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街鎮中心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星街鎮中心學校七星街鎮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湘中古鎮,她的名字的由來,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國,由蜀國丞相諸葛亮命名為七星崖,以後逐漸發展為市鎮,才由當地名士改名為七星街。努力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提供優質均衡、優質教育服務的學校,一所具有現代學校制度特徵的學校,一所立足全椒、面向全市的實施九年義務教育[1]品牌學校。
辦學條件
這裡的天子山曾有三國後蜀丞相蔣瑰的墳墓。地靈人傑的同方田瑕是漣源縣第一任縣長李海濤的故鄉。風景秀麗的白鷂山莊,孕育了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的同學,曾留學法國,後任民國大學教授、《南京日報》總編的王蛟池先生和原國民黨少將軍官王鴻飛。多少年來,這裡一直名人輩出,書香永繼。七星中心學校就坐落在這一人文繁盛的湘中古鎮之中。現共有學校21所,其中,初級中學3所,中心小學1所,聯校村校17所,中小學生學生9573人,其中初中生3426人,教職工496人。七星中心學校有悠久的辦學歷史,遠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省會長沙慘遭日本強盜鐵蹄的踐踏,不少機關、學校疏散遷來藍田等地,原湖南省立一中(現長沙一中)曾在七星街辦學八年,培養出了不少的愛國仁人志士,曾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原湖南省省委書記熊清泉,曾在這城就讀和從事革命活動。中科院院士廖山濤、陳述彭、唐稚松、謝逸農、陳慶雲,原湖南省書協主席顏家龍等傑出人士,皆其校友。一九四六年夏,省立一中復員長沙,又有寧鄉黃材小學遷來七星,到解放後,一九五二年,將原來省立一中辦過學的古剎——星羅寺改建而成七星完小,辦學班級由1—6年級,初小每年級一個班,高小每年級二個班。
辦學歷史
首任完小校長[2]是李唐,漣源伏口人。到1958年,隨着形勢的發展和我地人民子弟入學的需求,開始由完小帶辦初中班,1958年招收兩個初中新生班,1959年招收一個新生班,到1960年,招收四個初中新生班。在1952年到1958年間七星完小畢業的學生中,又湧現出了漣源縣第一位北大畢業生,曾任北京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的李曉南和七星街鎮第一位清大畢業生,現任國防科大教授的李希平等。
從1961年下期伊始,七星初中班申報湖南省教育廳獲准被定為「湖南省漣源縣第七初級中學」,並借重郭沫若同志的墨寶題寫校牌。自此,漣源七中和七星完小雖然校址相依,但行政管理離別。漣源七中第一任支書為吳學純,漣源四古人,第一任校長為廖育林,漣源湘波人。到1969年,響應上級「高中不出公社」的指示,漣源七中開始辦完全中學,校名為「漣源七中」一直到1981年,高初中分家,高中仍名「漣源七中」初中則稱為「七星中學」。自1981年到2003年,一直沿用「七星中學」的校名,二00七年更名為七星中心學校。從「原省立一中」到現在的「七星中心學校」,辦學60多年以來,從這裡走出了300多重點大學的學生,其中更不乏佼佼英傑,教學成就巨大,教學成績輝煌。
參考文獻
- ↑ 重磅!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6大方面、22項管理任務指導學校管理 ,搜狐,2017-12-12
- ↑ 校長負責制的提出及內涵,豆瓣,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