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水千山總是情(魏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水千山總是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萬水千山總是情》中國當代作家魏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萬水千山總是情

在京城裡長大生活了幾十年、迷戀那裡一切繁華的我,從未料想過有一天會生活在異國鄉村。只因多年前遇見他,隨他來到德國鄉村。冬去春來、花開花謝、年復一年,生活中的林林總總、點點滴滴讓我領略了德國鄉村的美好。固然與祖國遠隔萬水千山,我仍時時感受到那千絲萬縷的情思,時時事事與那養育了我、造就了我的故土有着阻不斷理不清的交融。

第一次來到我先生在德國的家,沒想到是在一座村莊裡,這裡靜得每天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村里居住着2200人、800多戶人家,僅有一個麵包店、一個美容店、一個工具店、一個園藝店、一個小餐館,還有一個啤酒吧。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生活的深入,我漸漸地發現了在這表面平靜的生活下面,其實蘊藏着豐富細膩深厚的內涵,尤其令我欣喜的是在這裡你總能找到機會傳播中國文化。

這座有着千年歷史的村莊,以它特有的方式記載着過往。村口豎立着一塊木牌,上面刻着以下字句:「在此地1485年建了一座水車磨坊,1905年停止使用,1973年拆除。」不遠處處豎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着:「1969-1988年曾進行過土地調整,以適應農耕機械化」。村里重要的變遷一一留有記載、有跡可循。這裡依然保留着許多古老的農莊和農舍,那種集住宿、糧草儲備為一體的高大的木結構建築,是這一帶傳統的農舍。千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家落戶在此,村子的規模由當初的幾十人擴大至今2000多人。在老村原址豎立着一塊石頭,上面刻着「1022年-1922年」,周圍古橡樹參天。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這些古樹就是最好的歷史記憶。

在老村原址,有一所60多年前建的學校,是這一帶最古老的校舍,新校建成後這裡因荒廢而年久失修,幾年前村里集資把它修葺一新,改建後的建築外表保留原狀,而內部則是全新的內裝,有咖啡廳、多功能廳、大小會議室、辦公室,現在這裡是村裡的活動中心。一個由村民組成的五人小組義務承擔起了活動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經營,另有12人負責組織安排各項活動,他們提前籌劃好活動內容,每三個月印製一份日程表,散發到各家信箱中,村民可以按照各自的興趣愛好前來參加。每周有固定的活動安排,如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組、烹調組、唱歌組、電腦組、母嬰組、婦女組、棋牌組、戲劇組、自行車組、園藝組、手工組、木工組、編織組、老年早餐組、閱讀組、歷史組等等,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廣泛,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每個周末活動中心都會安排些重量級的活動,一次原計劃是一個三人的戲劇表演,因其中一人胳膊摔折而取消,他們在尋找其他節目替換,得知消息後我毛遂自薦開一個鋼琴演奏會來補缺,演出那天他們在鋼琴旁擺了插滿鮮花的美麗花籃,來了30多位觀眾,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下午2點先是咖啡時間,大家在咖啡廳里喝咖啡,品嘗幾位觀眾帶來的自製蛋糕,三點鐘演奏開始,完全沒有演出經驗的我,竟然非常順利地完成了一個小時的演出,演奏了十幾首中外流行和古典樂曲,每當曲終二層的多功能廳里都會爆發掌聲,演出結束後很多觀眾來向我表示感謝。一個月後他們找到我說,這次演出反響很好,我們想請你明年夏季再開一次鋼琴演奏會,我欣然接受了邀約。這一次因為事先排入了計劃,我的鋼琴演奏會被寫入活動中心的三個月日程表,演出當天來了50多人,我打印了曲目單放在每個座位上,其中有四首中國樂曲,在演奏黃水謠之前,我向觀眾簡單介紹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演奏會前一周當地報紙還做了預告報道,演出當天這家報紙派了一名記者來,事後刊發了帶照片的報道文章。演出前的咖啡蛋糕時間,一個投幣盒在人們手中傳遞,一枚枚硬幣被投入到盒中,村民以這種方式贊助和支持活動中心的運營,想到自己不但可以通過音樂帶給村人愉悅,無形中也以這種方式為社區籌資貢獻一份綿薄之力,我感到很欣慰自豪。這次鋼琴演奏會還載入了村志。

