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著,出版社: 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元旦,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之一,由我國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陸費逵(伯鴻)先生在上海創辦[1]。中華書局從1912年至2012年,共出版圖書3萬餘種,獲獎圖書累計563種,其中國家圖書獎[2]和中國出版政府獎的獲獎數量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內容簡介
《萬曆十五年(經典版)》的英文版書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in Decline」,作者的署名為RayHuang,1981年美國耶魯大學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寫的,寫成後,出於向國內讀者求教之忱,乃由筆者本人譯為中文,並作某些修改潤色,委託黃苗子兄和中華書局聯繫。承中華書局慨允,此書的中文版遂得以和讀者見面。
我對明史感覺興趣,說來話長。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學歷史系讀書,選定了「明代的漕運」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這一研究過程花了五年。論文完成後,算是對明代的財政稅收制度有了一知半解,然而遺留的問題仍然不少。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並圖對明代的財政與稅收窺其全豹,乃開始收集材料,撰寫「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一書。當時正值台北影印出版了《明實錄》,此書為明代史料的淵藪,自然在所必讀。全書一百三十三冊,又無索引可資利用,所以只好硬着頭皮,在教書之餘每周閱讀一冊。這一走馬觀花式的閱覽就花去了兩年半。除此而外,參考奏疏筆記、各地方志,搜尋國內外有關的新舊着作,費時更多。此書從計劃撰寫到殺青定稿,歷時七年,1974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
結論從材料中來。多年以來摸索於材料之中,我對明史中的若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開始擺脫了人云亦云的束縛。這些看法容或有所不當,但多少總可以有助於學術界的探討。
比如,過去關於明史的敘述,幾乎無不有「稅重民窮」的說法。如果意在說明當日的官僚貪污百出,無力的百姓被攤派的賦役過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認為全國稅收總額過高而導致百姓貧困,則與事實有所出入。十六世紀末,全國田賦額*重的為南直隸蘇州府,約占農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此外各府縣一般都在百分之十以下,其中又有輕重的不同:山東曹縣全縣的賦役約占農村收入的百分之九,去蘇州不遠的溧陽縣,情形就更為奇怪,約在百分之一至五之間。而以比例而言,與此同時的日本大名政權,稅額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總額而言,十七世紀末期的英國,人口為五百萬,稅收每年竟達七百萬英鎊,折合約銀二千餘萬兩,和人口為三十倍的中國大體相埒。據此而作進一步探索,可知「民窮」的根本原因不在國家的賦稅過重,而端在法律的腐敗和政府的低能。國家的稅率低,受惠者並非農民,只是鼓勵了大小地主加重剝削以及官僚鄉里額外加征。
作者介紹
黃仁宇(1918-2000),湖南長沙人,早年輾轉於求學、從軍之途,曾夢想成為中國的拿破崙,然而時代卻不允許有這樣的機緣,其後赴美研習歷史,於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歷史觀,主張要「從技術上的角度看歷史」,而不能簡單地以道德評價籠罩一切。世間少了一個拿破崙,卻多了一個以其睿智打開人們視野的歷史學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等。他傳奇性的一生以及大歷史觀的由來詳見自傳《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參考文獻
- ↑ 中華書局,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 ↑ 中國國家圖書獎歷屆獲獎書目(第1-8屆),豆丁網,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