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靈(原路孔)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靈鎮隸屬重慶市榮昌區,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9°29′26″ ,東經105°38′43″,位於榮昌區東部,東、北與大足區珠溪鎮相連,南接峰高街道,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是一座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距榮昌城區8公里,距成渝高鐵榮昌北站6公里,距重慶主城區90公里,榮路公路貫穿全鎮。

萬靈鎮幅員面積24.97平方千米,轄3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11805人(2017)。 201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2.4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4.7%。

萬靈古鎮西南面臨瀨溪河,東北靠起伏的丘陵山巒。街市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素有"小山城"的美譽。2010年,獲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2014年12月,萬靈古鎮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4A)級風景名勝區。古鎮共有市級文保單位1處,區級文保單位5處。景區主要包括大榮寨、明清老街、大榮橋、白銀灘、爾雅書院、趙氏宗祠、湖廣會館、影視基地等景點。[1]

歷史沿革

宋、明時期,在路孔自然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貨物的店鋪,昔稱水碼頭。

清代,路孔屬峰高里,有集市叫路孔場。

清嘉慶五年(1800年),當地士紳為了防患已成燎原之勢的川東白蓮教大起義,依山為勢建成大榮寨。

民國元年(1912年),設為路孔鄉至解放後。

1958年,先後改稱高店、路孔人民公社。

1984年初,恢復路孔鄉。

1993年12月,改稱路孔鎮。

2013年9月24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路孔鎮"更名為"萬靈鎮"。

行政區劃

2016年,萬靈鎮轄沙堡村、尚書村、玉鼎村3個村、大榮寨社區1個社區,政府駐大榮寨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萬靈鎮位於榮昌縣東部,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9°29′26″東經105°38′43″,東、北與大足區珠溪鎮相連,南接峰高街道,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距榮昌城區8.5公里,距大足石刻約35公里,幅員面積24.97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萬靈鎮地形以丘陵地貌為主,地勢較平坦,地質構造簡單,主要屬川東條形褶皺區永川帚狀褶皺帶。一般海拔430-460米左右,土壤屬中性或微酸性。

氣候

萬靈鎮屬亞熱帶東南濕潤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327天;年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4℃,年積溫6482度;全年日照1282小時。年降雨量1117.8毫米,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凍寒、大風及秋綿雨。

水文

萬靈鎮有瀨溪河斜穿全境而過,過境段全長19公里,河面寬約50米。

自然資源

2012年,萬靈鎮擁有耕地面積19916畝,園地541畝,林地5100畝,草地22畝,水面面積585畝。

人口民族

2016年,萬靈鎮有人口1.69萬,主體為漢族。

總人口11805人(2017)。[3]

經濟發展

綜述

2012年,萬靈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95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333萬元,鎮級財政收入完成320萬元。

201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2.42億元,同比2014年(下同)增長14.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億元,增長37.3%;財政收入755萬元,增長22.2%,其中工商稅收476.3萬元,增長13.9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3462元,增長13.7%;人口自然增長率2.8‰;城鎮登記失業率3.03%。

第一產業

萬靈鎮是油菜、蔬菜、麻竹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養雞、養豬、養鴨是傳統副業。養蜂、林下食用菌、沙堡蘿蔔成為路孔鎮特色產業。

2012年,萬靈鎮糧食總產量853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346元,養殖業收入8574 萬元。落實土地流轉7326畝,規模經營面積7006畝,規模經營率達53%。投資320餘萬元,修建長600米的堤防工程。推進古鎮路可視範圍內的坡脊地綠化1097.6畝,荒山造林3000畝,種植大苗1萬株,大黃桷樹695株。

2014年,萬靈鎮成功引進某農業開發公司,培植銀杏苗木基地5000餘畝;成立了"沙堡蘿蔔"專業合作社,建立沙堡蘿蔔種植基地,形成規模1500畝,核心示範區500畝;發展食用菌種植1000畝,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示範核心區500畝。

截至2015年4月,萬靈鎮新開辦農家樂26家,新引進觀光農業項目2個,繼續做強已有觀光農業項目3個,栽植草莓120畝、經濟果林60畝。

2015年,萬靈鎮形成了以清邁園、生態園、曼菲莊園等為代表的特色農家樂和採摘園。

第二產業

萬靈鎮境內企業有釀酒、刀具等廠。2012年,萬靈鎮招商引資協議資金10200萬元,企業總數43個,總產值23607萬元。 2015年,全鎮簽約某個項目20億元、某建材有限公司的建材生產建設項目5000萬元。新簽約項目到位資金0.8億元,續建項目到位資金1.48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萬靈鎮共接待中外遊客26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450餘萬。

2015年上半年,萬靈古鎮景區共接待遊客45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700餘萬元,同比增長12%。