在活動中心的前面有一座老教堂,它是我所見過的最小的教堂,面積只有幾十平米,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配備了教堂所應有的一切設施和一架我所見過的最小的管風琴。它始建於1745年,如今大部分的教堂活動都移師到新教堂去了,而人們對這裡仍然情有獨鍾,一日人們發現教堂樓頂的教鐘不再準確報時了,這鐘還是當年教堂初建時安裝的,人們把它拆下花費了4000多歐元修好,等到那鍾再次敲響之時,村里為它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紀念活動————教鍾紀念日。全村男女老少都動員起來,大家分組準備,有人負責邀請樂隊,有人負責安排布置活動現場包括賣啤酒和烤腸,有人負責咖啡廳的咖啡和蛋糕供應,有人負責製作關於教堂和教鐘的歷史知識幻燈片,我參與了兒童節目組,我的任務是輔導幫助孩子們製作餅乾,餅乾的形狀是鐘形的寓意教鍾。幾十個年齡從3歲到12歲的孩子參加了活動,當他們吃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鐘形餅乾時,教堂的鐘聲響起,正是寓教於樂。一隻教鍾舊貌換新顏,被人們這樣鄭重其事地舉辦了一個教鍾紀念日,安排了豐富的活動,人們身體力行地做出了各自的貢獻,在娛樂中傳統被不知不覺地傳承和發揚了。

每年五一勞動節,活動中心都會邀請鄰村的一支管樂隊來演出,樂隊坐在一架敞篷農機車上,在村里各處巡遊奏樂,所到之處人們圍繞在農機車周圍,歡喜地聽着奏樂,最後樂隊來到活動中心小廣場,這裡聚集了等候的村民,樂隊一支接一支地演奏德國傳統的膾炙人口的樂曲,有進行曲、有老歌曲,有的莊嚴、隆重,有的輕快詼諧。演出結束後,樂隊被邀請到咖啡廳與村民們一起吃早餐。這裡正在進行着每周日的例行早餐聚會,食物是村民們從各自家裡帶來的,擺放在一起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人們一起吃早餐喝咖啡聊天,渡過一個熱鬧、溫暖的五一勞動節,30多年來年年如此。村里像這樣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如葡萄酒節、射擊節、消防節、燈節、冬至火把節、感恩節、聖誕市場、跳蚤市場等等,這些活動使平靜的生活平添了儀式感,同時也沿襲和傳承了傳統。

村裡有村裡的傳統,各家也有各家的傳統。我先生家就有個延續了20年的傳統,一年一度的家庭聚會,親戚們分布在德國以及歐洲各地,由於我和先生的中德婚姻,先生的女兒嫁給丹麥人,以及先生的侄女交了意大利男友,給這個家庭聚會又增添了些許國際化色彩。由於我先生在中國工作生活了多年,尤其是還娶了中國妻子,這一切對於親戚們來說無疑是新奇的,他們熱切地想聽他的中國見聞,而他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中國經歷和感受,所以家庭聚會常常就成為了我先生的中國見聞「講座」,話題涉及到中國的風俗、習慣、文化、飲食、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等諸多方面。

一直以來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非常有限而且片面,往往負面報道居多,因為我先生供職的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頻繁往來於中國,親眼目睹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巨變,對中國的進步和成就讚賞有加,他曾閱讀過大量關於中國歷史的書籍和文獻,因此他看中國的眼光與一般西方人大為不同。他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描述了我們在北京民政局僅僅花了9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的90歐分就登記結了婚,以及登記結婚的過程如此的不同等等。他最津津樂道的話題是在中國切實感受到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他對親戚們說中國的發展之迅速是你們所想象不到的,高樓平地而起,公路四通八達,大橋橫跨天塹,一座座現代化城市的迅速擴展,而這一切似乎都發生在轉瞬間。他感嘆每年春運30多億人次規模的交通運輸井然有序,得益於有關部門高超的組織管理水平,他對政府在災難救助和搶險中的快速反應和應對能力都倍加稱讚,說這些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企及的。他例舉北京新機場即將於2019年開工4年後投入使用,而柏林新機場自2006年奠基至今工期一拖再拖費用一再追加,據說要到2020年才能啟用,而在此期間中國已經新建了60座機場。他所講述的中國見聞,給每一次的家庭聚會帶來了新鮮內容,他介紹的中國風土人情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引起了親戚們極大的興趣和好奇,以致有兩位親戚報名參加了來中國的旅遊團,於當年隨團來中國多地遊覽。

而聽了我們的介紹對中國產生興趣來中國旅遊的,不僅是親戚,還有鄰居好友,兩位鄰居兩年前也參加了旅遊團來中國旅遊了一大圈,遊覽了許多名城和長江三峽,所見所聞令他們大開眼界,想不到中國的山川大河如此壯美、國家如此地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如此快樂富足,他們非常感慨,回來後他們整理了所拍攝的幾千張照片,在村裡的活動中心做了一場關於中國的介紹講座,用幻燈片講解他們這次來中國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我被邀請做人文景觀和風俗民情的介紹,當天來了40多人,反響熱烈。

