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年戰爭(1756-1763)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七年戰爭(1756-1763)》是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奧地利戰爭後的《亞琛條約》不僅沒能解決英法間和普奧間的舊有矛盾,而且還平添了許多新矛盾。於是英普集團和法奧俄瑞(典)集團雙方發生了這次混戰,史稱「七年戰爭」。戰爭的實質一是普奧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二是英法爭奪殖民地與海上霸權。戰爭歷時七年,最後以《巴黎和約》和《胡貝爾圖斯堡和約》的簽訂而告終。這次戰爭在歐洲沒有引起疆界的變化,但對列強的地位和未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奧地利地位削弱,普魯士地位上升,兩國的仇恨和爭霸更加激烈;(2)戰爭為俄國進一步向歐洲擴張創造了條件,在東北歐的未來事務中,俄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3)法國失去了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英國最終確立了海上霸權;(4)國際政治的中心從西歐開始轉向東歐。戰爭對歐洲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是深遠的。戰爭改變了歐洲列強的力量對比,形成了列強爭奪歐洲霸權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