2015年,萬靈古鎮景區共接待遊客101.9萬人次,同比2014年增長18.4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71.9%。[4]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2年,萬靈鎮建設巴渝新居220戶,新農村康居點4個。改造D級危舊房70戶6300平方米,C級危舊房150戶16500平方米。投資825萬元,對古鎮路周邊367戶農房進行風貌改造。安裝場鎮景觀燈60盞,修建萬靈寺健身步道800米,建設完成污水處理廠一座。建成"十里景觀長廊",榮昌至萬靈鎮沿古鎮路兩側各100米範圍內,栽植香樟、黃桷樹、海棠、小葉榕等花草樹木。

2015年,萬靈鎮完成了《萬靈鎮總體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由原來的1平方公里擴大到2.2平方公里(不包括旅遊建設用地);完成繞鎮支路建設,打通繞鎮至停車場交通環線;萬靈四級汽車客運站建設竣工並投入使用;投資670餘萬元實施路孔古鎮(立項名稱)保護設施建設項目,對古鎮核心區水、電、氣、通信管網進行改造;爭取區預算內資金60萬元,完成繞鎮公路一期480米人行彩磚、綠化、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投資171萬餘元完成4個農民新村點的環境連片整治工程,修建污水處理站3座。實施敬老院改擴建和衛生院遷建工程;全面完成農村C、D級危舊房改造任務;新修農村公路10公里,其中瀝青路6公里,泥結石路4公里;完成農村人行便道建設5公里,山坪塘建設7口。

衛生

2012年,萬靈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6所。 2015年,萬靈鎮有各類醫療機構2個,萬靈鎮衛生院遷建工程完工;聯繫區內公立醫院開展義診和免費服務。2015年,全鎮新生兒135人,政策內出生116人,政策性生育率85.92%,出生率為11.6‰,自然增長率為2.8‰。

教育

2012年,萬靈鎮有中心小學1所,完小2所,共3所學校。開展"五個校園"、"四大工程"、"兩大活動"建設工作,切實鞏固"兩基"教育成果。

2015年,萬靈鎮有各類學校6所;該鎮教育工作獲區教委綜合目標考核同類鎮二等獎。

文體事業

2012年,萬靈鎮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榮昌豬"年豬節";完成綜合廣播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實現農村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完善農家書屋建設。

2015年,萬靈鎮完成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成功舉辦"中國榮昌第八屆好吃香年豬節暨第二屆鄉村年貨採購節"、"首屆萬靈古鎮填川移民文化旅遊節"、"第二屆萬靈古鎮七夕河燈旅遊文化節"等民俗文化活動,成功申報"傳統遊藝"、"七夕習俗"等10個項目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民間遊藝"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鎮中心小學成功申報為"纏絲拳"和"川劇"非物質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社會保障

2011年,萬靈鎮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57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發放救濟糧4730公斤,定救金62萬元,城鄉低保金62萬元。111名五保老人全部實現供養。完成大榮寨社區"5·12"特殊黨費資助集中聯建房重建項目,安置地震倒房戶25戶。

2015年,萬靈鎮共停發城鄉低保37戶,77人,有城鄉低保217戶,350人,年發放低保金148.45萬元。全鎮共有三無人員108人,發放供養金59.98萬元;五保戶27人,發放供養金11.49萬元,其中:敬老院集中供養15人。配合扶貧攻堅工作,低保兜底新增6戶、20人。啟動敬老院改擴建工程,完成敬老院排危改造。全年共發放定補、傷殘撫恤金、烈屬生活補貼等70.33萬元,惠及136人。全年共發放臨時及醫療、倒房重建和定補定救等各類社會救助金28.6萬元,惠及172戶、465人。[5]

交通

萬靈鎮交通便捷,有萬靈至榮昌城區、峰高街道、古昌鎮、珠溪鎮四條公路;瀨溪河河道常年通航。

歷史文化

建築特色

萬靈鎮古街順勢依河而建,據文物專家測定古鎮全長324米,街寬4.8米,街心3米;街坊店鋪聚集一街。尚保存的古建築特色:大青磚、小青瓦、硬山牆、穿斗牆、長板門、吊角廊、格子窗、抬樑柱、挑檐廊等;古鎮傳統建築綜合運用台、挑、吊、坡、拖、梭、靠、跨、架、跌、爬、轉、退、鑽、讓、錯、分、聯等山地建築手法,或懸虛構屋,臨坎吊腳,取"天下地不平"之勢。

