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寶楨(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丁寶楨(清朝官員)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於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於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禦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文誠",入祀賢良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人物生平

貴州初起 丁寶楨,咸豐三年(1853年)中進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 不久後,因母親去世返鄉丁憂,恰逢遵義的楊隆喜造反,丁寶楨傾盡家財招募了八百壯士保衛家鄉。咸豐六年(1856年),丁憂期滿,恰逢苗民教匪叛亂,叛軍蜂擁而起。時任貴州巡撫蔣霨遠上奏朝廷,申請讓丁寶楨部留在平亂軍中,皇帝同意並特別下令授予丁寶楨編修一職。此後,丁寶楨增加在民間的招募,士兵總數達到四千人,並先後收復平越、獨山等諸多城池。

咸豐十年(1860年),丁寶楨任岳州知府後,遣散了之前招募的軍隊。但由於虧欠的餉銀非常多,丁寶楨把五百兩銀子放在桌案上,對大家說:"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現在府庫的錢糧短缺,你們空着手回家,怎麼辦?"大家流着淚說:"您不惜捐獻所有家產,解救國難,我們還怎麼敢有另外的要求?"於是紛紛離開。丁寶楨成功化解了無餉可發的危機。 同治元年(1862年),任長沙知府。

治理山東 同治二年(1863年),丁寶楨升任山東按察使。 當時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在魯、豫兩地統帥軍隊作戰,僧格林沁自覺地位高貴,十分倨傲,見省級以下官員不設座位,丁寶楨投遞名帖求見,說低級武官丁某投書王爺,給予座位就覲見,不給座位就不見,身邊的侍從人員都大驚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強硬不屈,為丁寶楨改變儀容禮敬有加。 山東巡撫閻敬銘聽說這件事後,大為稱奇,丁寶楨到任的那一天,親自在郊外迎接,從此無論大小事務,都先諮詢丁寶楨之後才實行。 僧格林沁命令丁寶楨平叛河北的農民起義首領宋景詩發起的叛亂。不久丁寶楨因擅自招撫降兵被彈劾,部議降三級處理。

同治三年(1864年),丁寶楨升任山東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戰死於曹州,丁寶楨被彈劾協戰不力,恩降四品頂戴留任。同治五年(1866年),給事中孫楫、御史朱鎮又搜集羅織了其他的罪名來彈劾他,此事轉呈到曾國藩手中,曾國藩向皇帝稟告說丁寶楨無罪。 山東巡撫閻敬銘向來欣賞丁寶楨的才能,到這時就請求退休,舉薦丁寶楨來代替自己,於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東巡撫。當時捻軍的部隊直逼邊防海岸線,李鴻章建議朝廷在膠萊河修築防禦工事,丁寶楨也參與其中。

同治六年(1867年),東路捻軍逃到濰河,東路軍副將王心安剛剛築成營壘,但是堤牆尚未完成,捻軍長驅直入渡過了濰河,丁寶楨將這件事稟告給皇帝。 皇帝大怒,將李鴻章交付兵部審議,丁寶楨被處以革職留任的處分。這之前東路軍鎮守濰河,本是安徽將領潘鼎新駐防地段,安徽軍剛剛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 皇帝下令將副將王心安斬首,丁寶楨上書直言辯駁,皇帝就寬宥了王心安而斥責李鴻章,丁寶楨又屢次上書揭發,皇帝於是越發斥責李鴻章為人刻薄善妒、放縱寇敵。

同治七年(1868年),西路捻軍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為震動。 丁寶楨聽到軍情示警,立即快馬奔馳到東昌,率領一千騎兵,三千精銳步兵,帶着五天糧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軍於是向南潰逃。 這場戰役,朝廷派遣禁軍到京城外防備捻軍,統領士兵的各位將領都受到責備,而皇上只因為丁寶楨這一支軍隊突然出現在敵人之前,轉戰雄雄、任、深、祁、高、肅各州間,收復饒陽,功勞最大,多次降下聖旨褒揚嘉獎,加太子太保銜。

誅安德海 宦官安德海先後侍奉咸豐帝和慈禧太后多年,咸豐帝死後成為慈禧太后心腹,頗受寵信。 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宮禁,在未攜帶任何公文的情況下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 八月二日,安德海至泰安境內,丁寶楨派騎兵將其逮捕,隨後押往濟南。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仗勢驕橫非常憤慨,立即密奏朝廷,痛斥安德海種種不法行徑。八月六日,得旨,安德海就地正法。八月七日,丁寶楨誅安德海於山東濟南。 此舉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人物評價

《清史稿》:寶楨政尚威猛 。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楨並稱,尤勵清操。

丁寶楨為人正直,勤政廉潔,廣受朝野好評。禮部尚書李端芬高度評價丁寶楨的功德情操,把他與曾國藩、左宗棠等同推為中興名臣。

閻敬銘:"生平處大事無所趨避","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

《清鹽法志》:丁寶楨創辦的官運商銷之法"明效大著,之後一切成法皆有可循","誠數世之利也"。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