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衣帶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在日本身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衣帶水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一衣帶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在日本身上?成語"一衣帶水"中的"水",最初是指哪條河流?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了解「一衣帶水」後,才發現這種提法沒錯![1]

有個成語叫「一衣帶水」,從前的中學《地理》教材,會常常用到,比如介紹與我們相鄰的日本時,就會用「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來形容。那麼,「一衣帶水」到底是什麼意思?「一衣帶水」中的「水」又指何「水」呢?

成語「一衣帶水」的意思,是指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後來用以形容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只隔着一衣帶寬的水域,比喻雙方離得很近。


如果按這樣的意思理解,來形容中國與日本的空間關係,隔洋隔海的,卻用「一衣帶水」來形容,似乎有點「小題大用」了。但是,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了「一衣帶水」的原本出處後,就會覺得,這個詞並沒用錯。

一衣帶水」的背後,還有個「誓要拯救天下蒼生」的勵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隋文帝楊堅與陳後主陳叔寶。

楊堅代周自立後,最初對鄰邦實行的都是睦鄰友好策略。當得知陳宣帝駕崩後,楊堅還撤回了征討大軍,專門派遣使者赴南陳弔孝。陳叔寶即位後,覺得隋文帝如此「謙卑」,不足為懼,加之有長江天塹為隔,對於隋兵更是不放在心裡,對隋文帝的態度頗為傲慢。

因為無「後顧之憂」,陳叔寶上任後,不聞國事,只顧享樂,天天與一幫美人、奸臣混在一起,吃酒行樂,打情罵俏。對待百姓則是大肆搜刮,一時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面對南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的煎熬,隋文帝楊堅坐不住了,他得要為南國百姓做點什麼。於是,「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南史·陳本紀下》)」

隋文帝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意為君主天下,與後世的父母官用意相類),豈能眼看着江南百姓受苦,怎能因中間隔着條衣帶那麼寬的長江,而不揮師去解放他們呢?楊堅的意思很明白,我要揮師解放南國,拯救萬民於水火。

文中的「水」指的是長江。「僕射」為隋朝尚書省的長官。高熲時為僕射,是隋文帝最倚重的謀臣。為了幫助楊堅完成「拯救南國百姓」的歷史使命,便為楊堅獻計,先麻痹消耗敵人,然後再一鼓作氣地幹掉它。

高穎給隋文帝的計策很陰,也很實用。高穎說:「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穫季節,揚言出兵,他們一定會放棄農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準備,我們便不再出兵。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採取了高穎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大張旗鼓地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

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爲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戰船。人請密之,隋文帝曰:「吾將顯行天誅,何密之有!使投柿於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及納梁蕭瓛、蕭岩,隋文愈忿,以晉王廣爲元帥,督八十總管致討。乃送璽書,暴後主二十惡。又散寫詔書,書三十萬紙,遍喻江外。(《南史·陳本紀下》)


陳叔寶哪是楊廣的對手,隋軍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後主,滅掉了陳朝。南陳被滅後,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隋文帝楊堅賜予宅邸,禮遇甚厚,他仍舊沉湎酒色,醉生夢死。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歷史有時會有驚人的相似,陳叔寶死後僅僅14年,隋朝就二世而亡,隋朝的第二位君王楊廣兵敗被殺後,也被唐朝諡號曰「煬」。

知道了「一衣帶水」的真正含義後,教科書用它來形容日本,確實沒錯,說明編者的站位非常高,它有着激勵青少年學子樹立「為解放全人類而奮鬥」的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之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