萬靈鎮建於清代嘉慶年間,保留下來有全長246米,高3.5米至11米的古城牆。四大寨門的獅子門、日月門依然保持原貌,恆升門和太平門遺址依稀可見。古建築中,最著名的是禹王宮(湖廣會館)、趙家祠堂和7座石質石橋。古鎮內有爾雅書院、湖廣會館、趙氏宗祠、小姐繡樓等體現巴渝獨特文化的古建築。古鎮周邊散布有萬靈寺、白馬廟、灣店廟等宗教活動場所;千佛石窟、朝陽洞等摩崖石刻;東漢崖墓群、尚書墳等古墓葬;革命烈士柳乃夫故居、趙家老房子、趙家花房子等清代宅院;大榮橋、趙家龍橋、濟公橋、妃子橋、宋代水碼頭、抗戰船閘、沙堡船閘等水利交通建築。

古鎮文化

明末清初,榮昌地區經歷了30年戰火,人口銳減。清政府採取"移民填川"的措施,動員湖廣、貴州、江西等地人民來川落戶,民間叫"湖廣填四川"。因為,榮昌當時是移民們在川中的一個重要集散地,所以,康熙、干隆年間,有不少人到榮昌萬靈插占為業。這些外省移民,為了同鄉集會交流、維護鄉友利益,集資修建會館,稱之為"宮"或"廟",作為活動場所。榮昌縣城當時就建有"九宮十八廟",實際上就是建有7省籍10個會館。萬靈現存禹王宮即為當時湖廣省(今湖南、湖北)移民集資所建。今禹王宮遺址即是當時"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歷史的重要見證。根據縣旅遊總體規劃和萬靈旅遊規劃的要求,榮昌擬建的"移民文化博覽園"將落戶萬靈。

萬靈的移民文化對研究"湖廣填四川"大移民這段四川和重慶特殊的歷史與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寨堡文化

清代嘉慶五年(1800年),當地鄉紳及鄉民,為了防禦川東白蓮教大起義的戰火,在當時水碼頭的基礎上擴建為大榮寨,在四周修砌了城牆,沿牆修建獅子門、日月門、恒生門和太平門四座城門。古寨經歷了多次補修和戰火的洗禮,歷經200多年的風雨,現存留下來一段古寨城牆,全長246米,四座城門中的獅子門、日月門基本保持原貌。正因為古寨的軍事防禦功能,使得歷史上古鎮免受戰火的洗禮,從而也形成了萬靈鎮獨具特色的寨堡文化。

萬靈的寨堡文化,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軍事價值。

山水文化

萬靈古鎮不僅在整體格局上山巒圍合,瀨溪河橫貫,凸顯傳統山水文化的影響,而且在各個單體建築的處理上,也無不蘊藏着對傳統山水文化的執着追求。

萬靈的山水文化,有着豐富的內涵,特別是對當前建設新農村的規劃,具有一定的和特殊的文化價值。[6]

民風民俗

殺年豬習俗

殺年豬習俗,是因榮昌生豬養殖業發達,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年豬屠宰祭祀。殺年豬和吃殺豬飯以豐富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反應出了這一特有的社會民俗現象,由此反映了民眾慶祝一年來養豬所取得成效的喜悅心情和對來年養豬興旺的期盼。這一民俗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被列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放河燈

放河燈,是瀨溪河流域流傳至今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宋代道教的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蓮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流行。宋真宗年間,瀨溪河流域漕運初興,沿岸有多處寺廟興建,佛事活動得以在民間廣為傳播。於是,放河燈便成了路孔鎮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明清時期,瀨溪河河運昌盛,船家和商賈期望河運平安順利,沿河居民希望風調雨順,遂於每年七月半大放河燈,賑濟亡魂。另外,大戶人家事喪,也要放河燈。目的是替亡人救拔十方三世一切沉淪於地獄的餓鬼,廣行功德,使其早升極樂世界。據說,在放了河燈後,沿河不再有孤魂野鬼滋事,能確保沿河及兩岸行船、居民平安。歷經了無數個歲月,近代,放河燈則被人們用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祥安康。

纏絲拳

纏絲拳,是活躍在榮昌一脈地方武術流派。纏絲拳以其獨特為技擊美、節奏美、勁力美、形神美、動作美等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特殊範疇,反映東方古典藝術的神韻。更以"仁"與"和諧"的武德思想形象而執着地豐富着中華傳統美德。

名優特產

萬靈鎮主要有萬靈妃子蜜、母豬殼、艾粑、沙堡蘿蔔等特產。 有油炸川子魚、鹵白鵝、黃涼粉、手工麻園、灰水粽子、艾耙、鋪蓋面、豬油泡粑等美食。

風景名勝

明清老街

明清老街(大榮寨)全長502米,有石質階梯102級,由山頂蜿蜒而下直達瀨溪河邊。老街大都建於清朝乾隆嘉慶時期,部分為明代建築。街上共有商鋪300餘戶,有老茶館28家。其建築特色為:大青磚、小青瓦、穿斗牆、長板門、木板牆、鑲板窗、格子窗、抬樑柱、挑檐廊,從前家家戶戶都有用青石做的櫃檯,這便是兩百多年前的老商號。

