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性論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一性論派,基督一性論派,古代後期基督教的一個異端教派。該派認為在基督教里,耶穌的本性仍和神性在一起而非人性。主張基督的人性完全溶入神性,故只有一個本性。

新研究表明,無論在神學上,還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樣性[1]。天主教徒約占一半;廣義的新教徒占37%;東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會,構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簡介

反對正統教派主張的基督神人二性雖互相聯合、繼續並存但互不混淆之說。5世紀中葉,君士坦丁堡附近,隱修院院長歐迪奇和亞歷山大宗主教丟斯庫若倡導這一學說,於451年被卡爾西頓公會議定為異端。繼續信仰此說的有埃及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亞美尼亞教會等,它們與當時的羅馬帝國國教教會分裂而獨立至今。

428年,安提阿的聶斯脫里當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他主張二性二位說,否認基督的神性與人性結合為一個本體,而認為其神性本體附在人性本體上,因此不同意把馬利亞當成為「上帝之母」,最多可稱為「基督之母」。他的論點遭到亞歷山大里亞主教奚利爾的猛烈抨擊。雙方展開論戰。亞歷山大里亞早已與羅馬結成同盟,共同阻止君士坦丁堡的勢力。430年,羅馬主教西萊斯丁一世在羅馬召開地方會議支持奚利爾,以革除教籍威脅聶斯脫里,強迫他放棄主張,但聶斯脫里置之不理。

431年夏,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開會議解決爭端。奚利爾一派的代表最先到會,他們不等對方代表到達,便擅自開會,匆忙通過決議,把聶斯脫里定為異端並撤職。幾天之後,以安提阿大主教約翰為首的聶斯脫里派主教們到齊後,也自行開會,以破壞會議的罪名把奚利爾撤職,歷史上稱這次會議為「小宗教會議」。羅馬教會代表到會後加入奚利爾派一邊,把約翰也撤了職。雙方大吵大鬧,互相指責。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為保持太平,把聶斯脫里和奚利爾兩人都撤了職。聶斯脫里回安提阿原來的隱修院去。奚利爾則返回埃及,即不服從會議決議,也不服從皇帝命令。

這次會議後,多個派別的衝突雖然被調解,但是聶氏被革除牧首的職務,其教派亦定作異端。

以弗所會議雖然是以譴責聶斯托利派為主題,但兩派鬥爭並未結束。433年雙方在政府干預下不得不互相讓步,暫停論戰。安提阿派不在支持聶斯脫里,奚利爾派則表示同意安提阿派的信經格式:「所以我們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完全是神,也完全是人······因為兩性聯合在一起,所以我們承認一位基督······聖童貞女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因為稱為道的上帝成了肉身,成了人,籍着他的懷孕把他自己與由她所產生的肉身聯合了起來」。這個妥協顯然對奚利爾派有利,因為他們達到了排斥聶斯脫里的目的,並使東方教會接受了他們所主持的以弗所會議,羅馬教會就更不用說了。聶斯脫里派並未罷休,直到435年,皇帝才以詔令的方式把聶斯脫里派定為異端。

433年安提阿與亞歷山大里亞兩派之間的妥協只是暫時的。

444年,亞歷山大里亞主教奚利爾去世,丟斯庫若繼任亞歷山大里亞主教。446年,夫拉維安繼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這時,君士坦丁堡附近有一個奚利爾派的主教(隱修院院長)歐迪奇(優迪克斯)宣稱:「我們承認我們的主在聯合之先(即在神成人之先)原有二性,但在聯合之後,便只有一性了,並且肉身基督的人性和其他人所構成的物質不同」。

歐迪奇捍衛在基督裡面只有一個本性的思想。他將兩種本性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這樣人性完全被神性所吸收。正如一滴蜜落入海里,在裡面溶解了。在基督裡面人性消失在神性之中。所以,歐迪奇否定了基督奧秘,及其作為救主和救贖主的使命的核心前提。整個基督教的救贖教義處在危險中。

歐迪奇是古代基督教神學家,極端的奚利爾主義者,一性論的奠基人,是奚利爾的學生。反對聶斯脫里的二性二位論。

448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維安召開地方宗教會議,召見了歐迪奇,當歐迪奇拒絕撤回主張時,夫拉維安譴責歐迪奇為異端。歐迪奇得到了亞歷山大宗主教丟斯庫若的支持,後者則追隨奚利爾的思想。亞歷山大里亞大主教丟斯庫若抓住這個機會向夫拉維安發動攻擊。夫拉維安與歐迪奇都向羅馬主教利奧一世(此時已自封為教皇)寫信,爭取他的支持。利奧一世於449年6月覆信(《利奧大卷》)表示支持君士坦丁堡,主張在基督里有兩個完整無缺的本性:「在每一個本性和實質之共有性均無所貶抑的情形之下,兩下集合攏來在一個位格里」。亞歷山大里亞大主教則極力維護歐迪奇,在他的請求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於449年8月在以弗所召開宗教會議。丟斯庫若主持會議,會上提出的口號是:「將那些把基督的本性分成兩半的人劈成兩半」。會議恢復歐迪奇的職務,判決二性論者為異端,廢黜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維安及6位東方教會的重要主教,並禁止宣讀利奧一世向會議提出的《利奧大卷》。此次會議混亂不堪,雙方大打出手,據說,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維安在會議上身受重傷,不久就死了。丟斯庫若雖然大獲全勝,但亞歷山大里亞與羅馬的聯盟卻從此決裂了。此後利奧一世稱這次會議為「以弗所強盜會議」,宣布會議無效。

450年,支持「以弗所強盜會議」的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去世,繼任皇帝馬西安支持君士坦丁堡一派。451年,馬西安等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卡爾西頓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共520多位主教(一說600多位),除利奧一世的代表和兩位非洲主教外,其餘主教全部來自東方教會。會議將主持「以弗所強盜會議」的丟斯庫若撤職並驅逐出境。會議重申《尼西亞信經》和《君士坦丁堡信經》,譴責關於基督只有神性沒有人性的說法,並組成一個委員會來修訂信經。信經中關於基督位格的解說,基本上按照利奧一世向449年會議提出的《利奧大卷》寫成的。與會的主教們雖然不太情願去修補尼西亞信經,但他們還是提出了新的界定;我們同聲認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同一位聖子,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是真正的神,也是真正的人······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改變,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的區別不因合一而消失,個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匯合於一個位格、一個本體之中。這個聲明反對了歐迪奇的教義,會議認信耶穌的神性和人性不可改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