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抹鄉愁寄春雨(紀昀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抹鄉愁寄春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抹鄉愁寄春雨》中國當代作家紀昀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抹鄉愁寄春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無論是李太白的靜夜之思,還是白居易的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還是高適的故鄉今夜思千里,鬢愁明朝又一年,讀來總是讓人感到一股幽遠的思情瀰漫在心頭,那份情真意切,借月借雨借鬢霜,給無形的鄉愁添上了有形的翅膀,讓人別有一番滋味縈繞在心頭。我想,只有遠離家鄉的人,心裡才會有一抹揮之不去且越來越濃的鄉愁罷。

真的呢,直到幾年前我也遠離了故鄉,才懂得了什麼叫鄉愁,才真正讀懂了古人那份發古幽思的綿綿不絕的鄉愁,每次回到家鄉臨別時,總是用一雙留戀的目光撫摸着清清的墨水河,撫摸着即墨古城的青磚灰瓦,撫摸着藍色新城夢幻般的天空,撫摸着親朋好友的火辣辣的情誼,撫摸着家鄉的青山綠水一草一木,然後含淚轉身依依惜別。

在我心裡,鄉愁是生我養我的那一方土地,我還在母親腹中孕育的時候,就已經在吸吮着家鄉土地的營養,錢穀山的靈氣,海風送來的帶有海腥的空氣,還有家鄉的風物家鄉的人情,都已經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的生命,從我呱呱墜地的瞬間,就已經和這塊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的日子里,縱然是千山萬水天高地遠,家鄉的情愫如同一粒千年紅豆杉的種子,就這樣深深的深深地種在了我這聽着柳腔長大的孩子的心裡,於是,也就對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親一友,多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深深地眷戀,這份牽掛和眷戀,日積月累間,便生成了這樣一抹沉甸甸的鄉愁。

在我的心裡,鄉愁是那山村村口的一眼老井,清晨,趁着下田前挑水的鄉親,吱吱呀呀挑着水桶,踩着薄薄的霧,放下那長長的井繩,打亂了平靜的水面,於是,村莊便如同這井裡的漣漪,蕩漾起來了。挑水的人們穿梭往來,嘻嘻哈哈打着招呼,這時,誰家打開了街門,撲撲楞楞放出了白鵝灰鴨,東胡同的和西胡同的鵝們鴨們會面了,竟也學着鄉親的樣子,努力的伸長着脖子,咯咯嘎嘎親昵的打起招呼來了呢。夏天,等到井裡水漲的時候,趴在井口往裡看,平靜的井水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自己的模樣。那一眼如鏡般的水井啊,印照過了村里一個個男女老少的臉,當我的臉也疊印在這面鏡子上的時候,忽然我感到原來我就是照着家鄉的樣子,長成了現在的模樣。

在我的心裡,鄉愁是那田野里的一場春雨,親吻着口渴了一個漫長冬天的麥苗,在這窸窸窣窣的春雨中,山野村莊融成了一幅靜謐的山水畫卷。匍匐在雨天的地堰邊兒上,耳朵貼近濕潤的土地,看着晶瑩的水珠掛在片片麥芽,傾聽着大地和天空的對話,傾聽着喝飽了水的小麥舒展着腰肢輕輕拔節的聲音,醉心吸吮着空氣中那豌豆苗兒的清香,心坎里總是長出無比的愜意無比的喜悅。一陣風兒吹過來,我不禁抬起頭來,在我眼前仿佛看見一個身披蓑衣的老農,站立在溫潤的天穹之下,高擎着一隻水桶,咣咣的敲打着,粗獷的聲音在這細細的春雨中傳播的那麼地悠遠:吼!吼!吼!天上下麥子嘍!天上下糧食嘍!

歲月已是知天年,白首離家遠。

一抹鄉愁在心間,夕陽山外山。

如果說余光中的鄉愁,是一枚窄窄的郵票,席慕蓉的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那麼我的鄉愁,就是那淅淅瀝瀝的一場春雨,盡情滋潤着家鄉春天的泥土,讓大地豐收,也滋潤着我的鄉愁,永不老去......

[1]

作者簡介

紀昀清,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