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跑(鄧貴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一路奔跑》是中國當代作家鄧貴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路奔跑
我是一個愛運動的人,堅持每天慢跑一小時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我覺得我的雙腿和雙腳,就是為奔跑而生的。
不少人對於我選擇跑步表示不理解,也不贊同,認為傻乎乎的跑有什麼意思呢?沒有舞蹈的韻律,沒有瑜伽的美感,沒有網球的時尚,甚至沒有其他任何一項運動的刺激和舒展。它永遠那麼單調,那麼呆板,那麼缺少樂趣。
可是,我就是喜歡跑步。每天的跑步時間,是我最放鬆最愉悅的時候,這個時候我身心舒展,靈魂自由。腦子裡天馬行空,什麼都可以想,也可以放下一切什麼都不想。浮想聯翩或者放下一切,都不會影響奔跑的節奏和套路,不會影響鍛煉的效果。
最初選擇跑步,是偶然也是無奈。那時候,我剛從鄉下調來小城,工作任務繁重,孩子也還小,工作和家務,讓我的生活處於無頭蒼蠅毫無頭緒的混亂狀態。年齡雖然不大,但心律不齊、頸椎不適等亞健康狀況卻已早早找上門來。我知道這是工作勞累和缺乏鍛煉引起的,該下決心「瘦身瘦心」調整一下了。可是選擇什麼健身方式呢?那時候縣城還沒有健身房,也沒有瑜伽館。不過,即使有,我也沒有條件去選擇,加上我是一個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想一些事情的人,於是我選擇了不占腦子的跑步。
下得決心,從此就踏上了每天下班後跑步一小時的漫漫征途。匆匆做飯吃飯,休息一會兒之後,就出門去跑步。若女兒功課不太重,我就帶着她出去,我們要麼在公園裡沿着小廣場的邊緣跑,要麼在學校的操場跑,更多的時候,是在三峽大壩的副壩上面跑。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距離我們家,直線距離不過1000米,早上起來推開窗子,巍巍大壩和碧藍的湖水就出現在眼前,我們選在此時互致美好一天開始的殷勤問候。而大壩的副壩距離我們更近,那時候三峽總公司還沒有將副壩封閉,壩頂雙向四車道的寬闊路面任晚飯後出去散步的人們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
我和女兒,在這個慢跑的時間裡,邊跑邊欣賞高峽平湖的好風景,聊她的學習和見聞,也聊我們的快樂和煩惱。母女倆的心越跑貼得越近,越跑心情越好。在副壩慢跑往返一趟,所需時間將近一小時,也就完成了我們當天的鍛煉任務,回到家洗澡換衣,然後女兒學習,我做家務或者在旁邊看書陪坐。若是自己一個人出去,則經常沉浸在自己的內心,做着無邊的漫想,很快,就聽到了一小時鍛煉時間已到的手機提醒。每天如此,奔跑過的身體,舒適而輕盈,奔跑過的心情,放鬆而喜悅。
慢慢地,那時候跑步就成了我生活的必須,即便出差在外,也風雨無阻,十多年來,我都堅持奔跑在路上。
有一年因工作需要,我回老家的小鎮支教。學校的跑道是煤渣鋪成的,因為學生數量少,體育課訓練和做體操兩個籃球場就足夠了。煤渣鋪成的跑道路面坑坑窪窪,天晴的時候跑出滿臉灰塵,下雨又跑得一身泥巴,一不小心,還會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崴了腳。
到支教學校的第一件事,便是尋找適合跑步的場地。我站在籃球場環視整個校園,並沒有發現合適跑步的線路。怎樣才能在這裡把我堅持了那麼久的跑步繼續下去呢?經過實地勘察,我發現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宿舍樓、學生食堂和教學樓建築物以外、沿着圍牆根的一圈水泥地面可以開闢出來作為跑道。這一圈的路面有幾處被木板、廢棄課桌等雜物占據,我請求學校找人清理了它們,騰出了一條完整的「跑道」。這跑道下雨不積水,天晴也因為人跡罕至而少有灰塵,就是地面硬了點,跑步的時間一長,腳板有點生疼。
自從開闢了這條道路,我每天下班後就必然有一個多小時在這條路上揮汗如雨。我的雙腳終於又能與地面親吻,我的身體又延續起了數年來的輕盈和愉悅。
支教回來,我們學校的塑膠操場,再一次承擔了延續我奔跑夢想的責任。在這赤紅的橢圓跑道上,我帶着滿足,帶着歡樂,跑掉了一身的疲憊,跑出了第二天的精氣神。
與跑步堅持同樣持久的,是仰臥起坐。算起來,到現在也是十多年了。當時很偶然地在電視上看到一期節目,一位年過六十的老媽媽,因為堅持了多年的仰臥起坐,保持了很好的身材和良好的健康狀況,看起來竟然不過四十歲的樣子。我希望自己多年之後,也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保持年輕狀態,於是仰臥起坐也走進了我的生活。每天早上起床之前和晚上上床之後,無論時間多麼要緊,仰臥起坐是一定要做的,一直到現在。
每天做完運動,身體感覺非常舒適,心情也特別好。即使並沒有什麼喜事發生,幸福的感覺也時時相伴。也因為長期運動,我的精神世界也在發生着變化:對人寬容,對己寬恕;容納他人,也悅納自己。
我相信是因了我的影響,我的家人變得很愛鍛煉身體了。愛人下班之後沒有特殊的事情一定要去打打球,散散步,才感覺一天過得穩妥 ;女兒只要學業不是緊到沒有時間吃飯睡覺的程度,也一定會去操場跑上幾千米出出汗,多少次我給她打電話,電話那頭的她都是氣喘吁吁的,一問,準是在操場跑步。
最近一年以來,我卻中斷了堅持多年的跑步,選擇了安靜的瑜伽練習。長期在濕氣大的空氣里奔跑,我感覺膝蓋漸漸不很舒服,時有寒涼感出現,問了醫生,他們告訴我,跑步若不注意,會傷害膝蓋。再者,我覺得每個白天的時間似乎遠遠不夠我用了,若拿來跑步了,很多事情就很難完成。上班忙工作,那是我的「一日三餐」,要「吃飽喝足」;下班要看書作文,保持住自己的愛好,那是我的「營養小吃」,要吃出滋味。而身體,更是我之所以還能吃「一日三餐」和加補「小吃」的本錢,我更不能漠視,於是我選擇了每天晚上晚飯過後一小時的瑜伽練習。
我知道我不會停下來,無論是選擇跑步、仰臥起坐還是瑜伽,我的身體和精神,都要堅持在健康的路上奔跑。[1]
作者簡介
鄧貴環,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人。
參考資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