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葉蔌 |
葉底珠、小粒蒿、花掃條、馬掃帚牙、小孩拳、葉下珠(《中國藥植志》),狗舌條(《東北木本植物圖志》),八顆葉下珠(《浙江天目出藥植志》),山帚條條(《吉林中草藥》)。
藥理作用
1、中樞神經系統:一葉鹼有士的寧樣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脊髓具明顯的興奮作用。小量時提高反射的興奮性,縮短反射的潛伏期,大量則產生士的寧樣驚厥。一葉蔌鹼與二氫一一葉蔌鹼,均可引起此驚厥。一葉蔌鹼能顯著提高肌肉張力,但對神經肌肉標本並無直接興奮作用,對膽鹼酯酶和單胺氧化酶均無抑制,故是作用於中樞的結果。對大腦皮層的作用是使條件反射增強,潛伏期縮短,腦電圖表現為快波增加,慢波減少,一葉鹼還能增加大腦、脊髓、肝、腎、骨骼肌的氧消耗量,對脊髓的興奮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症,亦可治療面神經麻痹。不僅能使麻痹神經恢復,而且能使早期患者的神經完全變性率明顯降低。
2、心血管系統:麻醉動物靜脈注射一時蔌濺可使血壓升高,心收縮力加強,呼吸興奮。但對離體兔耳血管灌流並無收縮血管作用。
3、體內過程:一葉蔌鹼給大鼠,小鼠,貓和家兔口服或注射,絕大部分在體內很快地被破壞。僅很小部分經尿排出。給猴口服大量一葉鹼,48小明內經尿排出者不到l%。鼠糞和猴糞均不含一,雖可在消化道內吸收,亦可在腸道受到破壞。此藥在體內代謝迅速,可能與肝臟及紅細胞內含有代謝一葉鹼的酶系有關,其他組織亦能代謝一葉鹼,但能力較弱,由於此藥在體內代謝迅速。臨床應用可適當加大劑量。
4、毒性反應:一葉鹼中毒能引起脊髓性驚厥,但較士的寧為弱,引起貓驚厥的量約為士的寧的10.5 倍。而引趣死亡的量約為士的寧的100倍,故治療寬度較士的寧大,小鼠靜脈注射半數致死量為6.3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則為25克/公斤,大鼠腹腔注射為41毫克/公斤。亦有謂小鼠靜脈注射半數致死量為3.5毫克/公斤。小鼠預先用SKF525-A處理或有四氯化碳損害肝臟後,毒性即加強。二氫一葉鹼對小鼠中樞神經系統之興奮作用與毒性(半數致死量)均較一葉鹼強一倍,連續較長時間給硝酸一葉鹼,對動物的生長,發育,肝、腎功能及紅細胞均未見明顯影響。
加工炮製
1、嫩枝葉取連葉綠色嫩技,紮成小把陰乾備用。
2、根去泥沙,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溫。有毒。
【歸經】入肝、腎、脾三經。
功效主治
1、舒筋活血:本品性溫,味辛苦。辛散溫遙,陽氣振奮,氣血流暢。用治風濕腰痛,中風偏枯。舒筋活絡,行血通經,其效顯著。
2、補腎壯陽:宇宙三奇,日、月、星。人之三寶,精、氣、神。精生氣旺。氣旺神昌,其本元皆在於腎,腎陽不足,可致陽萎、早泄,兩足痿弱,用本品,可溫腎壯陽,從本而治。
3、健脾消積:脾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氣滯,升降失司。運化無權,水濕反聚。積滯內停,或為帶下,或病疳積,一葉蔌,辛苦性溫,能行能降,有調中快膈。理氣運脾之功,用治疳積,帶下,利水濕。增化源,標本同治。
鑑別應用
1、本品與陳皮,味俱辛苦,性均溫熱。溫中運脾,和胃消食,但陳皮溫肺化痰,一葉補腎壯陽,主要功效相同,兼長各異。
2、本品與秦艽,皆能通筋活絡,為治痹證要藥。本品性溫,主治寒痹;秦艽微寒,偏療熱痹,治痹雖同,寒熱有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克。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本晶辛散,苦燥濕熱,舌赤少津,實熱內盛者慎用。
【配伍應用】
1、配獨活,祛風勝濕,舒筋活絡,功專下行,治兩足寒濕,渾不能動,非此不治。
2、配當歸,當歸行血,百瘀必用,必增其功,用治中風偏枯,經脈壅滯。血瘀閉經,跌打損傷皆效。
3、配仙靈脾,仙靈脾,益精舉萎。丈夫丹元虛冷,陽道久沉,二藥佐使,興陽助勢,實為上品。
4、配雞內金健脾和胃,化食消積,治脾胃受損,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大便溏薄。雞內金,甘平,長於健脾,二藥合用,臟腑表里同治,故為佳對。
5、配芡實,二藥合用,一補一通。一澀一燥,為治脾要對。
6、配全蠍,全蠍辛平,息風通絡,穿筋透骨。逐漫除風。相須為用,治風寒濕痹,最為有效。
7、配白朮,二藥相配,補瀉兼施,脾運健而積滯去。
8、配蒼朮,寒濕偏盛。痹阻陽氣,骨節疼痛,腰痛重着。兩者相配,氣味雄厚,溫香走竄,除濕通絡共治風濕,痹阻開,陽氣行,痛自止。
方劑製劑
1、治陽萎方(《湖南藥物志》) :一葉根五至六錢,水煎服。
2、治小兒疳積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一葉根五至六錢,紫青藤(即鼠李科牯嶺勾兒茶)。白馬骨根 (即茜草科六月雪),野剛子根(即馬錢科醉魚草)倒壓刺根或莖(即豆科雲實)各五至六錢。沙黑大豆(半生半熟)十四粒。紅棗五粒。水煎,沖紅糖,早、晚空腹各服一次。[1]
參考文獻
- ↑ 一葉蔌鹼的臨床新用途 ,維普期刊專業版,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