大榮橋

大榮橋建於明朝正德初年,為石質平板橋,橋面由平整的大青石鋪就,每塊約重10噸,全長116米,寬1.75米,共有24跨,連接萬靈東西兩岸。中央橋礅上曾有龍頭龍尾石雕,文革中被破壞。現存大榮橋幾經修復,依舊保持原貌,為重慶市市級保護文物。

湖廣會館

湖廣會館系清嘉慶九年(1804年)由湖廣來此移民集資修建的同鄉集會活動場所,分為神殿、議事廳、廂房、戲樓、院壩五部分。正殿塑有禹王神像;兩側耳房,供會首議事;戲樓、院壩供聚會或文化娛樂;廂房供讀書或食宿。因會館奉祀大禹,故民間又稱"禹王宮"稱"禹廟"。

獅子門

獅子門為大榮寨保存最為完好的一道寨門,系大榮寨西門。有寨門二道,分為大門、二門,門板厚實,門槓粗壯,寨門十分堅固。門內壁上的圓洞用於插門槓,抵禦外侵。此處曾為古戰場,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曾攻破大門,但未進入二門。

日月門

日月門系大榮寨的四大城門之北門,門樓上有日月亭,門內即煙雨巷,"橋橫古渡煙霞聚,寨聳雄關日月巡"。門內有一瓮形古井,深12.2米,內設暗道通往河心,由重一噸多的石板遮蓋。該井系清嘉慶年間修建的戰備設施,以備遭兵匪長期圍困時取水傳信之用。

爾雅書院

爾雅書院為明朝刑部尚書喻茂堅所建。嘉靖二十七年,喻茂堅因替彈劾嚴嵩而獲罪的諫官夏言陳辭,受到奪俸處分。次年,喻茂堅辭官回榮昌,定居萬靈,修建了這座"爾雅書院",以耕讀教習子弟。"爾雅",言詔辭雅正而深厚。

趙氏宗祠

趙氏宗祠系趙氏族人填川至此一輪甲子後(1804年)建成。祠亦幾經修葺,保留四進三重堂的規模。一重供族人聚會,子弟課讀;二重供家族議事,嚴肅家規;三重供奉兩宋十八帝君及祖宗靈位,以行祭祀隆典。祠堂建築,抬梁穿斗,雕樑畫棟,刻石描金;硬山屋頂,風火牆兜,青磚瓦屋,矯若飛鷹。

白銀灘

白銀灘為瀨溪河上傳說故事二十四個望娘灘中的第五灘,因河面堤壩截流在此形成白銀一樣的瀑布而得名。白銀灘上有大大小小的圓孔數百個,據考證,這些圓孔都是在冰川時期形成的冰臼,長時間經過流水的衝擊形成了現在這些大小不一的小洞。

十八梯

十八梯,是因為老街上一處起伏不大的坡度剛好鋪設十八級台階而得名。幾百年來,十八梯街面雖多次修整,也未改變那"永遠的十八梯"。因此十八梯也成為了老街幾百年繁榮的象徵。

沱灣碼頭

沱灣碼頭建於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此碼頭曾幾度損壞,幾度修繕,但原貌未變。南宋時期,萬靈出產的宮廷貢品蜂蜜、蜂王漿以及宮廷美容用品花粉都在沱灣碼頭裝船轉運,並順瀨溪河而下,直抵都城臨安,貢奉朝廷。

煙雨巷

煙雨巷位於大榮寨日月門內。由於巷道兩壁高聳,間距較窄,看上去恍若一線天。每當雨霧天氣,寨門外江雨霏霏,煙籠寒水,巷道內則煙雨濛濛,很有一番江南煙雨的景象,故以"煙雨"命名。煙雨巷於2011年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小巷。

影視基地

影視文化基地建於2012年,為電視劇《填四川》的主要拍攝場景。總建築面積近兩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縣衙、州府大院、趙家宅院、鄉約宅院、徽式家園、廣式家園、寧徙家園、街道店鋪、城門樓、城牆、土地廟等較完整地清代徽派建築。

抗戰船閘

抗戰船閘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計修建。船閘的修建,瀨溪河水流至白銀灘,航道受阻,上下貨物必須轉船或採用人力拉縴,方否則不能運行。抗戰時期,為保障陪都重慶的物資供給,特修建此船閘,採用水漲船升,水降船降的原理,加快運送速度。故又稱抗戰船閘,也稱陪都糧道。

著名人物

萬靈鎮有楊暗公夫人趙宗楷,抗日英雄趙宗麟(柳乃夫),科學家趙宗燠等皆出生此地。

城鎮榮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中國特色鎮旅遊新幹線試點鎮

重慶市十大魅力小城鎮

重慶市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

重慶市文藝創作基地

重慶美麗小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