劉胄反叛,將軍馬忠將其擊敗,平定南夷。

  建興十二年(234)春二月,諸葛亮從斜谷出兵,開始啟用流馬運糧草。秋八月,諸葛亮在渭濱病逝。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因爭奪權力不和,領兵互相攻打,魏延兵敗逃走;楊儀斬殺魏延,統率各路兵馬撤回成都。後主大赦天下,任命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鎮守漢中。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

  建興十三年(235)春正月,中軍師楊儀被貶為庶民並遷住漢嘉郡。夏四月,升任蔣琬為大將軍。

  建興十四年(236)夏四月,後主前往湔縣登臨觀阪,觀看汶水水流,十天後返歸成都。指示武都氐王苻健率領氐民四百多戶徙遷至廣都。

  建興十五年(237)夏六月,皇后張氏逝世。

  延熙元年(238)春正月,後主立前皇后之妹張氏為皇后。大赦天下,更改年號。立皇子劉璿為皇太子,皇子劉瑤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率軍出成都進駐漢中。

  延熙二年(239)春三月,升任蔣琬為大司馬。

  延熙三年(240)春,命越雋太守張嶷平定越..郡叛亂。

  延熙四年(241)冬十月,尚書令費..前往漢中,與蔣琬商討軍政大計,年終返歸成都。

  延熙五年(242)春正月,監軍姜維率領一部兵馬,自漢中南返駐守涪縣。

  延熙六年(243)冬十月,大司馬蔣琬從漢中返回,留住涪縣。十一月,後主大赦天下。任命尚書令費..為大將軍。

  延熙七年(244)閏月,魏國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領兵逼近漢中,蜀鎮北大將軍王平在興勢圍拒敵,大將軍費..督率各軍奔赴救援,魏軍退走。夏四月,安平王劉理去世。秋九月,費..返歸成都。

  延熙八年(245)秋八月,皇太后逝世。十二月,大將軍費..前往漢中,加強軍事防務。延熙九年(246)夏六月,費..返還成都。秋天,後主大赦天下。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去世。

  延熙十年(247),涼州少數民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眾歸降,衛將軍姜維前往迎接安撫,安置他們聚居在繁縣。同年,汶山平康一帶少數民族反叛,姜維前往討伐,平息叛亂。

  延熙十一年(248)夏五月,大將軍費..出兵駐紮漢中。秋天,涪陵附屬國的夷民反叛,車騎將軍鄧芝前往征討,將其全都擊敗平定。延熙十二年(249)春正月,魏國處死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歸降蜀國。夏四月,後主大赦天下。秋天,衛將軍姜維出兵攻打雍州,未能取勝而撤回。蜀將軍句安、李韶投降魏國。

  延熙十三年(250),姜維再次出兵攻打西平,未能取勝而撤回。延熙十四年(251),大將軍費..回到成都。冬天,費禕又北上駐守漢壽縣。後主大赦天下。延熙十五年(252),吳王孫權逝世。後主立其子劉琮為西河王。

  延熙十六年(253)春正月,大將軍費..在漢壽縣被魏國投降過來的郭修殺害。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再次率軍圍攻南安,未能獲勝而撤回。延熙十七年(254)春正月,姜維回到成都。後主大赦天下。夏六月,姜維又率軍出隴西。冬天,迫令狄道、河關、臨洮三縣百姓遷居綿竹、繁縣一帶。延熙十八年(255)春,姜維回到成都。夏天,姜維再次率領各軍出兵狄道,與魏國雍州刺史王經大戰於洮西,大敗王經。王經退守狄道縣城,姜維後撤駐軍鍾題。

  延熙十九年(256)春,後主升任姜維為大將軍,統率全國軍隊。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會兵上圭阝縣,胡濟失約。秋八月,姜維在上圭阝被魏國大將軍鄧艾所打敗。姜維撤軍退回成都。同年,後主立其子劉瓚為新平王,大赦天下。

  延熙二十年(257),探知魏國大將軍諸葛誕占據壽春叛魏,姜維再率軍出駱谷,抵達芒水。同年後主大赦天下。

  景耀元年(258),姜維回到成都。史官報告天上出現瑞星,於是後主大赦天下,更改年號。宦官黃皓開始把持朝政。

  吳國大將軍孫糹林廢吳主孫亮,改立琅笽王孫休為君。景耀二年(259)夏六月,後主立其子劉諶為北地王,劉恂為新興王,劉虔為上黨王。

  景耀三年(260)秋九月,追加已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的諡號。景耀四年(261)春三月,追加已故將軍趙雲諡號。冬十月,後主大赦天下。

