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佛寺攬勝(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佛寺攬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萬佛寺攬勝》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的散文。

作品欣賞

萬佛寺攬勝

初識萬佛寺源於一次盤山之旅。

那年暑假,我們老兩口和幾個姐妹帶着孫子去了盤山,就住在前盤山的農家院裡。我有個習慣,只要是安頓好了之後,就要找農家院的老闆打聽附近有什麼景點,不要那種要門票的,一是因為人多,二是因為門票太貴。我要的是那種尚未開發的,能夠拍照的「野點」。大凡是那種「野點」,都有一種返樸歸真,自然天成的野趣。既滿足了人們對美景的獵奇,也使人們與美景融為一體,從大自然那裡求得了一種身心的解脫。老闆說,附近有一座「萬佛寺」不要門票,景色也美,距離也不遠。於是和老闆訂車,準備第二天去「萬佛寺」。

輝煌、法相威嚴的寺院。雖比不上少林寺、懸空寺、白馬寺、寒山寺、華嚴寺那麼出名,但也是京津地區的一座名寺。「萬佛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清乾隆年間又修葺重建。特別是那99級台階依山而建,更顯示出「萬佛寺」的高聳。之所以要建成99級,是因為9在中國人的心中里最大,99喻示着81難,當你登上了99級台階,就如同在經歷了人間的81難之後,就會時來運轉,好事連連。

這99級台階對我們老兩口來說,也真是一個考驗。走平地都疼的老腿,要爬99級台階是要付出辛苦的。小孫子在前面拽,眾姐妹在後面連推帶架,總算是登了上去。路上,有乾隆皇帝:「早知有盤山,何須下江南。」的墨寶石刻,向人們昭示着盤山對人們的吸引力,難怪乾隆皇帝曾36次來到盤山,每次來必到「萬佛寺」燒香拜佛。

「萬佛寺」山門前是一塊巨大的照壁,上面「萬佛寺」幾個大字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的手跡。在盤山蒼松翠柏的掩映下,「萬佛寺」愈發顯示出它的尊嚴。大雄寶殿裡供奉着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佛像造型古樸,線條簡潔,姿態生動,栩栩如生,為北方寺院僅見。在大雄寶殿的東、北、西三面布滿佛龕,塑有10960尊佛像,使人進入大殿宛如進入莊嚴肅穆的佛國之中。

說句心裡話,我並不是什麼佛教信徒,對佛教的故事和傳說也並不深入了解,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對禪宗的尊崇。因為我知道,佛教之所以能夠在中華立足並得以光大,皆是因為它一貫提倡向善儒、釋、道三教互相滲透,就構成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基礎和基本的行為標準,這是佛教的一大功勞。

有人諷刺中國人旅遊是: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拍照,景點就是逛廟,回來一問啥也不知道。其實我說逛廟不是壞事,最起碼是增長知識,見多識廣。逛廟,不一定非要禮佛,也不一定非要懂得大乘小乘。逛廟,看得是廟宇的嵯峨威嚴,領略的是廟宇的文化氛圍。廟宇的建築精妙和所傳遞的文化精髓,正是中華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遺傳。在逛廟的喜悅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讓人們在安靜肅穆的氛圍中感知向善的鴻蒙,淨化人們因塵世繁雜所扭曲的心靈。無論信佛與否,逛廟的時候一定都要帶着一種慈悲善良的心態。正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心。」

自從有了那次的「萬佛寺」之旅,後來每每到了薊縣,只要條件允許,我都要去「萬佛寺」去看一看。無論春夏秋冬,坐在萬佛寺的台階上,聽着盤山松濤的金鳴,看着滿目的蔥翠,多多少少的有了一種超脫世外的感覺。從「萬佛寺」出來,身子好像輕鬆了很多,心裡也好像平靜了不少。我想,這可能是卸掉了一些雜念,注入了一種寧靜的結果,但願這種寧靜一直陪伴於我,始終讓自己保持一種純粹,一種純真,不再受雜事的煩擾和侵襲,做一個恬淡之人,寧靜之人。[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