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部簡約豐美的小百科全書(梁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部簡約豐美的小百科全書》中國當代作家梁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部簡約豐美的小百科全書

黃土地、信天游秧歌、窯洞、酸棗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這就是陝北,就是那土得掉渣、荒涼貧瘠的陝北。

但在高寶軍的新作《大美陝北》里,卻有不一樣的發現與描述。這是一本稱得上陝北小百科全書的美文之作。作者用文學的形式描畫着故鄉陝北的自然、人文、地理、民俗、風情,生動簡約,直率熱烈,又淳樸真摯。全書共分「遠山近水」、「暮笛晨曲」、「閒說陝人」、「村野山風」四個部分。布局上各自獨立,內容上卻又彼此呼應。跟隨作者由遠及近、由空間而時間的文學視野,我們邊走邊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陝北自然人文地理的生動圖譜。

在作者的筆下,陝北的美,不是籠統而單調的,它是豐富而多面的,是《高原看雲》里自然遼闊蒼涼的美、是《相親》里民風濃烈豪放的美、是《陝北婆姨》里人情淳樸善良的美、是《吳起的蕎麥》里物產豐厚富庶的美。

看完這本書使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該怎樣宣傳自己,特別是自己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鄉土風物的介紹宣傳已經獨立為一種題材,一種文體。音樂界、娛樂圈還有一個已不太新的名詞:「原生態」。總之,有一種傾向,以土為美。這是很省力氣的,正如一個木匠不會刨、旋、刻、漆等更多的加工技巧,就說用原木拼湊的家具最美。換個概念總比創造一種藝術要省力的多。我們承認原始的東西是美的,但它更多的是粗野,還待加工。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指出,人有粗野性,要靠藝術這隻慈祥的手來拯救。藝術就是把人從粗野的欲望中拯救出來。他的原話是「人們常愛說:人應與自然契合為一體。但是就它的抽象意義來說,這種契合一體只是粗野性和野蠻性,而藝術替人把這契合一體拆開,這樣,它就用慈祥的手替人解去自然的束縛。」作家的責任是把自然美上升為藝術美。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樣本,就是把自己所熱愛着的鄉土藝術化,只有這樣才能跨出狹隘的「我」的鄉土之美,而成為大眾都能 接受的藝術之美,使「我鄉」的家成為所有人的審美對象,從而起到不知不覺的宣傳作用。也就是說要用藝術的夸法。這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為文學創作。現在很多旅遊點的景點介紹,很多地方領導人的接待講話,讓人覺得俗氣或者空、硬、假,多套話,就是因為它或者是宣傳,或者是為商業,而不是為藝術。這本書正是對這一點的突破,雖然作者一定有着強烈的宣傳自己家鄉的目的。

作者自幼在陝北長大,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但家鄉的諸多元素在他的胸中還是經過一番熟化、升華。他選取了陝北最有代表性與最具特點的場景,筆調簡約飽滿,意境壯美,含意深厚。他寫《陝北看山》:「陝北的山,山連着山,溝套着溝。山如群像野奔,溝似九曲連環,一山有一山的風姿,一溝有一溝的神韻。」他寫《毛頭柳》開篇這樣寫道:「一打眼就給人一種英雄氣概——慷慨赴死,仰天大笑,砍吧,砍了俺的頭,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砍了頭,才幾年,沖天而起,竟又長出了一簇簇英姿勃發的『毛頭小伙』!」讓陝北從一個冰冷的地理坐標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散發着渾厚浩蕩氣勢、充滿了濃郁鄉土氣息的壯闊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用當地民謠般的語言來描述他心中的陝北,俏皮詼諧,富有韻味,比如「兒抱上,女背上,老婆拴在褲帶上。」「肩頭挎一個皮包,裡邊放着錘鏨,手裡還提着方尺和氈墊; 衣袋裡揣的火柴和香煙,遇上了熟人就掏出來擺顯。」這種不整齊但押韻的句式,很明顯來源於陝北說書,只是從語音的感覺上就營造出了撲面而來的陝北鄉土味。這是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里講的詞彙的「暈圈」效應。他寫陝北人更傳神:「吃鋼咬鐵」、「渾身都是特點,走路像衝鋒,幹活像打仗,說話像吵架,請人吃飯像綁架」,活脫脫地勾勒出了陝北人的畫像。他描寫陝北的毛驢「正月里是毛驢最幸福的時光,不但活路少、吃得好,時不時還能『藝術』一回。」語言詼諧潑辣得讓人忍俊不禁,頗有幾分趙樹理的遺風。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不僅滋養了不同地域的風情風物,而且也培育了獨特的性格和價值觀。陝北民歌蒼涼高亢、雄渾深情的曲調,方言俚語中的生動形象和比興鋪排手法,是陝北文化的精粹,也是陝北人民對自然世界、人生社會最質樸的表達。這本書的作者高寶軍身為陝北人,生於斯,長於斯,陝北是他精神的家園。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文學追求,無時無刻不在字裡行間透露着那無形的文化之根:如黃土般樸厚,如毛頭柳般堅韌,透露着信天游的豪放,洋溢着山丹丹的光彩。

透過他和他的文字,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人對故鄉的眷戀與深情,還有一個作家對於文化的傳承與責任。在今天這個缺乏歷史深度的速食時代,浮躁的社會情緒,讓人們越來越追求當下物質的歡娛,而忽略精神的追求。不少作家在追波逐流中逐漸放棄了生活的積累與獨立的思考,越來越偏離文學的主線。但《大美陝北》卻給了我們一種信心:有文化責任感的作家仍在不遺餘力地用手中之筆,書寫着祖國的大好河山,記錄着一個民族的文化。在這樣的作家身上,始終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貫穿於文學創作,始終紮根現實的土壤,踏踏實實,真誠地發現美,描繪美,謳歌美,奉獻美。

它用美傳達了陝北的風土人情,所以我說它是一部簡約豐美的小百科全書。[1]

作者簡介

梁衡,當代,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