不僅是在家裡親戚們中間,走出家門在社會上我們也會利用一切機會向當地人介紹和宣傳中國。一次我訪問鄰村卡爾巴拉小學四年級班的一節英語課,卡梅爾老師對同學們說:「今天有一位客人來訪,請她做自我介紹」,我站起來用英語說:「我來自中國北京,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我在北京的一位朋友是英語老師,她很想知道在德國小學生是怎樣學英語的,所以我今天來訪問你們的英語課。」老師問大家聽懂了什麼,學生們有的說「中國」,有的說「聽到了北京」,有的說「聽到了朋友」,老師問:「她說北京是中國的什麼?」學生們答不上來,老師說:「她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當天課程的一個環節是學習英文數字,老師帶領學生們從一數到十,一邊用雙手比劃着表示數字,這時候我舉起手向老師說:「在中國,人們只用一隻手就可以表達十以內的數字,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給大家演示一下。」老師聽後大喜:「那太好了,請你來做給我們看看」,說完她就坐到了學生的位置上和學生們一起觀看,於是我站起來給他們演示從一到十的單手表示法,大家興致勃勃地跟着學,他們一學就會,接下來老師念「one, two , three......」,學生們全部改用中國式的單手表示法跟着老師念。

課後老師對我說:「今天的課對於同學們來說太有意思了,來了一位中國客人,還教他們中國式單手數字表示法,他們今天回家後會跟家裡人談起這件事,所以每個家長都會知道。」我聽了真高興,能讓同學們繼而通過他們讓各自的家人了解一點點中國,十分有意義。老師接着對我說了她的一個願望,就是為她的學生們尋找在中國的筆友,可以互相通過郵件通信往來交流,這對於他們開闊眼界、了解外界世界很有益處,問我能否幫她這個忙。我問同學們用英語寫郵件是否會有一定的困難,她說她會給他們輔導,同時這也是她授課的一項內容。我說我一定幫她實現這個願望,我想中國的小朋友們也一定會很樂於跟德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的。

兩個月後,我先生應邀在北京為河北省重點中小學英語教師做「英語的起源與發展」講座,結尾時我走上講台,用幻燈片給在座的200多名老師們講述了德國小學英語的授課方法以及這次訪問,並告訴了他們卡梅爾老師的願望,在結束之前我說:「如果在你們的學生里有願意與德國小朋友成為筆友的,請與我聯繫,我會安排他們與德國老師聯繫。」當時就有十幾位老師找我,有的是為他們自己的孩子,有的是為他們的學生。一周後,我從二十幾位候選人中遴選出八位年齡相仿的同學,推薦給卡梅爾老師。至此,八位河北省的小朋友與德國下薩克森省吉坊區卡爾巴拉小學的八位同學之間就架起了空中橋樑,開始了鴻雁傳書的通信交流。

在德國生活了這些年,我對德國社會、文化、傳統、歷史、政治各個層面一直很關注,對於華人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和處境更為關切。近年來在德國政壇強勢崛起、並在去年大選中成為德國第三大黨的選擇黨,一直被視為右翼黨,在華人社會中普遍不被看好,認為他們反對難民、排外,如果他們上台一定對華人不利。而選擇發展勢頭迅猛,在今年一些地方選舉中已經一躍成為第一大黨。有朝一日選擇黨當政,真的會對華人不利嗎?為了弄清這件事,經多方聯絡獲知選擇黨薩克森州議員兼財務副主任及Erzgebirge市副主席的黑特先生將有一個講座,於是我專程前往德累斯頓薩克森州議會廳參加講座,並在講座後採訪了他。我向黑特先生介紹自己是德國最大的華人報刊《華商報》的專欄作者,提出是否可以代表華人向他提幾個問題,他說現在他要趕往下一個會議,並約好幾個小時後接受我的採訪。當晚在位於塔森博格宮的名店索菲凱勒,黑特先生接受了我的採訪。

我說:「我的中國朋友們很多已經在德國居住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有的加入了德國國籍,他們普遍擔心如果將來選擇黨贏得大選後當政,會對中國人不利。」「為什麼?」他問道。「因為他們都認為選擇黨反對難民,反對移民,排斥少數族裔,所以他們認為一旦選擇黨當政,像我們這樣的少數族裔人群會遭受到不公待遇和排擠,大家因此而擔心。」「我們沒有任何反對中國人的事情,」黑特先生說:「只有一件就是關於版權問題,中國人曾抄襲我的產品,以低廉的價格再販賣到歐洲,這是我們所反對的,我們並不反對中國人。這些都是其他黨和主流媒體為了打壓選擇黨而肆意歪曲我們的政治主張。有韓國人來問過我這個問題,有日本人來找過我,還從來沒有一個中國人來問過我,你是第一個來問我的中國人。」關於選擇黨是否是右翼黨的問題他回答說:「我們不是右翼黨,我們是站在中間,但是因為所有的黨都站在我們的左邊,於是他們就說我們是右翼,可我們不是。」採訪進行了十幾分鐘,氣氛始終輕鬆和諧,黑特先生態度誠懇和藹,我獲得了重要信息,第一選擇黨不是右翼政黨,第二選擇黨不反對中國人。為了消除誤會,黑特先生還提議可以與中國媒體見面親自解釋消除誤會。事後我撰寫了文章「採訪選擇黨州議員黑特先生,他向華人社會發出重要訊息」,發表在德國《華商報》上。