  景耀五年(262)春正月,西河王劉琮去世。同年,姜維又率軍出侯和,被鄧艾擊敗,退兵駐守沓中。景耀六年(263)夏,魏國大舉進兵,魏主命令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分兵數路攻打蜀國。後主於是調派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前去抗擊。後主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炎興。冬天,鄧艾擊敗駐守綿竹的蜀衛將軍諸葛瞻。後主接受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上降書說:「因遭江、漢二水所阻,相遇水遠山高,憑據狹小蜀地,負隅反抗,逆天運犯天威,隨着歲月推移而漸與京都隔絕於萬里之域。每每憶及黃初年間,魏文皇帝派遣虎牙將軍鮮于輔來蜀,宣示言辭溫誠之詔,申明三善之恩,廣開歸順之門,大義炳然,而鄙人德行低劣、不明大體,貪受先人所創的微薄功業,掙扎抗拒多年,不服國家教化。

天威既經震怒,人鬼順歸有時,恐懼天朝雄師,神威所到之處,怎敢不革面洗心,順從天命!現即諭令各軍將領拋戈解甲,官府國庫一絲不毀,百姓列隊郊野,所有糧食留于田地,以待天朝賜惠,保全百姓生命。俯首思慮大魏廣布仁德普施聖教,有伊尹、周公那樣的賢相良臣輔佐,恩澤廣被天下。謹派屬員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交印綬,恭請指命,獻忠輸誠,存亡生殺,全憑將軍裁決。在下即將載棺材前來請罪,余不贅述。」同日,北地王劉諶痛傷亡國之恥,先殺死妻子兒女,再自殺身亡。張紹、鄧良與鄧艾在雒縣相見。鄧艾接到蜀國的降書,十分高興,當即回信答覆,讓張紹、鄧良先回成都。鄧艾抵達成都城北,後主繩索自縛、載着棺材前至魏軍軍營前門。鄧艾替他解下繩縛,燒掉棺材,禮請入營相見。鄧艾秉承魏主旨意,封后主為驃騎將軍。蜀國各守城將領接到後主敕命後,先後歸降。

鄧艾允許後主仍居住在原來的宮中,自己還親自前往拜訪。鄧艾因擅權任意行事,故於第二年春正月被拘捕。鍾會自涪城進抵成都即謀反叛魏。鍾會死後,蜀中軍隊到處燒殺搶掠,城中屍首狼籍,幾天後才恢復安定。後主舉家東遷到洛陽,魏主冊封他道:「景元五年(264)三月十七日,皇帝臨朝,令太常賜封劉禪為安樂縣公。嗚呼,劉禪請上前聽朕旨令:治理國家,以安寧為大;統治天下,以和平為先,是故庇護撫育眾生,乃做君主之準則,順應天命,是為《周易》『坤元』之意。

  上下通暢不隔,然後萬物協調和洽,各種物類得到治理。從前漢王室喪失綱紀,天下震盪混亂。我太祖皇帝順承天命,挽救天下,上應天時,下順民意,以此擁有華夏大地。當時你的父親乘群雄虎爭、國家動盪之機,藉助路遙道險,占有了川蜀之地,致使西部邊陲脫離中央,與中原隔絕。自此而降,戰火不息,黎民百姓不能保全性命,如此已近五十年。朕一直牢記我祖上遺願,志在安定天下,統一域內,故此整治六軍,用武力收復梁、益二州。你氣度恢弘品德高尚,能夠深明大義,不恥屈身降附,而以愛護百姓保全國家為尚,順應潮流,適時知變,信約守義,衷心歸順,為自己爭得千秋萬世的聲譽,不失明智!朕嘉賜你永享優厚俸祿,以參照古人的規矩,着你享有封地、建立藩國,遵奉前代典制,賞賜你用黑色公牛祭祀祖廟,以白茅包土,永遠成為大魏的藩屬,須多敬重啊!你要恭順地服從朕的命令,發揚自己的仁德之心,以修成自己的功名事業。」後主受賜萬戶封地、萬匹絹帛、一百多名奴婢,以及相當的其他物品。

  後主的後代擔任都尉的有三人、封侯者有五十餘人。原蜀國的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谷阝正、殿中督張通都被封為列侯。晉武帝泰始七年(271),蜀後主在洛陽去世。[2]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幼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