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吳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吳村。1450年,磁灶梅溪六世祖宏齋公三次子仁齋公遷居「王林」。後來王姓遷居內坑長埔村。「王林」改為杏林。繁衍至梅溪十三世祖長子居住西邊遼。次子居住杏林、五次居住前山。三個自然村俱姓吳,故稱三吳。[1]

中文名稱: 三吳村

行政區類別: 泉州市-晉江市-磁灶鎮-三吳村

所屬地區: 福建省

政府駐地: 泉州市

電話區號: 0595

三吳村簡介

三吳村明、清時代稱為晉邑泉州南門外二都,民國30年(1941年)與大埔前尾合稱梅前保,解放後,劃歸洋前大隊,1955年,屬內坑區天亮鄉管轄。1958年劃拆出與洋尾、洋宅並為磁灶公社洋前大隊。1961年,再拆出稱為三吳大隊(其中包括妹山村)。二十世紀稱三吳村委會。杏林、前山、西邊遼三個自然村都是老區基點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磁灶鎮三吳村位於磁灶鎮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新安水庫東側國道324線邊側。北馬澤尾村毗鄰,南與內坑族後坑村以磁新正路為界。距離晉江市政府14公里。距磁灶鎮政府有4公里轄有杏林、前山、西邊遼三個自然村。村中有一條梅溪穿村而過。發源於梅花嶺山。梅溪上游建設新安水庫。

村容村貌

1996年—1998年連續三年被晉江市委、市政府評為「移風易俗先進村」。1998年和2003年被磁灶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至2007年我村民生協會連續四年被晉江市計生協會評為「一流村(居)計生協會」。2002年被晉江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村居」。

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氣溫18-22攝氏度。降雨量為1200毫米左右,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村649戶,總人口2706人,土地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7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薯為主。村裡有前興陶瓷有限公司,豪鵬陶瓷有限公司、東南陶瓷廠、泉州怡然陶瓷建材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有機械、模具製造業,有超市二家,各種商店二、三十家、瓷磚加工廠二十多家,磁灶天工陶瓷城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三吳經濟騰飛。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408億元。村財收入2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6800元,基本達到富裕型小康水平。三吳村正沿着黨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以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讓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三吳明天更美好。

交通運輸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三吳村的交通道路建設有很大發展,村西側的國道324線南北而過,三個自然村均有水泥路與國道324線通往。村南邊有磁新公路東西而過,村的東側有正在建設中的福廈高速鐵路。村間的道路交錯便捷,形成十分便利的交通網絡。

歷史人文

三吳村乃屬磁灶遷居之地,梅溪七世祖仁齋公(1433年—1473年)開基繁衍至十三世系子嗣同,分居杏林、前山、西邊遼三個自然村。三村俱姓吳。開基至今,故稱磁灶三吳,隸屬延陵衍派,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解放戰爭年代,三吳村是閩中游擊隊常駐地,許集美、張尚楚、呂清河、朱義振等老一代革命先輩,經常來村領導地下游擊鬥爭,湧現出二十多位「五老」。還有為建立新中國獻出的吳家慶、吳聲棟、吳再興三位革命烈士。

名勝古蹟

杏林有座建於明末清初的上帝公宮,供奉玄雲天上帝公。西邊遼有座帝谷公宮,供奉關帝谷。再後來,兩座廟宇重新翻建,可顯宏觀、壯大,香客經常光顧,這是城也是老年人休閒的好去處。杏林村前有座「十八世鄉進士」墓,葬的是梅溪十八世吳桃清朝年間中進士,古大厝門前有上、下石埕,埕邊各有一對旗槓石,雕刻精美,至今猶存,供人觀賞。據說吳桃後來去台灣任督學,為兩岸文化交流作貢獻。

文化生活

三個自然村有老年人活動中心,讓老年人分健身養生,頤養天年。村裡有三吳小學和前山幼兒園,外來工子女近兩百人在校學生,磁灶地區,天工陶瓷城及南安官橋一帶,不少家長送幼兒來園培養。村裡有三吳第一醫療所及第二醫療所,有醫生四人,方便村民看病就醫。六十年前,杏林就有一支舞獅隊,後來自動解散。上世紀末,村里恢復組織一支「三吳青獅隊」。有50多名的青壯年,在農用及節日裡練武術、排陣容。如今,正在向上級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待日即將批覆,這也是村裡的光榮的文化傳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