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河鄉龍潭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河鄉龍潭村為一地名,在我國湖北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以及遼寧省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以遼寧為例就有龍潭村:遼寧省瓦房店市得利寺鎮龍潭村和遼寧省東港市十字街鎮龍潭村兩個同名村。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1]
中文名:龍潭村
保護區級別: 村
地理位置: 麗江市古城區
區域面積: 3.6萬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龍潭村位於麗江市古城區,近年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成為邊遠貧困山區的一面旗幟。龍潭的發展變化,除了得益於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扶持外,最主要的一點是村黨支部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具體體現在他們在狠抓黨建帶隊伍、更新理念提素質、調整結構促增收、夯實基礎強後勁等4個方面。
狠抓黨建帶隊伍
龍潭村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2003年以前共有57名黨員,平均年齡53.6歲。黨員隊伍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弱,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近3年間,龍潭村黨支部累計培養30名致富帶頭人、優秀婦女代表加入黨組織,使黨員隊伍的平均年齡下降了7.3歲,科學技術水平和致富能力明顯提高。養豬能手和相全2003年加入黨組織以後,利用自己摸索掌握的獸醫技術幫助村民開展生豬品種改良、防疫治病,使全村的生豬品種全部得到改良。目前,養豬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產業,全村人均出欄乳豬近10頭,收入1000多元。像和相全一樣,全村的黨員掀起了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熱潮,並湧現出黨員科技示範戶11戶、黨員養殖大戶12戶、黨員種植大戶15戶、黨員帶動戶19戶、黨員扶貧幫困示範戶9戶。同時,村黨支部採取每位支委掛鈎1個村民小組、每位黨員掛鈎1至3戶貧困戶的辦法,幫助群眾增強致富能力。通過開展黨員義務建設一條路、義務維護一段路、義務保潔村道、義務清掃集市等活動,在群眾中樹立起了良好形象。另外,村黨支部還積極探索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責任制,通過設立參政議政、計劃生育、民情民意等8個崗位,使無職黨員人人頭上有重任,不斷增強黨員意識。通過抓黨建,龍潭村黨支部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和主心骨作用,廣大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並帶出了黨支部、村委會、共青團、婦女和老年協會等5支堅強有力的農村基層組織,做到「五輪齊轉」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夯實基礎強後勁
去年底,剛剛收完烤煙的村民們,在鄉政府工作組的帶領下,又投入到「坡改梯」的戰鬥中。從收烤煙時就已經到龍潭村,與村民們一起連續奮戰了2個多月的七河鄉副鄉長和麗華介紹說,從8月底開始,鄉政府派出的5名工作人員,就一直在龍潭村跟群眾一起收烤煙、搞坡改梯。全村已完成坡改梯1100畝,人均完成近1畝,緊接着還要實施全長近7千米的「三面光」水利配套工程。這項總投資280萬元的「坡改梯」和配套水利工程的實施,將為龍潭的發展注入新的後勁。這是龍潭村打牢基礎,增強發展後勁的一個側面。近幾年來,村里分別實施了通水利民工程、通路便民工程、生態亮村工程、文化活村工程,有力地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村里還建起了集貿市場,使龍潭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和小商品交易中心。教育是龍潭村的希望所在。為了改變30年沒有一點變化的小學校的面貌,村里多方爭取籌集資金40萬元,建蓋了教學大樓。不久前,又為小學校建成了籃球場、圖書室,解決了學前班的教室,為孩子們營造了優美的校園環境。同時,為了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困難,村里對17名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補助,其中,2名高中生每人補助1500元、10名初中生每人補助600元、5名小學生每人補助200元。
更新觀念提素質
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進取精神,集體觀念淡薄,致富信心不足,是龍潭村黨員和群眾一度存在的突出問題。這些陳舊觀念,嚴重束縛了龍潭村的發展。「要解決龍潭的出路,必須從更新觀念入手。」龍潭村黨支部書記洪向輝告訴記者。近3年來,村黨支部一班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引導黨員和群眾更新觀念提高素質,使大家從實實在在的變化中轉變了陳舊觀念,樹立起了脫貧致富,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幾年間,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村民先後修建了6座石拱橋,爭取多方投資40萬元,為村裡的小學新建了教學大樓。同時,組織群眾集資投勞修建水泥村道,使3個村民小組的132戶人家通了水泥路。今年初,村里還多方爭取資金22.8萬元,把通往山外的公路鋪成平整的沙石路。現在的龍潭,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沼氣、架通了自來水、點上了電燈,24戶貧困戶也告別茅草房,住上了新瓦房。看到村里發生的一樁樁、一件件新鮮事,一位老大媽高興地說:「過去總認為我們這裡是山區,貧窮落後沒有發展前途。現在看來,只要大家心齊,山區也能和其他地方一樣過上好日子!」在用事實教育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的同時,村黨支部還創新3種學習方法抓好「洗腦」工程。即:組織黨員和群眾學在農忙裡、學在家務里、學在育兒里;組織黨員向普通群眾學做人、向致富能人學生產、向科技能手學技術;在學習中,突出適時、適地、求真。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使廣大黨員和群眾明白了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按老框框辦事,這才叫解放思想。只有做到適宜發展什麼就去發展什麼,不適宜發展的就不去硬搞,這才叫因地制宜。大家紛紛摒棄陳舊觀念,思想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
調整結構促增收
烤煙是龍潭村的傳統產業,但在前幾年,烤煙種植持續走低,全村烤煙面積一度下滑到幾十畝。去年,村里通過調整結構促進烤煙種植面積增加到400畝,實現產值34萬元,人均增收近300元。楊玉華一家種植4畝烤煙,實現收入7800多元。嘗到甜頭的村民,對種植烤煙興趣高漲。去年,全村共完成烤煙種植面積530畝,其中200畝為市裡的樣板田。全村僅烤煙一項人均就增收630多元,每畝烤煙的收入比去年增長了近50%。同時,村里積極爭取區直有關部門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引進推廣種植了370畝白皮青蠶豆。結果每畝實現收入800多元,比種植傳統的小麥,收入高出近1倍。今年,全村戶均種植白皮青蠶豆增加到1.5畝以上,成為促進村民增收的新興產業。另外,村里在去年首次引進大蒜試驗種植成功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擴大了示範種植面積,為群眾增收開闢了新的門路。結合生態亮村工程的實施,村里擴大了經濟林果種植面積,全村戶均已種植冬桃、雪梅、花椒等經濟林果2.2畝,既綠化了山村,又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已有4戶人家經濟林果年收入超過5000元。
視頻
2016.7.7一路遊玩到常山天馬鎮龍潭村觀看【龍潭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