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物正生長 天地更清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物正生長 天地更清明
圖片來自六圖網

萬物正生長 天地更清明,清明節,既有祭掃墳墓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和朋友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我們既要慎終追遠,不忘逝者,更要不負春光,珍惜生者。傳承先人的美德,善待親人。

原文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最早只是節氣名稱,演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習俗。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取代了寒食節,不僅表現為掃墓活動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杜牧寫的千古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似乎奠定了清明節清冷傷情的基調,但自古以來這一天都不是一個純然悲傷的日子,它還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

「清明」是一個美好的詞彙。《禮記 孔子閒居》有這樣的話:「清明在躬,氣志如神。」認為人的自身如果有清新明快的特徵,精神狀態就猶如神明。而對一個國家而言,「政治清明」是最好的評價。我們的先祖以這個詞來做節日名稱,也表達了政通人和的心愿。

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清明時節,編一片春意盈盈,祈一年五穀豐登。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天氣轉暖,桃紅柳綠,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人們在這一天郊遊、賞花、放風箏、插柳,盡情享受一刻值千金的春宵時光。尤其在宋代,從皇家到民間,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 清明節》就詳細記載了北宋時節,國都東京清明節這天的熱鬧景象:「清明節……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而周密的《武林舊事?祭掃》則記載了南宋時臨安清明插柳的習俗:「都城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幽曲,亦青青可愛。」

清明節,既有祭掃墳墓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和朋友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我們既要慎終追遠,不忘逝者,更要不負春光,珍惜生者。傳承先人的美德,善待親人才是人們獻給清明節的最溫情的感恩和孝道。[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