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村一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沙內生物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一村一品,是指根據一定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特點,以市場為導向,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和品牌優勢,使其逐步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或產業集群。是使優勢不明顯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導產業,使擁有主導產業的村將產業規模做得更大、產業鏈條拉得更長、發展得更具特色。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農產品生產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條件,改革的基礎、發展的水平都不盡相同,各地樹起的「一品」也應該是不同的。但這「一品」絕不是偶然產生的,不是「拍腦門」硬想出來的,而應該是當地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

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較優勢,譬如有的地方礦產資源豐富,有的地方區位優勢明顯,有的地方經商傳統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蘊深厚。要把「優勢」變為「特色」,變成品牌,這需要認清自身的優勢,明確自己的產業定位,把比較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如果刻意追求「一村一品」,一村不能共存「幾品」,幾村也不能共存「一品」,則是對「一村一品」內涵的最大誤讀。其實我們現在提倡的「一村一品」應該是一個形象說法,它並非要求一個村只限於生產一個產品,所謂的「村」也應該是一個區域概念,可以是一個村,也可以是一個鄉鎮。「一村一品」強調的應該是一個村至少要開發一種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產品,並圍繞主導產品的開發生產,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