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敗塗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敗塗地
yī bài tú dì

近義詞 :一敗如水 丟盔棄甲 狼狽不堪

近義詞 :片甲不留 狼奔豕突 丟盔卸甲

近義詞 :潰不成軍 頭破血流 屁滾尿流

反義詞 :旗開得勝 一鼓作氣 克敵制勝

反義詞 :百戰不殆 東山再起 不敗之地

出 處 :《史記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一敗塗地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bài tú dì,意思是指形容徹底失敗,無法收拾局面。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原文

《史記·高祖本紀》: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1]

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紛紛爆發反秦起義,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驪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驪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曹參建議說:「你是秦朝縣令,現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辦了。」沛縣令立即叫樊嚕去請劉邦。可是當劉邦回來時,沛縣令見他領有近百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於是下令緊關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尉給城裡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並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當「一敗塗地」,請你們另外選擇別人吧!」

最後劉邦還是當了縣令,斬白蛇起義,擊敗了項羽,結束了長期的戰亂,稱漢高祖

視頻

一敗塗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