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升的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公升的光 |
---|
|
一公升的光(A Liter of Light)計劃, 就是不用電就能發光, 利用寶特瓶、漂白水及燈管做出太陽能電燈,既省錢又環保,為貧民窟的住戶不因繳不起電費而過著黑暗的日子, 至今已為超過 53 個國家提供到可持續的照明方案。[1]
發起人
太陽能瓶燈泡最初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所發明的,然後由MyShelter Foundation慈善基金會的創始人Illac Diaz 帶頭展開,他注意到菲律賓貧民窟的生存現狀,因此決定在貧民窟進行一項稱為「一公升的光」(A Liter of Light)的計劃。基金會的創辦人迪亞茲(Illac Diaz)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在貧民區安裝電燈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找到了可以不用電就能帶來光明的方法」。
「一公升的光」參考了巴西在2002年遭遇能源危機時,民間自發進行用喝完飲料的廢棄寶特瓶,製造太陽能燈泡的製作方法,接著再由一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加以改良,做成了不論在白天還是夜晚都可以照明的太陽能燈泡。
製作方法
其實這方法相當簡單,首先,先把樓頂的一片瓦片取下來,在中間開一個可以插進一公升可樂瓶的洞,接著把空可樂瓶放進去卡緊固定好。然後在裡面倒滿水和一定的漂白劑,之所以添加漂白劑是為了防止藻類在瓶中繁衍。然後就大功告成了,整個製作過程只需要五分鐘,而且成本不到50塊錢。但是這個環保塑膠燈可以使用將近10個月。
在白天的時候,可樂瓶中的水能發揮稜鏡作用,將陽光或者周遭的光線折射到屋內。 沒有太陽光時,只需再加一片太陽能板,一組LED燈泡。太陽能板白天續電,夜晚使LED燈發光,水瓶將小燈發出約55瓦的光亮,並且可以持續發光約10個小時的時間。
在各地的延續
香港近年科普教育興起STEM概念,即透過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多元化生活知識融入理論教育。本地機構「加油香港基金」與菲律賓扶貧組織「一公升的光」合作,將應用在貧民窟的多款環保燈泡的製作方法,帶到香港的課堂,透過教育工作坊,讓學生學習利用簡單的科學原理和一公升廢棄膠水樽等環保材料,生產環保電力和光源, 讓小朋友提早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2]
目前 Liter of Light 已經走進了100多萬用不起電燈的家裡,不僅僅是菲律賓地區,My Shelter 已經是面向全世界的公益項目了。憑藉這個簡易的燈,在2015年獲得「扎耶德未來能源獎」和世界人居獎。 [3]
視頻
資參考來源
- ↑ 照亮家庭的未來!「一公升的光」點亮貧民窟. 再生能源資訊網. 2019-01-15 [2024-07-02].
- ↑ 貧民窟水樽燈泡製法引課堂 燃學生科創興趣. on cc. 2013-10-02 [2024-07-02].
- ↑ 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如何將一瓶水變成一盞燈?. kknews. 2019-06-19 [2024-07-02].