這些年在德國的生活,遇到了許許多多讓我感到溫暖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深受感動。村里86歲的老人勃蘭登堡先生,照顧殘疾妻子35年,生活上捉襟見肘、自顧不暇,然而他堅持自學中文多年,我聽說後前去拜訪他。勃蘭登堡先生手裡拿着幾片紙板給我看,只見上面規規整整地寫着幾行繁體中文字,他指着妻子對我念上面的字:「她是我的妻子漢妮」,又指着帶我去的朋友說:「她是一個很熱情的女人,幫助人人」,其中的「她」字寫成了一個女字邊加一個「他」,我告訴他這個字寫錯了並教他怎麼寫,他又拿出另一張紙板指着念:「中文很困難,沒有很多人會中文」、「我會寫漢語一點點,但是不會說,很可惜了」,我稱讚他的漢字寫得好。他說:「我很高興認識一個中國人,以後我可不可以向你請教中文?」我說:「當然可以,我也很樂於教您中文」。

我心中有個疑問,是什麼讓他對中文有着這樣的熱情,以致在耄耋之年、守着一位殘疾妻子、身居如此陋室,還這般好學不倦、樂此不疲。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勃蘭登堡先生,他指着家裡兩面牆的書櫃,那裡大約有不下幾百本德文書籍,他說這些書他都讀過了,其中很多讀過不止一遍,他說:「你隨便拿出一本書來,我可以告訴你裡面講的是什麼。」 我隨手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是黑格爾的《邏輯學》,他就一五一十地講述起來,我再拿了一本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他又滔滔不絕地講述了書的內容梗概,然後竟開始背誦起來,背誦完他說這在第59頁,我翻開那頁果然如此,我驚得瞠目結舌,不得不佩服他驚人的記憶力和廣博的學識。之後他說他閱讀過很多書籍,但是還沒有讀過中文書,學好了中文,他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我又問是什麼讓他對中國這般情有獨鍾,他說在他年輕的時候祖父曾告訴他說,中國是一條沉睡的東方巨龍,當這條巨龍甦醒的時候,世界將為之震驚。正是因為這句話的指引,使他一直關注着中國。這真讓我感到奇妙和震撼,近百年前一位德國老人冥冥之中的一句預言,竟神奇地在當今兌現,中國正處在其繁榮發展、如日中天的鼎盛時期,中國正逐漸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為解決全球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一個更加輝煌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一天接到勃蘭登堡先生的電話,說他新買了一本中文小說,想讓我念幾頁錄下音來以便自學,我欣然應允。他騎着車來了,拿出新買的中文小說,告訴我作者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一聽當然知道說的是莫言,他買了莫言的《蛙》,另外買了《蛙》的德語譯本,兩相對照着讀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翻到書的後續讓我念,我盡力念得大聲且清晰,他捧着錄音機貼近我嘴邊,時不時地囑咐我慢一點、再慢一點。念完了他心滿意足地說:「這就好了,我可以常常聽聽錄音,學學正確的發音,」他小心翼翼地用一塊厚布把錄音機包裹起來裝進背包,那是我們七、八十年代用的磚頭式錄音機。

另一次勃蘭登堡先生約我去他家,我看到桌上面擺着幾本中文書,其中一本是老子的《道德經》,我很驚訝地問:「您在讀《道德經》嗎?」他答說:「是啊,我愛讀《道德經》,只是我的中文太差了,讀得很費勁,你看我還寫了這個」,他指給我看一張紙上他寫下的字句:假如你兩天不讀書,不學《道德經》,就會變一張難看的臉。每個字下面都標註了拼音,有的字下面還同時標註了德語的發音。然後像往常一樣他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磚頭錄音機,讓我念了《道德經》第十一章。 此時的我,心中無限感慨,《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所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了個人如何修身、君主如何治國理政,其中包含着豐富樸素的辨證法,微言大義,一語萬端。想不到被這位德國老人奉為至寶,孜孜不倦地學習,中國2500多年前古老的道家哲學思想穿越時空、跨越東西在德國被傳揚。

山水悠悠,情思綿綿。天涯何處無芳草,萬水千山總是情。[1]

作者簡介

魏青,筆名子初,中歐跨文化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